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被讨厌的勇气》

今天读了三分之一。

文章以年轻人与哲学家对话的形式完成对阿德勒心理学的解读。

我读的部分主要讲:

哲人:之所以感觉孤独并不是因为只有你自己一个人,感觉自己被周围的他人、社会和共同体所疏远才会孤独。我们要想体会孤独也需要有他人的存在。也就是说,人只有在社会关系中才会成为“个人”。

人的烦恼皆源于人际关系”。——佛经上解释来自我执,我觉得来自我的私心,自我作祟。当把自己当作中心时,衡量事物的标准就是我的意识。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作为普通人无法驾驭,所以我们便生恼怒,与人怄气。

困扰我们的自卑感不是“客观性的事实”而是“主观性的解释。——完全赞同

阿德勒说“无论是追求优越性还是自卑感,都不是病态,而是一种能够促进健康、正常的努力和成长的刺激”。只要处理得当,自卑感也可以成为努力和成长的催化剂。

虚报履历或者过度追逐名牌服饰等也属于一种权势张扬、具有优越情结的特点。这些情况都属于“我”原本并不优秀或者并不特别。而通过把“我”和权势相结合,似乎得“我”很优秀。这也就是“虚假优越感”。 其根源在于怀有强烈的自卑感吧?——绝对是自卑感

健全的自卑感不是来自与别人的比较,而是来自与“理想的自己”的比较。

人都各有差异,这种“差异”不关乎善恶或优劣。因为不管存在着什么样的差异,我们都是平等的人。

阿德勒心理学关于人的行为方面和心理方面都提出了相当明确的目标。首先,行为方面的目标有”自立“和”与社会和谐共处“这两点。而且,支撑这种行为的心理方面的目标是”我有能力“以及”人人都是我的伙伴。

阿德勒心理学不是改变他人的心理学,而是追求自我改变的心理学。不能等着别人发生变化,也不要等着状况有所改变,而是由你自己勇敢迈出第一步。——谁主动,谁快乐。《绿皮书》里的托尼跟雪利也说过类似的话,实践也验证谁放下谁快乐。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被讨厌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