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北京格外冷,但我从未想过离开

17年11月大兴的一场大火,数不清的廉租房勒令被拆,无数人涌上街头,在寒冷的冬季,遭遇了流离失所的无奈后,选择离开。

那一年北京的冬天格外的冷,逃离北上广的言论,甚嚣尘上。那是我在北京的第二年,但是我依然挺过来那些寒冷的日子,没有选择离开,甚至从未想过。

18年开春,形势并没有好转,又遭遇了资本的寒冬。北京的房价早就遥不可及,可现在连租房都上了一个阶梯,而工资的上涨幅度其实远没有房租涨得那么快。可我依然想要留下来。

我的家乡在离北京不远的河北,几个小时的车程,却仿佛进行了一次穿越。家乡的发展也在蒸蒸日上,可是总感觉差了北京好多年。每一个在北京即时得到的讯息,都通过慢递才到达了家乡。即使有了互联网,有些东西依然脱节。

当然家乡也存在着各种各样发展的机会,甚至可能比北京更容易撬起一块资源。因为它的不完善,让它充满着机会,生活似乎也能更安逸。可是这不是我的选择,至少不是我当下的选择。

因为我知道,如果不在北京,我甚至无法看到家乡存在的那些机会,没有见过大观园,体会不到气派和富足究竟是什么样。

而北京带来得还远不止这些,它充满了可能,充满了机会。各种奇怪的行业,各种奇葩的岗位,那些在家乡想都不敢想的东西,在北京你可以做到,甚至把它们变得习以为常。

有人声讨北京的冷漠和没有归属感,我却爱上了这种疏离下的包容。北京没有给我一个家的温暖,但却给了我不断尝试生活方式的体贴。

上班的路上,时常看到一个着汉服拿油纸伞的姑娘,地铁里也常有coser出没,但没有太多围观和戏谑,更多地是一种尊重。可是在家乡,可能会是一场风波。在北京你可以活得丰富多彩,而无人指摘。

北京太大了,朋友们时常互相调侃,同在北京却像在异地。记得一次我和几位朋友在国贸小聚,结果最先到家的是燕郊的小伙伴,我们几个住在北京的却都在路上。回家跟朋友聊天,半个小时的上班时间已经要被吐槽太远,而在北京每日上下班2个小时已经成为常态。

但是这种耗在通勤的时间,却让我比在家乡的小伙伴们,拥有了更多的清醒时间。这段时间用来充电,思考再好不过,而回到家里没有了工作的强制,我可能会把它们都用在睡觉上吧。在北京就算苦中作乐,也显得乐此不疲。

其实这样想想,北京于我谈不上可爱,甚至它总是拥挤的,快速的,充满压力的,空气都没有那么新鲜。可是在年轻的时光里,我觉得自己需要这样的速度和压力,推着自己前行。因为在优秀的氛围中,空气中都是奋斗的味道。所以我选择留下来,去尽力创造更多可能,抓住更多机会。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心性不同,选择不同。不过如果可能,还是希望你来北京看看,因为来过看过才会有更好地评判。

你可能感兴趣的:(那北京格外冷,但我从未想过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