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贪玩、磨蹭拖拉的孩子,家长该怎么做?

温柔且坚定的父母,是孩子正确的引路人。

孩子拖拉、磨蹭、怎么说都不动怎么办?

比如:

到吃饭时间了,你喊半天孩子都不理你。

该回家了,孩子迟迟不愿意动;

该放下手机写作业了,孩子依然恋恋不舍。

嘴里说着马上就做,但是实际上一拖再拖。

总而言之,让孩子从一件事到另一件事,好事非常艰难,特别排斥。

这个时候,家长正确的做法是什么?不同的场合,需要家长不同的做法,比如以下这几种情况。

当孩子正玩得开心。

我们换位思考一下,假如你看电影正看到了精彩的地方,突然电影院把荧幕关掉了,你能开心吗?

记得小时候,跟小伙伴玩腻歪了,只要父母不叫我,我能在小伙伴家里一直玩到第二天。

所以,当我们毫无商量态度的要求孩子停下来时,其实很不人道。

不仅不人道,还会破坏孩子的专注力。

怎么说呢?孩子玩得最投入的时候,就是他们注意力最集中的时候。

尽兴=专注。

假如父母突然跳出来破坏这种专注,就等于破坏了孩子专注力养成的绝佳时机。

这个损失有点大。

为了不破坏孩子的专注力,下一次你需要带孩子离开的时候,或者做下一件事情的时候,可以给孩子留一个准备的时间。

比如提前告知孩子:

再有十分钟我们就要去吃饭了,你准备好。

当孩子有了这个缓冲的时间,那么你只需要安静等10分钟就好。

如果孩子没有这个缓冲时间,可能你要和孩子多对抗20分钟甚至半个小时。

显然,还是前者比较划算。

如果事情非常着急。

和第一种情况不一样,就是孩子必须马上要切换状态了,但是不着急。

比如:

晚上10点是应该休息的时间,并不是不休息会有多严重,而是家里的规矩是10点要休息。

眼看着时间马上到了,应该洗漱去睡觉了,孩子依然在玩手机。

面对你一遍又一遍的催促,孩子敷衍着:马上就去。怎么办?

其实这件事说到底,是规则问题,而不是孩子的行为问题。

孩子再玩一会儿睡觉,确实没有太大的关系,但是会破坏规则。

假如孩子本身是个慢性子,他们或许从一个状态切换到另一个状态的时候,不够迅速,显得很磨蹭。

那么家长真正需要做的是,在提醒过孩子以后,保持良好的心态,等一等,再等一等。

孩子切换状态很困难,脾气倔。 

当然了,还有一种情况就是, 你家孩子切换状态非常困难,脾气很倔强。

比如你跟孩子说,马上要出门了,孩子可能耍赖说再睡一会儿。

然后一会儿又一会儿。

我身边有个家长的孩子就这样,每次带孩子出去,就很难带回来,不管是去游乐场还是去亲戚家,非要赖着玩。

遇到这种情况,首先要肯定,孩子有很强的自我意识。

当他的需要和外界提供的环境不一致时,他就会“拒绝”。

国外研究发现,比起来听话的孩子,脾气倔强的孩子长大后更容易成功。

如果我们粗暴对这种孩子,反而会打压孩子的自我意识,让孩子更加逆反或者自卑。

反之,我们一味妥协,又会让孩子嚣张跋扈,目中无人。

那么应该如何应对呢?

首先在玩之前,和孩子约好玩多久回去。

并且时间快到的时候,给孩子一个缓冲时间。

当时间到了以后,别再去问孩子,“我们走吧好不好。”

也不需要和孩子解释什么,或者希望孩子可以配合我们。

只要温柔坚定的告诉孩子:“时间到了,我们该走了。”

这个时候,有些孩子会不乐意,甚至撒泼耍赖。

​我们不要把孩子这些行为看成“说话不算话、可以和我们对着干”之类。

哭闹只是孩子宣泄内心情绪的一种方式。

所以,我们坚持自己的原则,但是要理解孩子释放情绪的需要。

比如,我的孩子哭,我会陪着他,就让他哭。

在孩子哭声中,带着他离开,这样简单干脆的处理,很好也很有效。

这里我想说一点:

一个孩子的意愿要被尊重,但同时也要让他们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力量,以及父母设定的边界,这会让他们感到安全。

也就是说,在一些无关痛痒的事情上,或者只属于孩子自己的事情时,可以给孩子做主的空间。

但是,有些原则性事情,比如安全问题、侵犯他人利益、影响到了别人,我们需要坚定告诉孩子,不行就是不行。

温柔坚定守住底线,帮孩子进入到有规则的世界中。

前两天有位咨询我的家长说,养孩子是一场艰难的修行,我深有同感。

请家长们记住一条原则:该给孩子空间的,就要给孩子空间,有些规矩必须要有,必须要立。    

你可能感兴趣的:(面对贪玩、磨蹭拖拉的孩子,家长该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