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的记忆

所有的快乐都在儿时,这句话是有道理的,我出生在八四年,据说是中国人口大爆炸的几年,反正是和我同龄的人真是不少,我的老家是河南濮阳县,我姥姥家是濮阳市濮阳县两门镇的,两门,是不是名字很特别,两个门,其实不是的,这是一个古老的,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原小镇,据说是明洪武二年(1369),赵、李二姓从山西洪洞移居此地,故名两门,清光绪年间形成集市,集市一直流传到现在,仍然是双号成集,单号背集,我小时侯十里八乡的人都会在集日过来买卖东西,现在也是,只是人少多了。

两门有四条街,以十字路口为界,分别叫东街、南街、西街和北街,我姥姥家就是东街,在我的记忆里每年的正月十五四条街的人开始闹元宵,东街的是高跷,北街的舞龙,西街的背阁,南街的舞狮,正月十五、十六两天,人山人海的!

先说东街吧,我就在东街,踩高跷可难了,因为我姥爷是会首,所以踩高跷的几个舅舅看到我来总是要逗逗我的,你见过踩着高跷还能抱着人的吗?我就是被抱的,后来慢慢的,踩高跷的变成了哥哥,弟弟们,最后一次见踩高跷是十二年前,我的一个弟弟,说实话,技术差远了,一方面是泥土地变成了水泥地,人都怕摔了,另一方面技术这东西是熟能生巧啊,要练习的,没有老一辈人的人有时间了。

然后北街的舞龙,我不知道别的地方舞龙怎么样,我小时候两门镇的舞龙是无人能及的,十几米的龙,光是龙头就需要五六个人,太重了,整个团队要三十个壮劳力才能舞的下来,还要有不停替换的,平均三个人跑一个位置,我不能确定我的记忆是几几年了,时间太久远了,好像是我十五六岁的时候吧,那次舞龙领队是我的小学老师,那是人最多的一次,也是舞的最好的一次,舞龙不是排着队走路,不是悠闲的像散步一样,那是舞,那是飞翔,那是速度,那是气势,那是在几千平方米的“场”上的飞舞,人都站在外面的土城墙上喝彩,呐喊……据说半圈一换人,替换的人都是跑的大汗淋漓,据说跑了几圈下来没有不是气喘吁吁的,还都是年轻的孩子和壮劳力们!

十二年前我回去看的舞龙对,我的老师已经去世了,龙也没有跑起来,因为“场”不见了,村子扩张,原来的晒粮场都没有了,没有那么大的空地,也没有那么多人了!

再是西街的背阁,这是一个最赏心悦目的节目,最受小女孩喜欢的,一个背阁一般分上下两层,下面是大人,背个卡座,上面是小孩,都化着漂亮的舞台妆,像唱戏一样,孩子不能太大了,要不然背不动,最小的的我见过一岁多的,胖乎乎的一个小男孩,关键是他睡着了,睡了一路,估计有几个小时吧,晃来晃去也是太舒服了,小女孩就要漂亮多了,有花木兰,有林黛玉,还有各种各样的美女们,好吧(∩_∩),我的记忆有了点偏差,不记得了,最后一次看背阁,也是十二年前,相比较其他的项目,背阁是扩大了很多,化妆也漂亮了很多,衣服也更好看了,很多都是家长友情赞助的,连孩子带衣服一块赞助,就为了孩子练练胆可以平平安安长大,据说被背过的孩子都是有福气的。

最后是南街的舞狮,我对它没有兴趣,因为我觉得它不好玩还不漂亮,所以我不记得了!

十几年了,每次和朋友聊天说到元宵节我都会一遍一遍地重复我的记忆,也许等我年老了,我会对我的孩子们说,我的少年时光曾经在那么精彩的画面里走过!

你可能感兴趣的:(老家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