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360 姿势跑学习体会

姿势跑学习体会


最早接触姿势跑是刚加入跑团不多长时间,刚刚开始跑步半年多,当时体重大跑量过度,腿受伤了,为了尽快恢复,开始练习了姿势跑。因为肌力核心力量不够,断断续续学习了2个多月,直到腿好了,姿势跑也放下了。

过年这段时间,把群里发的3个视频看了2遍,《跑步,该怎么跑》这本书看了1遍,身体力行后对姿势跑有以下的几点认识:1.腿始终保持弯曲,支撑脚在中掌部位形成支撑点,身体呈S型.2.身体略前倾,落地时支撑脚位于身体的正下方.3.直接把支撑脚用大腿后侧肌群的力量拉离地面. 4.小步幅高频率,支撑脚拉离地面后不要过度前伸. 5.让全身的肌肉保持放松的《跑步,该怎么跑》书中的三个动作是:跑姿(Pose)、落下(Fall)、上拉(Pull)。1.身体略微前倾,上体正直、放松,手臂轻微摆动以维持平衡。2.依靠倾斜产生的重力使腿下落,前脚着地,同时身体前移。3.迅速提起后腿,循环前面的动作。这让我想到上学时学短跑,老师会强调前倾,而长跑也一样需要一定的前倾角度,用重力来减少身体能量消耗,并且避免跑步对肢体的冲击过大,减少伤病。    开始跑步时我有段时间会绷紧后背和脖子,来保持上体稳定,不过跑久了会很累。姿势跑法要求上体放松,不要耸肩、弯腰,跑动过程中身体不要上下、左右幅度过大。马拉松中高水平的运动员上身高度基本保持一致。摆臂轻松、幅度小,会很省力,幅度大或者左右摆臂明显,会消耗更多的能量。跑动过程中,身体基本是斜的直线:肩部、臀部、脚踝,其中脚踝是动态的。

我的第一双跑鞋,后跟外侧磨掉了很大一块,开始我一直是脚跟着地。脚跟着地会带来对脚踝、膝盖更大的冲击,尤其是动作幅度大、跑步时间长,反复的冲击必然会造成负荷过大,如果自己的关节不够强健,会容易受伤。到这里才找到刚开始跑步腿受伤的原因,才了解跑步姿势的重要性。    脚的前部着地,目前我做的不好,体重还没降到理想目标,肌力和核心力量还需要增强。使用姿势跑法,着地不是刻意的,因为依靠的不是“迈腿”,而是重力带动腿下落。跑动中也不会蹬地,前进的力量是靠前面提到的前倾,利用地心引力带来的,而非蹬地。跑动中,两只脚应该保持向前。内翻或者外翻都是没有保持脚踝正直造成的,都会带来不必要的负担和伤病。

上拉的过程,是用大腿(尤其是大腿后侧)的肌肉拉动脚掌离开地面,这个过程不需要太高,所以抬脚太高会浪费力量,没有必要。上拉的腿,膝盖仍旧保持弯曲的姿势,并不伸直,也就是说整体来看,你的膝盖总是半屈状态。    跑动中,膝盖不要用力上提,小腿自然跟随膝盖摆动,并不用力。要提速,就要加大上拉的频率,加快步频,而不是迈开大步。人的前倾角度一定时,因为不刻意伸腿,所以步幅也是恒定的(与腿的长度也有关系),只有加快频率才能提速,这就需要一定的肌力。身体在前倾的姿态下,循环上拉、落地的过程,就会向前移动。这个过程慢慢练习,就会发现非常省力,也很自然。因为你不用力控制,腿自然会落在身体下方,刻意用力会造成靠前或者靠后,尤其是迈开腿跑的人,会消耗更多的力量也增加了受伤的风险。

肌力核心力量对姿势跑法,非常重要!我做了3个月左右的练习,但不系统,主要是PLANK、俯卧撑、卷腹跳绳等。跑步时感觉跑的很轻松,但过年的时候就没怎么坚持。核心力量强,会让姿势跑法能够保持下去,在马拉松的后程不容易掉速,按照预订的配速完成比赛,今年会加强练习。  

  赤足跑是姿势跑最好的搭档。

我是从2015年9月底开始赤足跑的,我最多赤足跑过10k,感觉赤足时会自然的降低动作幅度,因为抬脚越高,下落的冲击越疼,没有跑鞋帮助缓冲,自然就会放慢动作,减少伤害。赤足跑至少能避免大幅度的姿势对身体造成伤害,如果加上好的姿势,必然能强化脚踝和膝盖。

今年还要把赤脚跑坚持下来。

你可能感兴趣的:(43/360 姿势跑学习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