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精彩观念诞生于尊重与情境》

网师这期的作业是批注阅读郝晓东老师推荐的《精彩观念诞生于尊重与情境》这篇文章。读后有感。

一、让人有批注冲动的文章

读到一本书也罢,一篇文章也罢,如果不是因为强制性的作业任务而圈点批注,而是有感而批,边读边有所思地圈点,那么可以说这样的书或文章对一个人的思维活动就是助力了。我以为,对一篇文章有批注的冲动起码应该是这篇文章或引发了思考,或正好适合读者当下的心境,或对目前的处境有指导意义,或与作者有共识,或对文中的某些观点有争议……。反正,这次郝老师推荐的这篇课外阅读对我而言有感觉,有意义。

二、与文章对话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博士生刘薇在《精彩观念诞生于尊重与情境~精彩观念的诞生——达克沃斯教学论文集精粹解读》文中的第一段便把我吸引。

“我们的课堂往往不缺如出一辙的正确答案,却少了属于每个学生自己的精彩观念。而智力发展的本质在于诞生精彩观念,这也就是为什么新课程改革提倡研究性学习的缘由。许多人惊讶于学生们在研究性学习里所涌现出的精彩性、创新性。实际上,在任何一门学科,任何一个课堂中,每一个学生都有可能建构令教师意想不到的精彩观念。只是需要我们多一份尊重,多创设一些情境,他们的潜力永远比你想象的要大的多。”

文章作者是对《精彩观念的诞生》的解读,解读的真是精粹,一开篇便直指现象的实质,问题的本质。文章中“精彩观念的诞生”,“学习的广度与深度”,“观察学生的思维过程”三部分内容既把原著解读到了核心,又在自我观察与理解的角度佐证了作者的观点,同时还诱发了读者的阅读欲望。

淘宝上手指一点,购书了。期待着读了书之后自己对儿童的教育、儿童智力的发展、儿童精彩观念的诞生能够产生认知上的得道和实践中的得法。

由衷的感激刘薇博士和郝晓东老师。

三、引发的思考

1、所有儿童在一二年级都有惊人的智力进步。一个被反复重提的问题是?为什么许多儿童的智力发展随后就慢下来了呢?

为什么呢?看看下面这张图片。

这是个让孩子如何厌倦游戏的方法,也是我们如何让孩子越来越不喜欢学习的许许多多老师的做法。这种做法之下,孩子智力的突破可以可能。我们给孩子的只有知识的增长和制约智力发展的教法。

2、提供精彩观念诞生的机会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愿意接受儿童的观念,其次提供向儿童暗示着精彩观念的情境。

现实中,能真正站到儿童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的成人少的可怜。我们太多的是听到“不要这样,要那样”的对儿童行为的劝阻和指导,很少听到“你感觉如何,你想怎么样”的耐心关爱。我这里之所以用“耐心关爱”是因为成人太缺乏耐心了,自以为是关爱,实际上是现在自己的角度破坏着儿童精彩观念诞生的情境。

3、精彩观念的诞生条件之一:没有要思考的问题,就不可能有精彩观念的诞生,这类问题往往是源于儿童日常生活真实的问题,能引起儿童的迫切的探究性。但到了学校,这些问题都显得“愚蠢”而不值一提。

外孙夏宝每天都在问“为什么”“是什么”,这些问题是真真实实的来自于日常生活。好在现在的我确实有耐心尽可能让他明白地解释着。联想到对待女儿童年时的“为什么”“是什么”的不耐心与厌烦,心中充满内疚。当年的我既没有做到尊重儿童更谈不上尊重儿童的观念。既不学习也不懂要去学习的日子里缺失了很多,丢失了许多本该有。

4、致力发展不在于有多么快,而在于有多么远,而我们的学校教育往往更注重学习的效率和速度,轻视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看到一个朋友转发的一位教师的讲学课件,我为当下大多数的教育模式越发担忧。

这是经验之谈,这是方法之论,这就是具体的效率和速度。结果是,高考分数线上去了,家长满意了,学校出成绩了。走进大学孩子的未来呢?或许还好,但本应更好;或许不好,因为原本就没按成长规律把智力发展的基础打好。

5、许多尽职的教师都会有对跟班上跟不上进度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然而这种辅导围绕“正确答案”,教师将重点苦口婆心的再讲一遍,再丢给学生一些练习,直到他会了为止。教师依然没有机会了解学生是怎么想的。改变一个人思维的最好方式不是去铲除他,而要尽量理解他们,看看这些思想在何处陷入自我矛盾。

现实中有多少教师在观察学生的思维过程?恐怕连“观察学生的思维过程”这个概念在教师这个群体中都鲜为人知,怎么能谈的上有行动。

6、为了更好的理解和观察学生的思维过程,教师最好能有机会观察自己的思维过程。教师可以单个人也可以几个人组成一个工作组,尝试完成一个布置给学生的学习任务,深刻体会“自我建构”的思维路径。

这不就是戴维.伯姆的《论对话》所说,这不就是建构主义的行为基础。理想与现实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7、八个观点提的很好,但变成行为,很难。或许需要一个人用毕生的追求与实践去获得收成,而且是些许的收成。不管多少收成,行走在这些观念践行路上的过程就是不虚度。

(1)没有观念,就没有生命。

(2)观念是思想,观念是生命。

(3)学生的观念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4)教师的观念是教学的关键。

(5)学生的观念和教师的观念在教学过程中被尊重使其“生来的权利。”

(6)生成性是教学的本质特点。

(7)观念的诞生不是意念造作。

(8)还能简单的把“明确的预定目标以及对预定目标的达成”作为一堂“好课”的标准吗?

在此,我想说,读书吧,通过读书先解决认识问题,由此再带动行动上的改变。我还想说,全国推动读书十大人物之一的郝晓东老师对这一荣誉当之无愧,所作所为功德无量。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精彩观念诞生于尊重与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