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陪伴营3月 ||《先秦文学》08 浅谈《孟子》

参与方式:通过自学先秦文学史,自选角度及重点,提交一份用自己的语言讲述的,有自己风格的”先秦文学“讲义,要求字数5000字以上,史料部分可摘抄引用,其他部分须原创,31日前提交。

————————————————

简介

《孟子》其人是儒家学派的继承者,其书是众弟子收录的孟子的谈话笔录,与《论语》一样也是一本对话体著作。但不像《论语》多是简短的独白式的对话,而形成了篇幅较长的相互对话的形式,并有一定的议题,结构较完整,论辩能力强,有专题论说文的趋势。与《论语》雍容缓慢的风格不同,《孟子》感情充沛,词锋犀利,锋芒毕露,犹如江河直下势不可挡。

全书原11篇,现存7篇,分为261章。记载了孟子的言行、政治活动、政治学说以及唯心主义的哲学、伦理、教育思想等。书中大多运用夸张、比喻等手法,展示了世称亚圣孟子的论辩才能,也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两千多年前的孟子主张“以人为本,实施仁政”的思想,以及“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人格品德对现代社会依然有着现实意义,一点儿也不过时。他的心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依然是现代社会所追求的目标。

主要内容

《孟子》一书中用大量的名言警句揭示了孟子的治国、教育理念,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民为本:孟子生活于战国时期,总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兴亡经验,找出治乱兴亡的规律性,主要表现为重民、贵民、安民、恤民、爱民等。并提出知名观点:“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意思是君主必须重视人民,人民放在第一位,其次是国家社稷,君主排在最后。

孟子认为君主应以爱护人民为己任,为政者要保障人民的权利。并赞同君主如有大过,臣下则谏之,如谏而不听可以易其位,即若君主无道,人民有权推翻政权。

这意味着怎样看待老百姓与统治者的关系,摆正君臣关系,针对国家的治乱兴亡,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仁政理论:孟子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德治观念,完善了仁政理论,其政冶理论是以仁政为主要内容的关键,宣扬“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仁者无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等,其实质虽然也是为封建社会统治阶级服务的观点,但对稳定社会秩序,建立和谐社会也是很有必要的主张。

三、教育思想:在教育理念中,是孔子“教学相长”的教育思想的体现和发挥。他们都把全民教育作为推行仁政的方式和目标。首先认为“设为庠序院校以教之”来提升学校德育,其次,规定当政者要以身作则,独善其身。诸如“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等名句,就是倡导教育实践中教人育人的指向,以“以德育人”为本。

四、哲学理论:是他的“性善论”。“性善论”是孟子谈人生和评判政冶概念的依据,是他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把善字作为衡量君子的首要标准,没有比“与人为善”更大的事情了,这是人性的体现。并用“四端”来加以论证。说:“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四端是人之本性的自然呈现,是人与动物的不同之处。所以孟子认为没有四端,则不能成为人。还指出了“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的为人之道。

后世影响

《孟子》对后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思想和哲学上。他所主张的性善说、仁义观、人格论、民本思想等,成为中华思想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的思想家、政治家以及文人学士和普通老百姓产生巨大影响。他的“民为本、君为轻”的思想,让后世的学者、仁人志士、政治家对老百姓的力量和生存状态引起重视,荀子为此作了一个极形象的比喻:“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可以说,在有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中,高居于庙堂的国君们便已经看到了被统治的老百姓中所蕴含着的力量,也认识到统治之本仍在于民。

范仲淹的千古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把实现天下人的快乐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便是孟子“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思想的延续。

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精神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液,成为华夏民族的一种优秀品格来继承。他与孔子并称的“孔孟”之道,为中国儒学史乃至中国思想史树立起了一座丰碑,至今仍被传颂。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年陪伴营3月 ||《先秦文学》08 浅谈《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