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真的, 可否将一座城变成一个童话世界

一次在北戴河通往海滨的路上,曾为画在几棵大树树干上的京剧脸谱称赞。隔年再去,脸谱不见了,小有失落。是不是用的较差染料,风吹雨淋后悄然消失了?当然,不可以用对树木有害的染料。

总之,它的存在对于我一个游客来讲挺暖心的。虽然说街路洁净舒畅,与路两侧的欧式小洋房相得益彰,却是觉得缺少点体贴的人文情怀。

我的老家是C城,城市的建设突飞猛进,建设者们用一点点的小小绿化就可以让满腹牢骚的大部分人闭嘴。人文艺术体现在城市的街头巷尾,那就像一个无法成真的梦,随便搞搞小意思,就非常照顾这水泥城的人们了。

生活在Z城,相比C城,Z城的人们算是更幸福一些。这里的城市建设以市政设施为基础,就是说不断满足百姓的日常活动需求为前提,进行城市规划建设,小有的人文关怀。但是人文艺术也是极度的缺乏,想要随处可见,依旧是个梦。

摩洛哥的一个小镇,一座蓝色小城,对于摄影爱好者是妙不可言。融合西班牙和摩尔式风格的建筑,如迷宫小巷,铺天盖地的各种蓝色,像是通往天空,走在云端。

传说是犹太难民表示和平,把它染透了天空和天堂的颜色。但流传最广的是蓝色能防蚊虫,人们自发地把门板、台阶、楼梯、窗台,所有目光能及的地方通通刷成了蓝色。

蓝色象征着忧郁,代表着深邃,但这里的蓝色却给人以干净、平静、安静的感觉。仿佛上帝把所有的蓝色都分给了这座小城,用蓝色搭建出了一个童话般的世界,小镇泛起的幽幽蓝色,像极了一颗镶嵌在山腰上的巨大蓝宝石。

难道,上帝就忘记了我们的城市?忘记了给予我们以颜色吗?上帝不会那么做,只是我们的民族还没完全敞开千百年来封建的心灵枷锁。

我们的人文艺术在哪里?在祖国的各个地方都有所体现,遍地开花。琐碎,短暂,幼稚不堪的生存在城市公园,旅游景点,基于追求私利的创造者心里。

人文,人类文化的简称,简而言之就是重视人的文化。我国从解放初期的人文空白走到今天像极了蜗牛爬路,一个世界人文里的儿童角色。

艺术,是一种思维方式,发乎意,止于形。如果从哲学和科学来定义,“哲学”就是挑起争论的,“科学”就是终止争论的。这样说来人文艺术是一个没边没沿的大范畴,但在此文合理的解释为:人文——内容和精神的内在表达,艺术化身为人文的外在形式。

因此,可以说这个摩洛哥的“蓝色小城”是人文艺术下的蛋。

如果渴望我们国家的某个小镇像巨大的蓝宝石,难免会被众人嘲笑为痴人说梦。是什么阻止了我们做梦和梦想成真?是什么影响了人文的发展?有人说是流行文化,有人说人文发展需要过程,有人说......遇到这样“不得罪”人的说法,不报以粗口难解心头之恨。

五千年的璀璨文明还需要多么漫长的过程吗?还有人说人文与艺术很难融合等等。哎,好吧!就停滞不前,唯唯诺诺吧!让人家去建设吧!我们欣赏就好了,羡慕去吧!无需拥有是吗?

如果说我们扼杀了自己的人性,那么,是不是无从谈及人文。作为一个普通公民是时常被扼杀人性的,比如我把每个城市消失了的门牌号都以自己的方式,自己的材料贴上,相关部门会感谢我呢?还是“感谢”我呢?比如我把许久不拆的违建拿来尽情的涂鸦,并非嘲笑政府职能而是愉悦市民,他们会保留这小小艺术的成果吗?还是惹是生非招致来麻烦呢?

扼杀了人性,人文艺术无从施展。我想我们都没有任何能力为一个小镇涂上颜色,说上一句得体的话都是困难的,要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去说是为了驱蚊子,说不准会被拉去精神病院强行治疗。

即使是没落的街边一角都不属于我们敞开的心灵,而是属于封锁着不够创新、勇敢,但够妥协、陈旧、老套的心。钢筋水泥下的悲哀,不只有望房兴叹的需求者们,还有在这水泥城丛林里找着童话般梦境的人。

十分迫切的需要城市的人文关怀,洞开固执保守的心灵。生活在一个奇妙的童话故事环境里,让每个人都能切身的感受神奇力量带来的魅力,让快乐幸福的面容无需关注什么幸福城市排行榜,什么人均收入那些破烂不堪惺惺作态的事。

说真的,一直都存在这个“无理取闹”的想法——将一座城变成一个童话世界。生活在童话中的你我将会是何等的欢乐。让它指日可待!让这梦想成真!

你可能感兴趣的:(说真的, 可否将一座城变成一个童话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