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熏陶与感染

在《日常教学的情调》这本书中我了解到,张文质老师倡导的生命化教育缘起于1993年,真正落地是在2002年。文章中并没有对生命化教育进行具体的阐释。“什么是生命化教育?生命化教育到底怎么开展?我算不算生命化教育课题团队的成员?”其实这些问题我还真的思考过,并且我知道我的师父孙明霞老师就是生命化教育的践行者之一。

我自己理解,每一个尊重学生的老师所开展的教育教学,都是生命化教育的一个分支。我们可以向名师学习,可以在结构、细节、语调,或者在一些方法上追求“神似”,只要“结构性相似”即可,并没有统一的方式或者步骤。名师之所以成为名师,并不是我们要像他们一样著书立说,而是要学习他们的态度,靠近名师,其实是在无形中感受他们对我们产生影响和熏陶。

张文质老师讲述了三种熏陶和感染的方式:

第一是一种通过生命本身去影响生命的方式,也被称之为“生命的范本”。

对于文质老师来说,黄克剑先生就是他的生命范本,而于我而言,孙明霞老师就是我的生命范本。不过明霞老师的故事暂且按下不表,我想讲另一位老师的故事。

在一次教师的使命共读分享时,云南的普利辉老师在分享时刻意把这首《教育行走之歌》的歌词发到群里,然后刻意停顿了大约一分钟的时间,让大家好好去感悟和体会歌词中的含义。老实说这首歌我听过很多次了,但是歌词并没有记住。我没有参加过线下的教育行走,因此无法体会全场400人一起唱响这首歌会是怎样令人震撼的场景。但是,那天晚上,当我听到点评嘉宾赵健汝老师一个人在唱这首歌的时候我泪奔了,她演唱时带给我的震撼丝毫不会亚于400人的演唱。然后我把那一天所写的文章题目定为《一个人,一座城》。

第一次见到赵健汝老师是2019年年底在武汉,她一个人不远千里从甘肃去到武汉。之后,她又独自坐三天三夜的火车,跨越千山万水,奔赴文质老师的教育写作研修班。在我眼里,健汝老师真的就是女汉子,不同于普通女汉子的是,她的脸上永远挂着笑容,眼睛永远澄澈而明亮。

后来在明霞教师成长联盟群里渐渐熟悉起来,知道她是出了名的“个体户”。同样作为编辑,她发布的公众号文章,编排格外漂亮。

再后来在《教师的使命》共读分享中,她多次担任点评嘉宾,是名副其实的点评“专业户”。我找了一下,是10月24日那一晚的分享,健汝老师负责点评我和佟生老师的分享,似乎是突然之间,她的语音变得柔和下来,虽然我也喜欢她原来的豪放与激情,但是更欣赏她现在的温柔与谦和。

一个人变得柔软并不代表她弱小了,相反,柔软也许是坚定的代名词。一个人可以独自坐三天三夜的火车,跨越千山万水,奔赴文质老师的教育写作研修班;一个人可以不怕跑调当众唱响《教育行走之歌》;一个人可以多次担纲点评嘉宾的角色。这样坚定的勇气和胆量,我只见过健汝老师一个人。

文质老师曾说,一个老师有时候会超越一所学校。没错,在我心里,健汝老师早已超越了一所学校,她代表了一座城,你可以认为是她所在的城市,也可以认为是她自己创造的乌托邦!

第二种就是读某个人的书,是接近这个人最好的一种方式。

当初先接触明霞老师这个人,而后读老师的《只为做一个良师》和《用生命润泽生命》,被她的精神和气质所吸引。再后来,在她的引荐下认识了文质老师,虽未谋面,但老师的老师被联盟的老师们尊称为“祖师爷”。开始看祖师爷的《奶蜜盐》《教师的使命》《日常教学的情调》《父母改变,孩子改变》。通过阅读书籍,了解作者的同时,被熏陶、被感染其实是自己最大的收获。

明霞老师特别喜欢给大家推荐的一本书是《海鸥乔纳森》,每个人在看这本书的时候都会不自觉地把自己和故事中的某个人物来对应,在我看来,明霞老师就像是海鸥乔纳森。没有谁的人生是一帆风顺的,就像海鸥乔纳森,为了不断超越自我而受到鸥群的排挤。但令他更伟大的是他信守慈善的真谛,了解爱的本质,他把自己所领悟的真理,无私的传授给另一只向往真理的海鸥。明霞老师不也正是这样在做吗?明霞老师是一位名师,也是一位明师,更是一位良师。她在自己的《只为做一个良师》一书中写道:追求一种不断成长的姿态,不为名利,只为生命的充实与幸福,只为人生更有意义。这种成长,不依赖环境,不仰仗外力,依靠的是不断激发自身发展的潜能,从而成为自己的导师。

在她的影响下,很多老师开始调整自己的心态,走上了自我革新成长之路,改变了自己的人生。也许我们做着和以往差不多的事情,可是心态却悄然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你不必光芒万丈,也不必有什么特殊的意义,你只需要做那个小小的你,然后用心去爱。

第三种影响是在一个团队的氛围里产生的。

认识明霞老师之后,我的微信里多了这样几个团队。一个是明霞教师成长联盟,一个是教育行走一起写吧,一个是《教师的使命》共读群,一个是《日常教学的情调》共读群。在这些团队中我拥有着不同的角色,在这些团队中,可以感受到那种浓浓的文化氛围,这种熏陶和感染会让自己始终都充满热情和希望。

同时我还有一个角色就是我们泰山实验中学明霞工作室的领头人。工作室作为一个民间团体,它是明霞教师成长联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带头人我其实感觉压力挺大的。当有的老师坚持不住申请退出的时候,我就会特别伤心和失落,不明白为什么当初他们那么热情的写了申请,却又主动退出。

《日常教学的情调》第18页,张文质老师曾经跟读书俱乐部的召集人李华老师说过这样一段话:“你需要同道、同路之人,但更重要的是你需要你自己。你竟然认为这件事情有价值,哪怕只剩下一个人,哪怕只剩下你,只要你认同,你去做这件事情就有意义,你就能够得到自我成全,你也会被人发现。即使暂时没有人发现也不要紧,因为你所说的一切都会在孩子身上发光,有光泽透现出来,还是会慢慢的被发现的。”

文质老师的这段话对我很有意义,无形中给了我极大的力量支撑。我带领工作室近30位成员坚持读书、写作、分享,还创建了我们的公众号——砥砺攀登,欢迎大家关注。从下周开始我们也将借鉴共读群的模式开展语音分享,虽然人各有各的活法,但我还是想尽可能地影响带动身边的老师,不断学习和成长。

加入一个可以互相赋能团队,本身就是一种自我成就和超越。就在昨天晚上教师成长第一推动力直播课中,许丽芬老师为我们做了题为《应试背景下如何开展生命化教育》的讲座,她说日常教学的琐碎就是生命化教育的土壤,深以为然。今天我的分享没有涉及日常教学的琐碎,幸好铁文老师和朱亮老师的分享中都有所体现,弥补了我的不足。下一次我也要写一些自己日常教学的琐碎。

让我们在相互赋能的团队中汲取力量,热情地投入到日常教学的琐碎之中,去探寻生命化教育的真谛。

你可能感兴趣的:(生命的熏陶与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