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怪力乱神,只有人心作古,推荐新剧《兴安岭猎人传说》

我个人一直很喜欢看鬼故事,小时候读《聊斋志异》,《醉茶志怪》和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总是胆战心惊,经常半夜惊醒,一身冷汗。

但这样很刺激,很多故事给人以警醒。

后来,这样的书越来越少,偶尔能在灵异豆瓣上找到些许乐趣。我想可能是重提孔子之“不语怪力乱神”有关系。

鬼神传说,常被误认为妖言惑众。妖言的目的是惑众,但很多传说中的“妖言”都是在提醒世人勿贪、勿欲,勿负有心人。至于惑众,那是另外一种境界。这里就不展开了。

今天介绍一部新片《兴安岭猎人传说》,恰好第一个故事就叫“妖言”。

东北,几个老乡蹲在一起聊着郎中暴富的故事。

那年饥荒,郎中家里揭不开锅了。

突然来了邻堡的乡亲请郎中瞧病,是难产。

虽然郎中只给牛马接过生,但还是硬着头皮上了。好在,母子平安。

事后,管家给郎中赏了两把黄豆子。

回程的路上,郎中念念有词,觉得这户人家太吝啬。谁知手中的豆子变了金,闪闪发亮。而送郎中回程的八台大轿,也瞬间变成了纸扎的。

郎中吓得魂飞魄散,但也一夜暴富。

村里传开了,说郎中是给狐仙接了生,被赐了金子。

可不久之后,一家人接连惨死家中,死相惨烈。

乡亲们请来兴安岭有名的深山猎人刘二爷,妄图收妖平事。

老道的二爷一眼便看出事件端倪,招呼众人搭台唱戏,活禽大马猴,却不急着下手。因为他知道,村长有事隐瞒。

故事的真相从大马猴的眼中还原,当年郎中行医的是清廷看守龙脉的守山人,重金酬谢后,请郎中保守秘密,谁知转身就卖了守山人一家,带着村长和军阀谋财害命。此处像极了当年“桃花源记”的野史传说。

从小被守山人收养的大马猴,在远处目睹血案,记恨在心。才有了报复郎中一家的举动。

故事起源于几位乡亲的妖言,妖言的目的在于惑众,几句戏言加上一家惨死,确有惑众之力。

但无论是妖言、还是妖兽,故事本身的意义在于,勿贪。之后的故事,就留给看官们细细品味了。

近些年,我们已经很难再看到正宗的“鬼片”,诸如林正英的僵尸片,三更系列,山村老尸等等。

“怪力乱神”似乎与三教九流一起,与弘扬正气划清了界限,殊不知,过去的“鬼神”电影都以“正气”结束,都用“勿贪、勿欲、勿负有心人”为终。

中国文学中,魏晋开始的志怪小说,到唐朝的辉煌,都有笔记的随记随奇,一派天真。而现在,很久很久读不到这样有趣的东西了。因为涉魂魄,不符合科学逻辑。但魂魄之说,早就有。

中国人认为“魂”是类似精神的东西,人受到极度惊吓,有时候“魂飞”。“魄”呢,其实是物质性的魂,比如我们肉眼所见的冤魂、意念、怪相,就是“魄”。所以,我们经常用一个词形容精神不正常的人,叫“魂飞魄散”。魂飞魄散之后,留下的是尸。假如魂飞了而魄不散,这个尸就是僵尸。

当今社会,僵尸还少吗?比如,老板通知周末加班,大家的魂就飞了,可魄还在,因为还要留下魄来指挥双手继续敲代码,但没有精神,没有精气神,恰似一具具无魂有魄的尸体。

说回影片本身,虽然网络评分不高,但故事本身的拍摄很用心,三个故事,三种教育,虽有妖言,但不至于惑众,为的只是教育大众。

只吐槽一点,兴安岭这样深山老林,时有饥荒、庄稼贫瘠,长不出肤白貌美,生不了细皮嫩肉。影片很多时候胜在细节,有了细节,就是更用心。

顺便一提,刘二爷也出演过管虎导演的《鬼吹灯之黄皮子坟》,角色定位和服装都挺相近的。东北兴安岭,是一块孕育着神奇传说的宝地。

就说这么多吧。

END

如果喜欢,请点个赞。

你可能感兴趣的:(没有怪力乱神,只有人心作古,推荐新剧《兴安岭猎人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