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情社会,绝对不能“空手”到别人家,原因有三,有现实

01

自古以来,中国社会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以“人情”为主的关系,基本上涵盖了大部分人的人际关系网络。

对此,我们都称这个社会为“人情社会”。人与人之间多了情分,多了利益关系的牵扯。每个人都无法疏远人情关系,哪怕你再不乐意,你也要接受。

虽然说随着物质社会的逐渐发展,人情关系变得淡漠,人与人之间的情分都变得生疏。不过,这却不影响“人情”在这个社会的延续。

你在职场中跟同事及老板打交道,这需要“人情”;你出门做生意的时候,跟无数的人签单合作,这需要“人情”;你回老家探亲的时候,要跟无数的亲戚叙旧联系,这得凭借“人情”。

人情,你说它没用,它确实没啥用。既不能给你带来看得见的利益,也不能给你带来舒适的体会。不过,它的存在,就是一种文明及思想观念的象征。

不论何时,只要你身处在中国社会里面,你就逃不开“人情关系”的束缚。尤其是你去别人家的时候,更是要注重“人情”的礼仪姿态。

对此,大多人都产生了这么一个感觉,那就是与人交往的时候,条条框框还挺多的。

其实,这便是“人情”的利益束缚。

02

谈到条条框框,相信我们都经常做这样的事儿,那就是到别人家的时候,总是喜欢带一些礼物上门,不然都不好意思拜访别人。

很多人就会疑惑,怎么到别人家还需要“带礼物”上门呢?

因为传统。这样的传统,早已深入到每个人的内心当中,铭刻在人们的骨血里面,不管到了多少代人,这样的传统都是不会变的。

在以往,除了逢年过节,我们只要一到朋友或者亲戚家的时候,就会带着大包小包的土特产或者礼物送给亲戚,以此来表示我们的尊敬。

到了今天,也许我们送礼的方式变了,送一些较为漂亮的礼品了。不过,其本质还是没有变的,那就是不能“空手”到别人家。

在社会学中,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在群居社会中,哪怕某个个体特别强大,他也该对群体的规则心怀崇敬。

所谓的“群居社会”,在中国社会当中就被称之为“人情社会”。而这个人情社会中的规则,我们是不能够改变的,只能去接受它。

当接受的次数多了之后,这样的行为就会被人当成是一种必然要遵守的传统。如此,那些“约定俗成”的礼节和事物便形成了。

03

对于什么不能够“空手”到别人家,其实有这么三个原因。

首先,从中国人的“面子文化”上看,空手到别人家,那是属于不尊重别人,也丢了自己面子的行为。

之所以中国人送礼要送“大礼”,而不会送一些小礼品,就是因为他们看重自己的面子,不想被别人小瞧,从而败坏了自己的名声。

送礼,那是人情社会中的常态,也是维护自己面子,尊重别人的行为,于人于己都存在特殊的意义。

其次,“空手”的行为那是违背传统规则的。所谓“一物换一物”。你到别人家做客,别人需要花精力和时间来招待你,这个时候,你的礼物恰好就是对于别人付出的补偿。

试想,某个人啥都不带就到你家来蹭吃蹭喝,那你有什么感受呢?

最明显的感受就是,这个人怎么那么不懂得做人呢,连走过场的行为都懒得做,那他绝对就不是什么懂规矩的人。

中国人最喜欢以“会不会做人”这个标准来评价一个人。而不空手到别人家的行为,便是会做人的行为。

04

最后一个原因,那就是“送礼”其实是人情社会中“求人帮助”的前提。

有句话我们经常听到,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

有个人时不时就带些“手信”来拜访你,而且跟你说了众多的好话,把你碰到了天上。

这样的人,其实他的目的很简单,那就是通过这种“奉承”的方式争取你的欢心,以此来获得你的帮助。

那些上门借钱的人,就经常干这样的事儿。

可以说,不能“空手”到别人家的行为,那是符合人情社会的规则的。不过,其本质都是人与人之间打交道的方法。

你要跟别人打交道,你就得为别人付出一些东西。这些东西可以是你的钱财、礼品或者是你的时间精力。

可是,不论是什么,这都会保住你的面子,也会让别人在明面上收获到尊重和满足。

为何我们常说“人情社会”的规则让人捉摸不透?

就是因为人情社会它讲究的,不是刻板的做事方式,而是灵活的为人处世行为。有些时候,吃透“人情”这件事,也许对人的未来有帮助。

人情,并非是普通的感情那么简单,它是这个社会的通行证。

文/舒山有鹿

你可能感兴趣的:(在人情社会,绝对不能“空手”到别人家,原因有三,有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