苹果乔布斯的苏格拉底与华为任正非的战略预备队

我愿意把我所有的科技和财富去换取和苏格拉底相处的一个下午。--乔布斯

近几日,一篇任正非关于华为战略预备队的讲话在网上流传,那么作为一个持续关注华为发展的旁观者,我写了一些文字,仅供读者思考。

一、为什么要成立战略预备队

2016年,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做汇报,坦言华为遇到了问题,在超越对手之后,华为失去了目标,失去了方向,跟着西方公司跑了近30年的高速度,会逐渐慢下来,过去对手把路给趟开了,华为只需要跟着往前冲就可以,但现在前面没人了,路需要华为自己去摸索着往前走,于是速度会慢下来,甚至遇到挫折,因为这是“无人区”,无人领航,无既定规则,无人跟随,这就是无人区的特点,换句话说,华为过去几十年积累形成的系统已经失灵,即使这些系统帮助过华为攻城略地,所向无敌,但是在无人区,没有方向,就意味着没有力量。科幻小说《三体》讲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面对未知,你过去的力量都失效了。所以华为成立了战略预备队,就是华为进入“无人区”之后的先锋军。“目前我们处于一个历史转折时期,战略预备队应围绕公司业务战略,聚焦能力、机会的探索和突破”。

二、战略预备的主体是谁

战略预备队队员都来自于哪里呢?全部都是华为公司的精英,制度遵循选拔制、推荐制、担保制,队员要求责任结果好、有使命感,高潜质。其实选谁加入是一个悖论:首先你的战场是“无人区”,是未知的,第二,按照过去的标准来做判断。要知道诺基亚和摩托罗拉这些企业在看到iPhone后都不以为然,更别说自己去研发创造了,这种划时代的产品只能出自乔布斯之手。著名电影《黑衣人》中,各路精英接受测试,新的黑衣人将从他们之中产生,但是经验丰富的K最后选择了不按常理出牌的威尔史密斯作为他的搭档,就像《三体》中能够扭转乾坤的是罗辑,他无权无势,但是他发现了宇宙社会学,这就是小说里无人区的生存法则。

三、华为战略预备队能成功吗

华为投入了巨大力量来打造战略预备队,作为旁观者无法轻易下结论,可是我们从华为过去的成功经验还是可以分析一二的,“力出一孔,利出一孔”是任正非提出华为管理的重要观点,那么力和利之间是什么关系呢?力就是华为整理的力量,利就是通常说的现实利益,只有全部力量聚焦在一个孔上获得巨大突破之后,所有人才能在这个孔上获取利益,换另外一个角度,他们预见到只有通过这个孔的突破才能获取利益之后,才集中全力在这个孔上。这是个辨证的问题,华为的成功在于这个循环的趋势,判断-利益-力量。在任正非的观点中,缺少了对于判断的描述,因为无论是利益还是力量,都有一个判断作为前提,就是大家的共同意识:力量=利益。

四、小编对“无人区”的理解

接上文,力量是什么,学过物理的人都知道,力量分大小和方向,“无人区”的最大特点莫过于没有明确的方向,那么没有明确方向的力量还是力量吗,还能产生明确的效果吗?马拉松比赛尽管漫长,可是有了明确的方向明确的终点之后才能判定谁是冠军。我用青春期跟读者解释无人区,我们都经历过青春期,那是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感觉自己的一切都要失去了,跟父母吵架,跟同学冲突,感觉整个世界都跟自己过不去,感觉自己都要崩溃了,其实放到个人的成长,青春期就是一次无人区体验,迷茫、焦虑、绝望。不知道读者的青春期是怎么度过的,这是我自己的体会,在青春期,小孩子的行为标准失效了,成年人的认知判断又没有形成,父母老师的指导都是一种束缚,我想飞可是又飞不动,不堪回首!

五、乔布斯心中的苏格拉底

苹果创始人乔布斯2001年在接受《新闻周刊》采访时说:“我愿意把我所有的科技和财富去换取和苏格拉底相处的一个下午。”

乔布斯是个天才,是个创新者,不缺乏力量,但是面对未知时,踏入“无人区”之后,他最需要的是方向。

任正非在2014年与上研专家座谈会的讲话提到,“现在我们缺思想家和战略家,只停留在将军层面。如果我们都只会英勇奋战,思想错了,方向错了,我们越厉害就越有问题。所以我们希望你们中间能产生思想家,不光是技术专家,要产生思想家,构筑未来的世界”

苏格拉底就是最伟大的思想家。可是苏格拉底在哪呢?他在苹果公司内部吗?他在任正非的战略预备队里吗?一杯咖啡吸收宇宙的能量,在没有找到外部方向后,华为把突破的希望寄托在内部的精英身上,可是没有方向的力量是没有效果的。不知道见到此文的读者里面有没有战略预备队的,好想加入你们!

你可能感兴趣的:(苹果乔布斯的苏格拉底与华为任正非的战略预备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