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什么要读书·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变的越来越忙,“没时间”“工作忙”成为一种流行的口头禅,于是乎,读书看报的时间无限的被压缩。

据《环球时报》报道,2014年中国只有51.7%的识字国民读书,这一比例比5年前下降了8.7%、读杂志的比例更比5年前下降了一半之多。与此同时,喜欢阅读小说、喜剧和诗歌的人不到1000万人,而对于当代中国的文学作品和作者,只有不到10%的青少年能说出来。

而另一份海外资料调查显示,美国人平均每人每年阅读21本书,日本人平均每人每年阅读17本书,而中国平均每人每年阅读不到3本,

由此可知,我国和其他国家相比,人民读书量之间存在的巨大差距。


或许,好多人会说:“我不喜欢读书,一看书就想睡觉”,

“我记性不好,看完一遍书,什么也记不住,与其浪费时间,还不如不读书”,

“书本上的知识,工作之后也没有多大用,所以不想读书”等等。

这些确实都是最常见的阻碍我们阅读的拦路虎,也确实都很对。

我曾经也是说这些话的,甚至是不乐意读书的一员,不乐意读书到什么程度呢?

初中时,还会看一些老师推荐的名著;高中之后就不看了,只学习书本知识;大学时,没有人管,更加放肆,甚至连专业书也不学习,考试时临阵磨枪,考试及格就行,更别说读名著或别的课外书。

一开始,挺沾沾自喜的,和别人相比,没有缺少什么,还花了大把的时间玩耍,直到和朋友聊天时,只能不吭声、点头或者说“哇,原来是这样,原来可以这样”时,才突然发现,读书和不读书,差别其实挺大的。

所以,人到底为什么要读书呢?下面我们就来一起唠一唠。

01为了表示自己不是哑巴,能和朋友搭上话

和朋友说话聊天本来是一件挺放松、挺幸福的事,但是若自己太无知,而朋友太博学的话,这可真就不是什么美事了,简直连“苦差”都不如。

清楚的记得,和一个十分博学的朋友聊天的场景,只要是每次和他聊天,我都是只能听和点头,连话都插不上几句,或者说“对,就是这样”,“然后呢….”,“哇,你怎么知道这么多”等等诸如此类的。

当然,毫无疑问的,我也是每个话题的终结者,因为只要他不说,那我绝对是无话可说,而且在心里极度庆幸,“终于讲完了”,或者每次聊天结束后都在内心默默祈祷“别再找我聊天了”,因为实在是不知道说啥。

倒不是说朋友多么无礼或者不在乎别人的感受,而是我真的从内心深处觉得“我们之间能说啥啊,生活琐事太无聊,别的呢,我又实在是跟不上节奏”,

简直就是现实版的“对牛弹琴”,只不过我是“牛”而已。

长期以往的结果是什么呢?就是话越来越少,联系也越来越少,至于彼此间友情的亲密嘛,谁知道怎么发展呢,毕竟强行向下拉齐或者揠苗助长,都是一件挺痛苦的事。

02为了提升学识认识,更好的生存

在现代社会中,学习和读书早已经不是阶段性可完成的了,而是必须终身予以实践的。

读书,也理所当然的成为一种基本的生存技能,而且不是天生具有的,而是必须刻意培养的。

因为,我们不仅在工作中需要相关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在与人交流、沟通、家庭关系处理、孩子教育等各个方面,都需要与此相关的知识。

这不仅关乎着我们个人的最终发展,甚至影响着亲情、友情、孩子未来等的发展走向。

03读书的最终成果是什么

就像好多人说的那样,“读书一遍两遍根本记不住,甚至到社会上基本没有用,为什么要读书”,花费了时间和精力读书之后,我们又能真正得到什么呢?

这也是我最近才知道的——获得感觉或感知力。

举一个例子,每个人家里都有杂七杂八很多东西,当有人去家里向我们借东西时,我们有时也不可能一下子想起或者找到东西到底放在了哪里,但最终都会顺利的找到,或者是否有陌生人来我们家,我们也能第一时间感知到。

其实,读书就和这个道理一样,我们大多数人都不可能一下子记住所有的知识,但当别人说起时,我们就会恍然大悟“这个知识或道理,我知道,我懂”。

所以,读书的目的不是为了真的记住什么,而是先对某些领域产生感觉,建立认知,然后才有可能形成自己的认识或价值体系。

之后,才有可能成为你谋生的工具,你也才有可能成为拥有丰富精神生活的和有趣灵魂的,百里挑一的人。

毕竟,有什么样的灵魂就要有什么样的养料,而没有像样的精神生活的人是不能成为一代英俊的新人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为什么要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