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每一个身处红尘的你,万事安康

《此生未完成》读后感

书简介

于娟--女,老家山东济宁,海归,博士,复旦大学青年教师,父母的独女,2岁孩子的母亲,在2009年12月于娟确诊患乳腺癌后,把她的所见、所文、所思写了下来,《此生未完成》是于娟的生命日记 ,在生命的最后日子里,于娟完全放下了生死,放下了名利权情,写下了这本书,于2011年4月离世。

我一直计划重复一遍此书,每每总是不能完成,感谢三味书屋,推了我一把,让我终于再重拾此书。

图片发自App


    第一次遇见这本书是在大学的时候,当时我正经历一场病痛,无关痛痒,却历久折磨,偶然看到了她的文字,觉得受到了很大的震撼,因为我不能想象一个罹患绝症之人能如此的开朗豁达,书中印象最深的大概就是一位男性亲戚得知她患癌,不明病情但是却义无反顾的说要捐骨髓、器官,于娟得知后哈哈大笑说,“告诉他,我需要捐乳房。”如此一个女子在面对绝症时能依旧这般可爱,还能有谁能无动于衷呢。读完奋笔疾书洋洋洒洒的写下了诸多人生感悟,我敬佩她的洒脱,羡慕她的友情,佩服她的意志,那段时间,我像个传销似的逢人便推此书,然后在宿舍天天念叨着年轻人啊,要爱惜身体!并发誓从此要早睡早起,放下尘世,然而,讽刺的是五年前读了它,五年后我全身通病。

    重翻此书,我看到她的友人为她作的序,那句话是这么说的“我很怕媒体把于娟的故事解读成一个关于都市人健康话题的新闻快餐,得出譬如“晚睡导致癌症,大家一起早睡”的速食结论。在我的心里,老于和她的文字关系到癌症和养生,更关乎灵魂和理想”看到这段话,我甚感自责,因为再翻此书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正是关于此,五年之前我青春正盛,却看到了作者的云淡风轻和灵魂的自我洗涤,五年之后,历经社会磨练我看到的却是最肤浅的,最直白的一面——爱惜自己。 

  如书中言,“我们要用多大的代价,才能认清活着的意义”,意义是什么,“在生死临界点的时候,你会发现,任何的加班,给自己太多的压力,买房买车的需求,这些都是浮云。如果有时间,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买车的钱给父母亲买双鞋子,不要拼命去换什么大房子,和相爱的人在一起,蜗居也温暖。”这可能是人生的终极意义。我能读明白这段话,会有同感的说一句“对,这句话说得对”,然后过一段时间把这句话忘得一干二净,转头又一如既往的加班,熬夜。我多希望我能读按照这句话改变自己,可是我知道,身处红尘,我不可能让自己平庸如此,我也知道,人都有不打到身上不知道痛的劣根性,能读明白,甚至还能写出至深的感想,但当身处这世界时,依然不能满足于蜗居的温暖,所以,我如大多数年轻人一样,不断的加班,熬夜,暴食暴饮。网上说有一句年轻人自我安慰的话,说熬最晚的夜,敷最贵的面膜,我更悲催,我最贵的面膜是十块钱一片的,终于腰疼,脱发,失眠,脾虚……等等一系列麻烦找上来,烦不胜烦,索性借住院休息,护士小心翼翼的端过来中药汤时还不忘嘱咐,你这个药医生下的太苦了,先备一块糖吧,我接过去二话不说闷头大口大口的灌了下去,护士小姐姐在一旁看的目瞪口呆,还是邻病床的的大娘忙拉开抽屉拿出一块糖,催促着小姑娘快吃下去。医生在旁边看着摇了摇头,真没看见过这么惜命的人。我全当夸奖收下,我不勇敢,更无颜和于娟相比,她的文字对于病魔有一种笑谈渴饮匈奴血的气概,我素来爱拿一支铅笔做笔记,然而我甚至不敢在癌症那几个字下面画上一道横线。

    高亚麟老师对焦俊艳说:“父母是我们和死神之间的一堵墙”,这句话戳中我们的泪点,其实套用这句话,学校就是我们和社会的一道墙,病魔大概就是我们和生活妥协的一道墙。这堵墙不倒我们永远不会做好收手的心里准备。

    很多书我们读完,可以快速的把它输出,这本书,读完应该停一停,停下来思考一下,不单单停留在须臾感叹和敬佩,更想一想从她身上到底学到什么,乐观或者坚强,或者爱惜自己,这很简单,却很难做到,只有病了,我才拿起了这本书,书中有这样一段话“我想,我总是可以做无畏施的吧。但凡身处困境的人,看到我的处境便会从内心深处泌出一种小巫见大巫的甜,从而觉得自己的苦不算什么,自己的痛也不算什么,自己正在经历的那些如山挫折其实无非蚁丘而已。我很愿意做无畏施,因为无畏施不会让我现实更痛苦,反而会带来很多精神的欣慰与安悦,同为世人,若是有人从我这份罪里得到无畏,那么我这份痛也算没有白痛。”这段话能安慰每一个深处绝望之地的人。

    时间太快,她已离世多年,我想,现在的我,身上但凡有一点点谦逊和不争的心态都要感谢当年我遇见此书,她告诉我,人世间有很多舍离,唯独生命珍贵,这本书是她的无畏施,却是我的救赎。

你可能感兴趣的:(愿每一个身处红尘的你,万事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