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urzgesagt】如何建造一个戴森球 - 终极结构

传送门:【Kurzgesagt】如何建造一个戴森球 - 终极结构

概念

        “戴森球”,是弗里曼·戴森在1960年就提出的一种理论。所谓“戴森球”其实就是直径2亿km不等,用来包裹恒星开采恒星能的人造天体。这是一个利用恒星做动力源的天然的核聚变反应堆。


存在的历史必然性

        人类进化史上在关于能源的探究运用过程中依次经过:肌肉劳动,学会使用火源,发现石油煤矿步入蒸汽时代,学会分裂原子核进入原子时代。现如今正逐步转型可再生能源,甚至有可能实现可控核聚变的目标。因此可以预测到,未来人类将最大化利用地球所有资源(通过卡尔达舍夫等级划分,即地球将转型为Ⅰ型文明,目前为0.73级文明),同时会开始将工作重心移至对未知宇宙的探索,然而这将耗费超多超多的能源!!所以,通过围绕太阳恒心(一个比最高效的核反应堆还强10^20倍的熔炉)建造戴森球,便能提供足够的能源满足人类探索进程的需求。


如何建造 - 概念模型

        首先,用一个物理结构一体化的网状外壳包围住太阳是不可行的,那样一个巨大坚硬的装置容易将受到的冲击最大化的承受住,很容易出现缺口,一旦出现缺口,整个结构体的稳定性便不能保证,随即便是整体性的瓦解。

        戴森云的概念应运而生,即一大堆绕着太阳转的面板,收集并转移太阳的能量,也就是说我们需要通过数以亿计的卫星(连接若干太阳板)形成围绕太阳运行的戴森云。


三大挑战

        1.材料:建造卫星的材料需求非常高。由于庞大的材料需求数量,我们有必要完全解构一颗行星,水星是优先选择,原因在于离太阳近,方便运输,矿产资源丰富,小重力与无大气层,使得我们更易将物质发射于宇宙。

        2.设计:基于成功的设想下,在减少材料损耗和增加能源利用率两者间寻找最大效益。考虑到成本问题,我们的设计重心将放在轻型,简单,长时间运作不需要维修或干预,类似镜子,将光重新聚焦到中央收集站。

        3.能源:搬运材料,材料建设等一系列工程的操作,无不都需要足够能源的提供才能进行下去。没错,还是通过太阳能,以自动化生产的形式,完成整个工程的建设。


理论建设装置

        电磁炮!即将卫星高速射出的电磁轨道。发射时像梭形子弹出发,到达指定轨道便像降落伞打开四周太阳能板。最后,戴森云雏形结构基本完成,为保证能源运输顺利,我们可以在戴森云外围建设若干中转站,实现全面覆盖对能源的运输工程。


相当正经的吐槽

        emmmm,所以以后是不是不能好好晒太阳了,或者是搞一个大棱镜借用一部分光源模拟地球阳光233333333

你可能感兴趣的:(【Kurzgesagt】如何建造一个戴森球 - 终极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