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们总是喜欢语出惊人。斯科特也是,而且从小就这样。
他在本书开头就一本正经地告诉人们:你所生存的这个世界一点也不美好,而是到处充满了苦难;你要度过的人生也不会舒适和顺利,会有数不清的难题纠缠困扰,逃无可逃,避无可避!
你唯一能做的,就是按照他给出的方法,一步步实践,一点点修炼。方法并不复杂,而且相当简单,即使10岁的小孩也可以熟练掌握。但你要用长长的一生去实践,始终不能忽略漠视它们。否则,你就将遭到报复,自取灭亡。
斯科特告诉我们的这套解决人生难题的神操作,就是自律。
自律这个词如今耳熟能详,大家都不陌生。但是如何做到自律,他认为主要包括4个方面: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尊重事实,保持平衡。四方面缺一不可,协调一致才能实现真正的自律。
推迟满足感
这一点既重要又关键,及时行乐,贪图眼前的安逸是人性最大的诱惑。但这却是我们很多痛苦的源泉。自律的首要条件,就是重新设置人生快乐与痛苦的次序:首先面对问题并感受痛苦,然后解决问题并享受更大的快乐,这是唯一可行的生活方式。
俗话说三岁看到老。那些从小就懂得推迟满足感的孩子,在成年后往往有更出众的表现。
比如给幼儿班的每个孩子都发一颗糖,告诉他们,如果两个小时后再吃的话会多得到一颗。那些成功克制自己的孩子,在长大后会有更优异的表现。小学生的家庭作业,也是实践“推迟满足感”的最佳手段。那些首先做完功课再去玩儿的孩子,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到了青春期后,就会逐渐形成“先吃苦,后享受”的意识,养成健康的习惯。
中国的独生子女们最缺的就是挫折教育,作为家里的小太阳,全家人以他为中心,从小就享受家里最优渥的各种条件,已经出现和可能出现的难题,家长们早就给摆平捋顺。从小就不知困难挫折为何物的他们,往往心里脆弱,经不起一点打击。一旦走入社会,真实的世界里没有了保护伞,就会一蹶不振,畏缩不前。那些动辄就崩溃大哭,轻易就跳楼自杀的青年人,很多都是源于童年时家庭的溺爱,不懂推迟满足感为何物。
容忍是一切自由的根本。__胡适
这里的容忍其实就是推迟满足感的同义词。
承担责任
为自己辩护是每个人都喜欢做的事。因为这样就可以不必承担责任。避免责任归属带来的痛苦。作者指出,这样做只会让情况变得更糟。逃避责任,其实是逃避自由,我们永远都会感到自己是个牺牲品。
承担责任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既和家庭教育有关,也和自身意愿一致。“成年人和孩子最大的区别是什么未成年人你得自己收拾烂摊子。”
前几天《人民日报》上的一篇报道让人哭笑不得。
佛山一位31岁的陈姓男子因使用虚假驾驶证,被交警查出。次日陈某在父母的陪同下来到交警大队接受调查处理,根据相关规定使用伪造驾驶证将被处以罚款5000元,行政拘留15天的处罚。对这一正常合规的处罚结果,陈某的父母情绪异常激动,对民警大声抗议:“你们太过分了,他还是个孩子才31岁!你们为什么罚那么重?”
意料之内的正常结果居然引来父母如此真实的愤怒!言语之前的故事让人一目了然的联想出来。溺爱太可怕就成了伤害,多少中国式的巨婴背后站着不愿放手的父母。
敢于承担责任,正视自己的问题,才能不断成长,不断地趋向自由。
尊重事实
它是自律的第3个正确姿势。如实客观地看待现实,才能得心应手地处理问题。我们对现实的观念就像一张地图,这张地图随着时间的延伸和环境的变化需要不断完善和更改,才能正确的指引我们到达想去的地方,否则就会迷失方向。
其实简而言之,就是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有终身学习的观念。
很多人过了中年,就放弃了改变的机会,认知变得狭隘而偏激。对于新的信息和资讯,失去了兴趣。
之前在网络上大火的唐山中年收费女工,因取消收费站失业而去找领导理论,她的无辜和抱怨如此理直气壮,却又如此不堪一击。“我今年三十几岁了,不可能去学什么新东西了。除了收费我什么也不会……”
每个人都有惰性,我们都会对改变感到恐惧。然而逃避和抗拒于事无补,只能让自己陷入痛苦的深渊。我们控制不了周围的一切,却可以改变自己。这是唯一的出路,也是最好的出路。
保持平衡
这个正确姿势意味着确立富有弹性的约束机制。这就要求我们在机遇到来的时候不断自我调整,其中最难做到的也是适时的放弃。只要放弃就会经历或大或小的痛苦,放弃的标准和境界就是要在现实世界里保持平衡。
不管你愿不愿意,在人生的不同时期,你都要学会放弃才能完成人生的过渡。从童年时对父母的完全依赖、以为拥有无穷潜力的青春期、青年期旺盛的活力、长生不老的错觉、对子女的绝对权威、各种暂时的权力、身体一直健康的错觉……
既然放弃的痛苦我们必须要经历,如何才能将它降至最低呢?那就要做到兼容并包。有个很拗口的结论是:如果你全部接受痛苦,痛苦就不复存在。
每个人经由刻意的成长和自律,可以使心灵包容的能力越来越强。从而让心智越来越成熟。其中不可或缺的强大动力也是爱,这能让人感受到更多的快乐,更少的痛苦。
学会了这4种正确姿势,你才是真正在践行自律。斯科特的分析你赞同吗?这4个正确姿势你又掌握了几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