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论语》学心理,做君子3个必要条件:知命、知礼、知言

《论语》最末一篇也是第20篇,最后一句是这样说的,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个人从心理角度做点解读,解读必然是误读,因此别较真,权且娱乐罢了。

很显然,孔子这句话是一个排比句,更加准确的说,不是为了排比而胡乱列了三点,而是有其内在逻辑,这就是心理学“知情意”三个心理过程。

一、“知命”是做好情绪管理。

在孔子看来,君子是最高标准的人,也是难以企及的做人境界,可以视之为理想目标。那么,达到君子水平的人有何指标来考察呢?这里给出了“知命”的答案。

与知命联系的是“知天命”,有两个出处,一个是孔子说的“五十而知天命”,再一个是《镜花缘》说的“尽人事以听天命”,用通俗话语说就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可见,君子就是年纪较大而知道天命的人,那么再理解何谓“命”呢,为何要具有一定年纪呢?

我觉得“知命”类似做好情绪管理这个事情,那些能知命的君子一定是情绪管理良好的人。

比如清朝两代帝师翁同龢自勉对联,“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情绪管理不是容易事情,这个定力要经过历练,因此需要岁月中的事情磨炼,否则“嘴上没毛,办事不牢”。

知命就是懂得管理好自己情绪,还有两层具体含义,一是有使命有目标,有追求平安健康幸福的积极情绪,二是知道局限所在,承认不足,考虑最差情形,避免最糟情况,保持定力。

二、知礼就是能行动。

孔子说“四十而立”,这个立可以认为是能在社会上独立自主,用心理语言说就是行动力。知礼就是能行动,在人际互动关系中学习礼节礼仪。

行动创造价值,这是老掉牙的话语,却也是真理。人是社会动物,意味着要与人交往打交道,处理人生十之八九的不如意事,而行动指南就是礼仪。

三、“知言”在于“听话听音”。

我们常说的一句话是“知无不言言不尽”,要了解一个人,必须知道对方的“言”,可以认为“知言”的关键在于“听话听音”。

每天在说着话,听着话,无数交流,可是诀窍真的不在于一个人说了什么,而在于怎么说,说的目的是为了什么,这才是知言。

知言对应的是知人,了解一个人只能通过言行,所谓“知人知面不知心”,我们希望通过知言来知道这人的心,那就不能局限于语言本身,而是听话听音。

这也是73855沟通定律揭示的,人际沟通中起最终效果的占比是:内容只占7%,语气占38%,表情与肢体动作占55%。因此,知言就是知道对方说的话是啥意思,不仅仅是听到的表面意思。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才会被孔子郑重提出。

总结下,做君子要做到这三知:知命、知礼、知言,相当于情绪管理、意志行动、认知理解。

需特别提醒的是,孔子说的可是“反话”,而不是“正话”,这三知仅仅是做君子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才有“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你可能感兴趣的:(跟着《论语》学心理,做君子3个必要条件:知命、知礼、知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