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地分居10年,妻子诉苦:他什么都不管,只给2000生活费,我太难了

宋代词人李之仪写下一首《卜算子》流传至今:

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这首词写出了分居两地的一对爱人的相思之苦,浓浓的深情溢于言表。

因为交通不便的限制古人两地分居是常态,现如今两地分居的夫妻仍然不在少数。有些夫妻虽然不能经常见面,但是他们的感情很好,也有一些夫妻忍受不了分居的痛苦,他们矛盾不断,争吵不休,婚姻面临危机。

陈女士就属于后者,她和丈夫两地分居10年,10年间她既当爹又当妈,独自挑起家庭的重担,老公什么都不管,每个月只给2000元生活费,更过分的是他居然还家外有家,陈女士感叹:我太难了!

陈女士38岁,结婚10多年,有个12岁的女儿。在她结婚后的第二年,老公主动申请到外地工作,他给出的理由是想多挣一些钱。当时他们家的生活条件的确不怎么样,生活开销很大,陈女士考虑再三最终同意了。

陈女士住在杭州,老公的工作地在昆明,自从老公到外地工作,他们聚少离多,过起了两地分居的生活。

起初陈女士很不适应,她隔三差五就和老公视频打电话,小两口黏黏糊糊,你侬我侬,每次都要煲电话粥一两个小时。

后来女儿出生了,陈女士把精力放到孩子身上,她和老公的联系越来越少,老公对她的关心也越来越少,他们的感情变得淡漠起来。

老公每年只回来一两次,在家里待上半个月后他就会回到工作地。这些年来陈女士既当爹又当妈,独自承担起家庭的重担,虽然她有很多心酸和难过,但是她一个人扛了下来。

老公每个月准时给陈女士转2000块钱生活费,除此以外他对这个家庭几乎没有任何贡献。这种日子过久了,陈女士难免会觉得孤独寂寞,她多次提出想让老公调回来工作,老公总是以各种理由拒绝,就连女儿和他的关系也变得很生疏。

为了改变现状,陈女士每年都会带女儿去看望老公,老公表现得很热情,但是陈女士明显感受到老公的态度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他不愿意和陈女士亲热,也不愿意和陈女士过多接触,他对陈女士的抵触情绪显而易见。

去年夏天陈女士带女儿突然来到老公的住所,见面时老公非常吃惊,陈女士发现家里有香水的味道,床上有几根长头发,衣柜里有女人的衣服,她很快明白了一切。

她没哭也没闹,待了几天后她带着女儿默默离开了,她不禁感叹:“我们分居两地10年,我既当爹又当妈,他每个月只给2000块钱生活费,可是他却变心了,我太难了!”

陈女士的经历让人感到悲哀,她和老公异地分居10年,10年来她独自承担起家庭的重担,她照顾孩子,伺候老人,忍受生活的艰难和心酸,到头来她得到了什么呢?

她一个人面对各种苦难,饱受各种折磨和煎熬,过着“丧偶式婚姻,守寡式育儿”的生活。孩子在缺少爸爸的环境下长大,他们的处境都很艰难,老公每个月只给陈女士2000块钱生活费,他家外有家,日子过得潇洒快活,这和陈女士的初衷背道而驰。

陈女士如果早知道会有这样的结果,当初她一定不会让老公到外地工作,她也不会心甘情愿选择这种生活方式,她想尽办法都会把老公留在身边,即使日子再苦再难她也会让老公陪在她身边,和她朝夕相处患难与共。

夫妻本是命运共同体,荣华富贵也好一贫如洗也罢,只要两个人在一起,无论富贵贫贱只要两个人患难与共就是最幸福的事情。

陈女士并不怨恨老公的不忠行为,而是为当初的决定后悔不已。如果可以再来一次,她绝对不会让老公到外地工作,她觉得现在的局面都是她一手造成的。她这种想法可以理解,毕竟人性是经不起考验的,老公忍受不了孤独寂寞也是有情可原的。

陈女士和老公达成了统一意见,她打算带着孩子到老公的工作地,今后他们一起生活一起打拼,再也不分离,或许这就是他们最好的结局。

你支持夫妻分居两地吗?欢迎留言讨论。

你可能感兴趣的:(两地分居10年,妻子诉苦:他什么都不管,只给2000生活费,我太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