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6‖《了凡四训》59.大众与精英思维的区别,在于是否目光长远,忠于自己。

你好,这里是小二书斋。

又见面了!今天我给你带来的是《了凡四训》


了凡利用子贡和子路的故事,讲述圣贤之人与普通人的不同。

是与非?对和错?

因为每个人所处的环境、地位和高度是不同的,看问题的角度也是不同的;做事情的方法不同,得到的结果自然也就不同,所以不可能把对错说得十分清楚。

故事中身为圣人的孔子,拥有不同于普通人的大众思维,对于一件事,目光长远——不要只考虑一时,而是要考虑永久的。

不能只看一时的效应,还要用长久的目光看待;不能只看个人的得失,还要看对天下大众的影响。

所以大众与精英思维的区别,在于是否目光长远,忠于自己。

(王安石变法中,经济和商业问题上,苏轼比他同时代的王安石目光更长远、更透彻。)

【原典】

何谓是非?鲁国之法,鲁人有赎人臣妾于诸侯,皆受金于府。子贡赎人而不受金。孔子闻而恶之,曰:“赐失之矣!夫圣人举事,可以移风易俗,而教道可施于百姓,非独适己之行也。

今鲁国富者寡而贫者众,受金则为不廉,何以相赎乎?自今以后,不复赎人于诸侯矣。”

子路拯人于溺,其人谢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喜曰:“

自今鲁国多拯人于溺矣。”自俗眼观之,子贡不受金为优,子路之受牛为劣。孔子则取由而黜赐焉。

乃知人之为善,不论现行,而论流弊。不论一时,而论久远。不论一身,而论天下。

现行虽善,而其流足以害人,则似善而实非也。现行虽不善,而其流足以济人,则非善而实是也。然此就一节论之耳,他如非义之义,非礼之礼,非信之信,非慈之慈,皆当抉择。

【译文】

什么是是和非?

从前鲁国有法律规定,鲁国如果有人赎回被俘虏到别国的奴隶,都会得到官府赏赐的金子。

子贡赎回了奴隶却没有接受官府赏赐的金子。孔子听说后很不高兴说:“子贡做错了。

一般圣人的行为,都是可以改变风俗的,还可以用来教导百姓,并不仅仅是个人的行为。现在鲁国富人少而穷人多,如果接受官府赏赐的金子就是不廉洁,那么以后谁还去赎回奴隶呢?从今以后,再也没人会从其他国家赎回鲁国人了。”

子路拯救了一个落水的人,那个人用自己的牛感谢子路,子路接受了。孔子高兴地说:“以后鲁国有人落水的话,一定会有人出手相救的。”

用世俗的眼光来看,子贡不接受金子的做法是正确的,子路接受牛的做法是错误的,但是孔子则赞赏子路贬低子贡。

要知道人们行善,不仅当时有效果,以后也会有影响;不能只看到一时的效果,还要看长远的效果;不要只考虑自己的感受,而要看对天下大众的影响。

现在看来是一个做善事的行为,但是对长久的影响是坏的,这就是看着是行善但其实并不是;现在看虽然不是行善,但是它的影响却可以改变人们的思想,达到济世救人的目的,那么虽然不是做善事,但实际上这才是真正的善行。

然而这只是就一件事来讨论而已。其他的比如看似无义的义举,看似无礼的礼仪,看似不讲信用却诚实守信的举动,看似不慈爱却大慈大悲的举动,都需要自己去抉择。

好,最后咱们小结一下。

1.乃知人之为善,不论现行,而论流弊。不论一时,而论久远。不论一身,而论天下

我是小二书斋,感谢你的阅读和陪伴,下一篇见。

你可能感兴趣的:(306‖《了凡四训》59.大众与精英思维的区别,在于是否目光长远,忠于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