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步,让你的文章脱胎换骨

说起写作,上学时老师讲的一个故事让我印象深刻:

杰克要完成一篇50字的日记,他决定写:<我的鲍勃去哪了>(鲍勃是杰克养的一只小狗)。杰克写道:
放学回家,我发现鲍勃不见了。于是我到处找它:鲍勃鲍勃?没有回应。

杰克数了一下,只有27个字,他继续写:
于是我又喊,鲍勃鲍勃?

36个字,还是不够。他继续写:
鲍勃鲍勃鲍勃鲍勃鲍勃……

全班同学哄堂大笑。


这种写不出东西,为了凑字数耍小聪明的事儿,不知道你干过没有,反正我干过。但是这样的文章怎么能逃过老师的法眼?所以,结果必然都是两个大大的红字:重 写!

走出校园以后,终于不会再有人逼你写作文了,也不会再有人说你写的东西不合格了。但更为严重的却是:一篇逻辑混乱的总结会让你优秀的工作表现大打折扣;一篇主题不明的报告会让你丢尽颜面;一篇空洞的简历会让你痛失良机!解决办法只有一个——学好写作

写作根据功能性可以粗分为两类:

消遣类(比如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

实用类(比如总结报告,议论文,说明文等)。

我们这里讨论的显然是后者。

投机取巧固然不对,但写作确实有套路,这一点毋庸讳言。《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就把这些方法讲得清清楚楚。而且它真的很小——只有150多页,含金量很高哦。

《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的作者布兰登•罗伊尔毕业于哈佛大学,在考试培训机构Kaplan一直潜心研究英文写作,并将多年的教学经验独创成完整的教学体系。这本《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就是成果之一,它被称为全球英文写作的标杆教材。这么广受认可的书,想提高写作一定要读一读。

在《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中,作者列出20个写作原则,总结起来就是从文章结构、论述方法以及可读性三个方面向我们阐述了实用性写作的方法。只要在写作中你能做好这三步,那么文章不但合格,还能出彩儿!

结构就好似文章的主干


第一步,搭好总体结构,让文章主干清晰

应用文写作主要是表达观点,说明问题。因此,在结构上大致需要确定两部分:主题和论述。如果我们把一篇文章比喻成一棵树,那么确定文章结构,相当于确立主干。

人的思维是发散的——很多人说,我写着写着就跑题了,就是因为没有搭好框架,任由思维脱缰了。

开门见山,亮明主题。

既然实用性写作以表达观点为主,那么请一定在开篇直接亮明中心思想。那种埋下伏笔,在结尾处使读者感到出乎意料的写法,还是留给消遣类的写作更适合。实用性的文章切忌与读者捉迷藏。

“自上而下”,分别论述。

明确观点之后,就要分2-4个部分(过少不能够充分论述,过多则不够简洁),采用“自上而下”的方式加以论述。所谓“自上而下”,就是从总括到细节,先说最重要的点,再说次重点。

我们截取一小段日常会话来加深理解:

从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段话一共三句。这是我们大多数人平时说话时经常采用的顺序。第一句是客套话,没有有效信息。第二句讲了很长一堆,却没说要做什么,听得人一头雾水。等第三句说出目的时,前面的信息听者早已经忘了,所以最终肯定会被要求重复一次。显然,这不是一个好的范例,是个差版。

再来看看优版:第一句开门见山,直接说明了重点:买笔。后面两句说明了去哪买和怎么去。这种“自上而下”的逻辑顺序符合人的思考过程,听者自然而然就记住了。区区三句话,顺序都如此重要,可见写文章,更是把在动笔之初,把论述部分合理安排。

论述就是在为文章添枝加叶


第二步、做好细节论述,让文章枝繁叶茂

结构确定,主干清晰了,下面就是添枝加叶,通过论述使文章充实起来。在论述时,细节的运用非常重要 ,其中有三个原则一定要牢记:

第一原则,运用数据和事例:

求职简历几乎人人都写过,在自我介绍一项中,很多人都会写:‘工作认真努力,乐于助人,良好的沟通能力……’,这样简单的词汇堆砌,只能让你淹没在人海里,而如果你在描述中,加入一些详细说明,精准数据,像这样:

“我具有很强的频道运营能力。在短短一个月中,对公司新开辟的文具频道,不但完成品类分组,新品上架,还通过专题,使页面浏览量提升四倍,销售额提高两倍,成为公司所有新频道的销售冠军。”

那么,你的简历马上就会引起HR的注意。

可见,论证中的细节对观点起着至关重要的支撑作用。为了使大家掌握这条原则,这里作者提供了一个小技巧:将观点和例子捆绑起来——只要你一阐述观点,无论总论点,还是分论点,马上就用“比如,例如”等诸如此类的词语,把事例讲出来,这样就能够避免干巴巴的说教。

第二原则,运用文学技巧:

虽然说明文更看重实用性,但文学技巧的运用,可以让你的文章更生动易读,具有个人风格。所以,在提供事例和数据的同时,不妨适当运用这些文学技巧:

1、轶事——有趣的小故事。

比起讲道理,人们更爱听故事。故事让你的观点更易理解和记忆。假如你现在想表达启发性思考比发号施令好用的多,你可以这样写:

一个公司的研发部已经使公司在技术开发上投入了过多的人力和物力,但研发部的主管作为公司元老,无人能说服。最终公司的老总却解决了这个难题。他说:人们都说早起的鸟儿有虫吃,这话不假。但还有一句话,叫做:第二只老鼠才能吃到奶酪——因为第一只老鼠被夹子夹死了!我希望我们公司能做第二老鼠。

没有人喜欢听别人发号施令,但启发性思考能让听者从另外的角度考虑问题,最终改变自己的想法。这种“春风化雨”式的沟通效果远远好过强制指令。

2、引用,通常包括名人名言、俗语谚语、甚至歇后语。

在论述当中,应用与观点贴切的引用语句,会使文章充满智慧。上面故事里的“早起的鸟儿有虫吃”“第二只老鼠才能吃到奶酪”都是很好的例子。也许,你无法在写作中你无法做到把金句信手拈来,但只要平时注意收集素材就行,而且现在网络发达,搜索便捷。

3、类比、比喻。

比如:把老师比作蜡烛形容他们的奉献精神,把故乡比作母亲形容,表达我们对它的依恋。再比如“钢铁般的意志”,“信息海洋”等等。通过类比和比喻,把你所阐述的事物和大家熟悉的事物建立了联接,这种从易到难的引导是读者乐于见到的。

第三原则,注意细节与简洁的均衡

尽管具体的细节会让文章更丰满,但作者也提醒我们,一定不要忘了简洁的原则。

在这一部分,作者花了大量笔墨。虽然多数是适合英语语言的,但对于中文写作,也有参考意义。我总结主要是以下两点:

1、尽量用短句子;2、用词简练,删除那些意义重复的形容词。比如:‘反复重复’,只说‘重复’就好。‘向上上升’,只说‘上升’就好。

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说:“绳是长的好,话是短的好。” 短句和简单的词能够减少读者的阅读障碍,使你的文章更受欢迎。

又要细节,又要简洁,看似矛盾,其实不然——所谓细节论证就是用更多的句子,来详细说明观点,而简洁则是指用简单的词,用短句来进行表达。做到细节和简洁的均衡,可以让文章既丰满又精炼。

修改润色会让文章开出花朵


第三步、修改增加可读性,让文章开出花朵

强壮的大树长满枝叶,文章的创作也已经大体上结束,但是最后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工作:修改润色。精心的打磨可以进一步增加文章的可读性,使读者更快的捕捉到文中的重要信息。

这其中主要包括3个方面:

1、为文章加小标题和提要。

2、在表现形式上,用斜体、加粗、下划线等不同方式标注重点。

3、对语言进行加工润色。

很多人不愿意修改自己的文章,但是英国作家朱利安·巴恩斯说过:

“第一稿的愉悦源于欺骗自己它离真正的作品已经相当接近了;其后稿的愉悦部分源于意识到自己没有被第一稿蒙骗。”

他用非常的幽默的方式表达了我们在写作中的心理过程——当我们完成了文章草稿后,都会感到完成了一件大事,并陶醉于种成就感之中。但是,一旦我们沉下心来仔细修订,就会发现可以完善的地方还有很多。

每一篇文章当中,都会有我们自己满意和喜欢的部分,如果我们把这些部分比喻成花朵,其它部分比喻成灰尘。那么请认真修饰打磨,让你的文章开出更多的花朵。

至此,《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中的主要方法介绍完毕。有人担心,大家都用一样的方法写文章,还有什么好坏之分?

其实方法只是写文章要遵循的规律,这是多少人经过多少年实践积累总结出来的精髓。它可以使你少走弯路,使你的文章更符合人们的阅读习惯。

然而,请不要忘了,一篇文章除了结构、主干,更重要的是内容、枝叶。用不同的语言、态度去书写,即使是讨论相同的问题,文章也大不同。尤其语言——调查显示不同的人常用语汇不同,表达方式也不同——所以,锤炼你的语言,是形成个人风格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有这样一个经典事例:朱自清与俞平伯在1923年同游秦淮河,虽然两人同时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为题各作散文一篇,却因风格不同,各有千秋而被传为佳话。

所以,写文章不用避讳方法相同,结构近似。只要你在此基础上注重具体内容的填充,个人风格的培养,长此以往,就能让自己的文章与众不同,甚至脱胎换骨。

-END-

你可能感兴趣的:(三步,让你的文章脱胎换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