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论”与“原因论”

前段时间读了日本心理学家岸见一郎的《被讨厌的勇气》一书,这本书是以一种对话文体对阿德勒的心理学理论进行了阐述。

阿德勒是与弗洛伊德、荣格齐名的心理学家,书中提到了他与弗洛伊德在解决心理问题上的截然不同的一个理论:目的论。

目的论与弗洛伊德所倡导的“原因论”在某种程度上是向前看与向后看的区别,他们的区别不仅仅可以用在心理问题的解决上,也可以运用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之中。

原因论的观点是我们现在遇到的心理上的问题都可以归咎到过去的经历上去,是过去的经历导致了现在问题的产生,这样的话我们要解决现在的问题,首先要找到过去的原因,并铲除其根源;

而阿德勒的目的论则认为,过去的经历虽然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影响,但这并不是产生现在问题的原因,我们遇到现在的问题是因为我们需要这个问题,听起来是不是很拗口,我们举一个例子,一个人容易怯场而不愿意上台,这是他遇到的问题,或许原因会追溯到第一次上场时的不好的体验,在原因论看来,因为之前的经历造成了他现在怯场的问题,但是从目的论看来,推论刚好相反,怯场是因为他需要怯场,他的目的是不愿意上台,怯场的问题是为不愿意上台这个目的服务的。

在某种程度上,原因论是为现在的问题寻找到了一个历史借口,而目的论则是更多的面向于解决问题的。过去发生的事情我们无法控制,而当前面临的问题我们却可以通过找到问题背后的目的来推动解决,在目的论看来,所有的问题产生都会指向一个目的,是为我们的目的服务的,我们能掌控的就是自己的目的,所以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改变自己的目的。

须知过去不可移,未来尚可期。

你可能感兴趣的:(“目的论”与“原因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