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写,很多人一下子就慌了,心想写作不是搞文学的才能干的吗?
之前我也是这么觉得的。
其实,在新媒体运营这个岗位上,对写作的要求没有这么高端。
只要学会了一些简单的方法,掌握一个经久流传的写作套路,就可以写出一篇及格的文章。
具体来说,干货文的写作流程是这样的:
明确写作目的
了解读者
头脑风暴
撰写初稿
编辑润色
明确写作目的
写作必须有一个核心主题。无论是写长篇的文章,还是写短篇的文案,甚至只是写一份通知,都需要有一个主题思想。
具体来说,就是你希望用户看了你的文章后,他要做出什么反应。是他知道了你的产品,还是顺着你的链接注册了账号,抑或是填写了你的表单参加了活动等等。
明确写作目的这一步是写作时很关键的一个步骤。它指导着你动笔时的每一步。搞清楚写作目的,相当于告诉了你的文章应该说什么,怎么说,需要填补什么内容才能达到你的目的。
了解读者
写出来的文章是需要给人看的,这些人就是你的读者。
坐在新媒体运营的座位上,是需要时刻受众的心思的。要想用户之所想,写他们能够解决他们问题的内容。
你要知道用户目前面临了哪些问题,他们的痛点在哪里,根据这个痛点产出一篇能解决他们需求的文章。
如何在文章中解决用户的问题呢?需要在写作时注意两个关键点:
- 信息:要用足量的有效信息,让你的读者行动起来。也就是,需要告诉读者什么,他们要怎么做才能达到你的目的。
- 态度:提前了解潜在读者的态度,预知读者读到文章时的反应,并据此来调整你的写作语言。
头脑风暴
头脑风暴是进行文案创作常用的一种方法。做头脑风暴的时候,围绕你的主题,把尽可能想到的点子都罗列出来,之后再进行筛选。
进行头脑风暴时,应该遵循几个原则:
- 自由发散原则:不要考虑你的想法靠不靠谱。
- 主体聚焦原则:头脑风暴的目的是追求尽可能多的想法。
- 禁止批评原则:头脑风暴时,不要批评任何的想法。
- 延迟判断原则:一切评价和判断都要延迟到头脑风暴以后才能进行。
撰写提纲
提纲就是文章的骨架。写过论文的同学都知道,写完一个完整的纲要后再来开启正文有多顺手。所以真的动手写作前最好先拟一个提纲,既可以梳理好思路,还能提升写作的速度。
但新媒体的写作没有写论文那么复杂。对新媒体文章来说,只要按照不同类型的文章,撰写不同结构的提纲就行。
- 指南类文章:按循序渐进的结构撰写提纲,告诉读者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分别应该做什么。
- 新闻类文章:按照时间顺序或事件发展进度进行排列就行。
- 观点类文章:一步步阐释你的原因,并进行论证说明,形成论证闭环。
- 故事类文章:从悬念发端,处理好起承转合。
当然,也有一些人喜欢提笔挥就,这也没问题。但后期可能要面临许多修改工作。
撰写初稿
初稿就是在提纲上面填充东西。这时候写的东西可能可以表达你的意思,但很多地方都需要再进行修改。比如写着写着跑题了;突然没思路了;怀疑自己文章的价值了......
这时候就需要停下来梳理一下各个环节,转动“六度法则”这个转盘,修改文章。检查一下写作目的是否明确?内容是不是应读者所需?有没有什么信息需要补充的?
编辑润色
编辑润色是写作的最后一个步骤,也是不能跳过的步骤。没有一篇文章是不需要修改的,即使是人类史上伟大的作家,写作时也要反复修订内容。
但新媒体运营的写作时间是有限的,文章修改不需要达到文学一般的高度。在编辑润色上,需要注意这几个常见问题:
语法:错别字、标点错误、病句......
语言:逻辑性、称呼
内容:信息是否充足?行动召唤明显吗?提供的内容是不是读者感兴趣的?他们能帮读者解决问题吗?
写完文章后,一般不建议立马进行大幅度的修改。手虽然停下了,但思维仍在文章的界域里,暂时未能跳脱出来。因此,修改文章时,最好采用这几个方法:
分批修改:不要企图毕其功于一役,一次性找出所有错误的想法是不科学的,分批次修改可以找出更多的错误。
同行审阅:自己写的文章自己怎么看怎么顺眼,挑自己的刺儿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最好请别人帮忙检查自己的文章,让真正的读者找出错误。不过,进行同行审阅时,要注意告诉阅读的人你想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
休息一下:跳出思维定势的另一个方法就是等待,等着文章的内容在脑子里逐渐模糊,再回来看文章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六度循环法则是写作的常见工作流。写作时,时不时用这个“转盘”来检视自己的文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哦~怎么样?是不是觉得写作的思路也清晰了很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