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刀郎的《罗刹海市》,我更感兴趣的是蒲松龄

刀郎的《罗刹海市》这段时间的热度一直很高。好长时间没有哪一个歌手出新专辑能够引起这么大的反响。不过这些也并不奇怪,本身作品内容过硬,每一句讽刺当下社会的歌词都入木三分。《罗刹海市》说的是一个叫马骥的美少年,到了罗刹国。那里的人以丑为美,长的越丑就越受欢迎,官做的就越大。

像马骥这样长的俊美的就受到了歧视,因为马骥不符合罗刹国人的审美。后来马骥打扮成张飞的模样才受到当地人的重用。然而到了龙宫却相反,龙王把他比做潘安宋玉,并把女儿嫁给他。《罗刹海市》讽刺的就是一个以丑为美,黑白颠倒的社会。一些丑陋的人得到重用,像马骥这样才貌双全的人就受到孤立和歧视。

刀郎的《罗刹海市》就出自蒲松龄的小说集《聊斋志异》中的其中一篇。所以比起刀郎的《罗刹海市》,其实我更感兴趣的是蒲松龄。《聊斋志异》之类的影视剧我看的并不多,《倩女幽魂》、《画皮》和《乔女》是我印象比较深的。特别是《乔女》,一个相貌丑陋的女子在爱情的路上是如此艰难,也是如此让人敬佩。

而对蒲松龄的了解就是一个考科举考了四十四年的落榜书生,从十九岁到六十三岁。蒲松龄童生的考试是很顺利的。当时周围的人都觉得他以后会金榜题名,大有一番作为。却不知道有的时候,你以为这只是一个不错的开始,确是你一生中的巅峰。蒲松龄的高光时刻就停留在十九岁自己考中秀才的那一年。

接下来的科举之路呢?二十岁是秀才,六十岁还是一个秀才,科举之路还不如范进顺利。范进五十多岁的时候好歹是中举成了举人,从此入了达官贵人的行列。送钱送房子自愿到他家当仆人的都踏破门槛了。

现在很多名牌大学生的经历其实是和蒲松龄差不多的,以为自己考上985,211以后肯定是大有前途。其实自己收到录取通知书那一天已经是人生高光时刻。名牌大学生总体就业情况是可以的,但具体到每一个人身上肯定是不一样的。何况现在学历贬值的这么严重。

蒲松龄的科举之路很坎坷,但是他并不是我们说的落魄秀才。他出身还算可以,和一些达官贵人肯定比不了,但对比当时的普通人是好太多。是小地主家庭,后来又考取了秀才。本身家庭条件不错,秀才也可以得到政府的钱粮补贴。后来虽然科举一直落榜,但陆续到当地名门望族家里做私塾先生。

所以蒲松龄的生活有经济不好需要朋友资助的时候,但总体并不能算的上落魄。主要是自己的才华得不到施展,一直郁郁不得志。我之前看《红楼梦》、《甄嬛传》、《知否》这些电视剧或者小说的时候,觉得里面的女孩子真的是很可惜。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贾探春她们没有才华吗?但因为身份是女性根本没有展示才华的机会。甄嬛、安陵容、华兰、明兰都很优秀,但这种优秀要么用于宫斗,要么用于宅斗。

就好比父母把女孩子培养的各个方面都很完美,但这些技能只能用于取悦丈夫或者和一群小妾们斗智斗勇。安陵容如果生活在现代,八分颜值、唱歌跳舞、刺绣制香样样精通。就算做个自媒体非遗主播,偶尔参加几个商业表演几年下来也是小富婆了。但是在古代她这些技能要么用来取悦那个薄情的皇帝,要么用来陷害和她一样可怜的女子。

后来我发现封建社会的制度不仅是禁锢了女性,也禁锢了男性。比如南唐后主李煜不适合做皇帝,但皇帝的位置就落到他的身上。比如木匠皇帝朱由校,比起做皇帝他更喜欢做木匠,并且在木匠领域也是小有成就。

再比如《知否》里面盛维的两个儿子,一个喜欢舞枪弄棒,一个喜欢经商。盛维是比较开明的父亲,但是也忍不住抱怨两个儿子都不是读书的料。大儿子是低品级武将,但是宋朝重文轻武,武将终究是得不到重用。小儿子和父亲一样对经商买卖感兴趣,可是封建社会商人的地位是很低的。哪怕家财万贯,出身也是被人瞧不起的。如果是现在谁会瞧不起一个身价千万的企业家呢?

再比如像蒲松龄这样的,才华是有的,可是和科举没有缘分。但是在古代蒲松龄科举坎坷,注定被人不理解。你二十岁的时候安慰自己以后还有机会。你六十岁的时候不用别人告诉你,你也知道自己已经没有机会了。在古代男子金榜题名就是光宗耀祖,所以《聊斋志异》作品这么好对蒲松龄来说既不能给自己脸上增光,又不能变现。

如果是现代社会,你看韩寒、郭敬明、唐家三少等等这些作家挣了多少钱。对普通人来说靠写作挣钱肯定不现实,但在写作上面的天赋蒲松龄明显不是普通人呀。所以蒲松龄的才华和他的实际收入是完全不匹配的。科举制也好,高考也好,它是一个很公平的选拔人才的标准。但是每一个人都适合它吗?不是。

一个不适合高考、不适合科举的人一直在那条路上内卷,只能是越来越郁闷。不过现在的社会虽然高考决定了大部分人的命运转折,但其实也有很多人依靠自己的某个优点而备受大家关注。比如搞笑的疯狂小杨哥、做开始是焊工的手工耿、画农村墙绘的刘小备、还有最早期的李子柒等等。这个浮躁的时代其实也给了我们更多的选择机会,不是么?

你可能感兴趣的:(比起刀郎的《罗刹海市》,我更感兴趣的是蒲松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