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选择的幸福

图片转自朋友圈

读书笔记: 吴军老师的《见识》

人的天性是喜欢增加而不喜欢减少,喜欢获得而不喜欢舍弃,但是很多时候减法和舍弃会让我们过得更好。由于这种做法有时违背了人的天性,因此很多人做不到,当然,这样也就给了那些可以做到的人更多的机会。

不做选择的幸福

为什么印度人在美国,乃至全世界跨国公司中担任高管的人比中国人多?

中国人和印度人都比较聪明、用功,起点也差不多。最近几年,由于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人的起点甚至略高一筹。

比较客观合理的解释:

1)印度人走出国门比中国人早半个多世纪,如果按开放国门的时间来看,中国人走出国门的30年后,平均表现不比同样开放国门30年时的印度人差。

2)语言,印度人的英语交流能力比中国人好。中国人除了极少数有语言天赋的人,一般都因为词汇量小,表达意思不够准确,而极大地限制了交流能力。同时,中国教育重理轻文,即使中国年轻人水平不错,但表达和写作能力欠佳。

3)意识形态方面,西方国家对中国多少有些防范,但他们并不认为印度是威胁,这也让印度人和中国人在竞争中占到便宜。但这不能解释为什么美国本土的精英们常常在企业里也竞争不过口音很重,对美国文化了解不如自己多的印度人。

4)最后,芝加哥大学商学院的教授从幸福学的角度给出了一个解释:印度人缺乏选择的状态,以及不选择而产生的幸福感和成就感,帮助他们的精英在公司里取得成功。

事实上,印度人无论在婚姻中还是职业上,选择常常比其他族裔都少得多,这个特点在他们的婚姻里(种姓制度的等级划分,门当户对的择偶)表现的特别突出,印度人对婚姻基本上是认命的态度。

印度人对婚姻没有选择,只好更仔细地经营他们的婚姻和家庭了,反而比那些只注重选择、不注重经营家庭的美国人要幸福的多。

人们的经济收入通常会在成功地选择职业或更换工作单位后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但人的幸福感和成就的取得,却不是来回选择的结果,而是在没有多少选择时深度经营的结果。这种现象可以称为“不选择反而获得幸福”。

印度虽然近年发展很快,但依然非常穷,当它的精英通过读书或工作移民到了一个新的国家,少有机会再回到印度。由于没有退路,绝大部分到了美国的印度人,死心塌地地在新的国家里经营自己的工作,并且在并不宽的上升通道里挖空心思、削尖脑袋往上爬(嗅出吴军老师的态度)

同时,印度女性在婚后常常不上班,承担了教育孩子和管理家务的事情,也让男人有更多的时间花在工作上。这也让他们在职场上比较有竞争力。


图片发自App

相比之下,美国人在自己的主场,有太多的选择,不仅在婚姻上如此,在工作上也是这样。因此,很多美国人有选择困难症,用中国话说就是“挑花了眼”,因而常常不能专心在一个公司、一个领域做太长的时间。

我们常常说美国人很潇洒,潇洒的另一面是不够执着。

相比印度人,在美国的中国人今天的选择太多了,尤其在大公司就职的中国人,这也得益于祖国的快速发展。往往很多人想的不再是通过努力工作获得晋升,而是如何巧妙地用自己在美国和大公司的经历包装自己 。

选择太多,导致人会浮躁,不愿意长期在一个地方,一个领域努力经营,而做到顶级是需要时间的。


图片来自网络

很多时候,我们把太多的精力花在了选择,而不是经营上,导致难以精进。

或许少些选择,会更加聚焦,会让我们更幸福、更成功。

夜,安!

你可能感兴趣的:(不做选择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