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知耕耘 不问收获


第一次读唐浩明先生的历史小说《曾国藩》是在二年前,虽是小说,但书中也纪录许多史实,那些历史人物在以后所读书中也时时出现,记忆较深的是曾国藩亦师亦友的同乡唐鉴为其写的一副楹联:不为圣贤,则为禽兽;只问耕耘,不问收获。此后,这十六个字便时常闪现眼前,对经历的一些事也会用这几句去比照,今天再次翻看,又有新的领悟。

楹联的前两句太极端,唐鉴本人也没做到,如果不是对清朝历史比较熟悉的人,恐怕连他这个人都不知道。曾国藩倒是一生努力勤勉,小心谨慎,立德立功立言,也只做得半个圣人;这是后人的看法,若是当时的太平军,肯定把他当作禽兽。后两句我是喜欢的,不过得稍加修改,成为:只知耕耘,不问收获,我觉得就更好了!

由这几句,我想到学生的学习,他们的表现跟后两句何其相异。现在,整个社会对学生的要求似乎就是学习成绩,就是分数,教育部门对学校的评定也是看成绩,学校对老师的评价也是看成绩,父母对子女的好恶、期许更是看成绩、论分数,由此导致的结果是:学生也非常注重成绩、分数。每次考试过后,学生就会迫不及待的去找老师看分数,因为分数的高低决定其在父母面前的看法,分数高的父母会给奖励,分数低了即使没有处罚,也会给难看的脸色。因此,学生就会千方百计,不惜作弊也要弄个高分数,以此被父母认可、赞赏。有些学生平时根本没有辛勤耕耘、付出,到时哪来的收获?没有平时踏踏实实的过程,哪来好的结果?

每到考试过后,我看着在办公室进进出出的学生,就会想到这两句话。更加真实的写照是:他们在看完分数后,便转身离去,该怎样还怎样,并未反思分数和平时的学习过程有何关系。若下次考试,他们依然如是。

这也是我反对考试过多的原因。本来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要求一学期只允许有两次考试,即期中、期末;可相当多的学校哪个不是周考、月考接连不断,搞得学生紧张,老师疲惫,最终效果还很差。

我所遵循的是只要目标正确,就永不停息,默默耕耘,过程是稳稳的,一步一个脚印,每天都在充实中度过,还用问收获吗?

你可能感兴趣的:(只知耕耘 不问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