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这段时间是新网师选课的时间,我果断地选了马增信和郭建老师的《教育学经典解读》,按照选课说明,我购买了王立中老师翻译的英国哲学家怀特海的《教育的目的》。选课说明里要求学员们先预习第一至三章,并写下批注,作为第一次预习作业。我试着翻开了这本书。王立中老师说,这是一本奇书!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它是影响欧美命运的一本书。它是一针见血洞悉教育目的的一本书。它是关乎所有人命运的一本书。王老师把这本书说得神乎其神,那么问题来了,人是有意识的动物,做 任何事情,先要明白,目的是什么?作为孩童,作为学子,您明白教育的目的吗?作为老师,作为家长,您明白教育的目的吗?活到老,学到老,终生教育,您明白教育的目的吗?可是,教育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呢?带着这些问题,我走进了第一章“教育的目的”。

怀特海在本书的开篇就树立了教育的目标:要塑造具有广泛的文化修养,又有专业知识的人。专业知识是他们奠基起步的基础,而广泛的文化修养使他们具有艺术般的优雅,又有哲学般从容,通达高远深邃之境。看到这条目标,我不甚理解,通过查百度,我知道了文化修养的内涵。“文化”是人文文化与科技文化各学科的总和。所谓“修”是吸取、学习,为的是打下知识体系的基础。所谓“养”,是在“修”得的知识基础之上的提炼、批判、反思乃至升华。文化修养总的来说,则是对人文文化、科技文化中的部分学科有了解、研究、分析、掌握的技能,可以独立思考、剖析、总结并得出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的一种能力。只修不养,是只知道死读书的呆子。只养不修,则是热衷于主观臆想的狂人。理解了文化修养,我瞬间感觉怀特海立的这个教育目标是站在整个人类的高度上来讲的,每个人的自我发展才是最有价值的智力发展。

在谈到教育体制时,要求我们特别注意两条戒律:一不要同时教授太多科目,二如果要教,就要教得透彻。对这两条戒律,我还是有所体会的。我们老师在上课时,不要把知识倒出来,灌到学生的头脑里,学生受不了,也消化不了。我提倡课堂线条明了,简单易操作,抓住几个最本质的问题,有效地引导学生交流、讨论、思考、质疑,这样学生有思考的时间来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收获的过程,成长的过程。老师在教学的时候抓住最关键的知识点,结合实际,联系生活,把知识讲解透彻,让学生的理性认识上升到感性认识。

“不能让知识僵化,而要让它生动活泼起来——这是所有教育的核心问题。”这句话的含义就是说,老师上课不要满堂灌,不要满堂问,不要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老师要营造润泽的课堂,让学生的思维活泛起来,让知识在头脑风暴中扎根生长,让知识在交流碰撞中得以回归本真。

学习无捷径,我们要避免那种只见树木不见树林的现象,教育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借助“树木”来认识“树林”。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和引导学生的自我发展之路。

你可能感兴趣的:(教育的目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