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一)

听说这本书其实已经有好几年了,但是一直没有读。因为在读《挪威的森林》的时候(记不太清是不是这本书了),看到主人公和朋友有一段关于选择书的对话。大概意思是这样的,只有作者已经去世超过30年仍然受欢迎的书才值得一读。对这个观点我深有同感。这些年也陆陆续续读了一些书,有经典名著,也有各类机构推荐书目上的热门书。每年总结下来,总是有很多书被我中途放弃,而且是多次硬着头皮想读完,因为这些书有很多人,很多在我看来是文化人推荐。但是,到后来还是只能感叹一句“臣妾做不到!”其中一些诚然是我自身经历和阅历不够,对作者的感情、观点或态度不能感同身受。更多的是那些书没有深度,没有思想。这些被中途放弃的书,大部分都是热门畅销书。

至于后面又拿起了这本书,说起来也是偶然。读完了《杀死一只知更鸟》之后,准备些一篇读后感。就想着暂时不读别的书,免得冲淡了对《杀》的感觉。然而,酝酿了很久迟迟没有动笔。一方面是值得写的的点太多,不知道从哪里下手;另一方面是没有安排好时间。当时想一鼓作气把它的读后感写完。但现实是,作为一个职业人,一个有家需要照顾(虽然没有照顾多少),不可能有大把的时间专门用来写这些闲散的东西。现在这些文字能够出来,也是在看完《穆》之后,我仍然想写读后感,也仍然没有整段的时间。陷入这个死循环之后我只能转变思路,不去想怎么留出专门的时间来写这些。而是把零散的时间利用起来,一刻钟也好,半个小时也好,只要有空就写一点。一扯就扯远了,还是说读完《杀》之后的事吧!因为空了好久压制自己不读书,读后感也没写出来。有一天就随便在手机上翻了一下,看到了《穆》。当时想,本来也没准备读,随便翻翻随时放手。这一翻就翻到了书的介绍和冰心的序。这才发现这本书在30多年前就出来了,获得了茅盾文学奖。怎么说也不能算是畅销书了。这一读起来就放不下来了。

对书里的人物映像最深刻的是韩太太,也就是碧儿。少女时期的她够鼓起勇气主动要求嫁给师兄韩子奇,和师兄共同撑起一个家徒四壁、风雨飘摇的家。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清末时期),那是需要相当大的勇气的。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女,父亲去世、母亲卧病、小妹未成年、家产几乎赔净,她能站起来挑起这副重担,虽说有师兄一起,但没有媒妁、违背穆斯林传统、主动提出的婚姻,光是世俗的眼光和舆论就是巨大的压力。包括在她父亲没有去世前,帮父亲经营玉器行,各种安排都很内行,没有上过学当帐算得很清楚。可以说前半生,她是值得我们佩服的,是代表着新生的、前进的、积极向上的力量的。但是,自从丈夫和妹妹从英国回来之后,她的整个人生发生了180度的转折。她变得保守、固执、狭隘、世俗、充满心机。从阻挠女儿上大学并以此为条件逼丈夫卖掉珍藏的国宝级古董,使手段破坏儿子与初恋的感情,利用女儿撮合女儿同学和儿子的婚事,到后来丈夫因见到古董被贱卖而生病,这些都是韩太太直接或间接促成的。我承认,我们都是凡人。在得知妹妹和丈夫产生了感情并有了女儿之后,我们可能都会怨恨、嫉妒,都做不到心平气和,当做一切都没发生过,甚至我们的行为会更偏激。所以,我理解韩太太对女儿的冷漠,也理解她对儿子没有受到丈夫的关爱和良好的教育而产生的不平,甚至理解她逼迫丈夫卖掉珍藏的古董为儿子办婚事的做法,因为她也是受害者。但是,她使手段破坏儿子和初恋的感情,这就和她受害者的身份完完全全没有关系了。在这件事情上,她使一个彻彻底底的狭隘、自私、固执、门户之见的家庭主妇。

或许韩太太后半生所表现出来的这些人性的阴暗面并不能称之为转变,而是每个人本身就固有的。从几个细节可以发下这些苗头。最初是奇宝斋重新开业之后,随着生意好转,韩子奇开始逐步由琢玉向玉器收藏发展。韩太太内心里的看法是不务正业,这些在夫妻俩日常交流中偶尔有体现。只不过,那时的奇宝斋生意红火,已经不需要韩太太在店里帮衬了。韩太太转而专务家事,加之儿子的出生让她也没有精力去店里照应。丈夫的经营理念虽然和她不同,但店里的生意越来越好,虽然偶尔表达了不认同的观点,但还不至于让她拍案而起强令丈夫回到传统的模式。这些不经意的牢骚还只是她目光短浅、思想狭隘的苗头,后来丈夫远赴英国之后发生的赶走账房先生一事就完全暴露了她的固执、冷漠和短视。这件事不仅导致了奇宝斋的再次倒闭,还导致了若干年了之后丈夫被举报抄家。到赶走账房先生为止,其实韩太太给我的感觉一直是正面的。虽说这两件事已经有后面悲剧的影子,但在看到后面的结局之前,我并没有觉得这两件事有多大的影响。看前半部分的时候,我认为经营理念不同很正常,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想法和观点,这无可厚非。情势所逼之下赶走账房先生确实有点冲动,但一个巴掌拍不响,两个冲动、倔强的人碰到一起,发生这种事情在所难免。这是我没有看到后半部分时的想法。只能说,顺风顺水的生活掩盖了我们的缺点。而作为一个有自我存在意识的人,我们不应该被一帆风顺的表象所迷惑,对那些被掩盖、被缩小的确定我们应该反思,应该审视。因为遇到挫折的时候,他们会突然跳出来,被急剧放大,大到掩盖你所有的优点,摧毁你所有的善意和理智,进而摧毁你和你身边人的一生。

你可能感兴趣的:(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