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前端的现状
目前的Web前端的现状较之5-6年前,简直不能同日而语:从所使用的技术、工具、框架到开发一个产品所需要付出的工作量,从前端开发从业人员的数量到Web应用的数量,从企业对于Web前端的重要程度的认识到Web实际上为企业带来的回报,一切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借助HTML5+CSS3的普及,加上一些开箱即用的CSS框架(如bootstrap,foundation等)支持,人们已经可以非常容易的从零开始搭建一个Web应用的前端。一个在UI方面非常业余的程序员也可以很快的做出一个像模像样的用户界面。而另一方面,基于操作系统原生API,要想设计并实现一个桌面应用,需要的付出则远远超过超过同水平的Web界面。
webkit浏览器内核
Webkit作为最受欢迎的浏览器内核,自然有非常多的port。比如GTK+对它的port – WebkitGTK,以及构建在WebkitGTK之上的Python的bind。使用WebkitGTK的Python版本,开发人员可以用HTML+CSS来开发应用,然后写一点Python脚本,最后将其运行在桌面上。
这里有个早期的例子来教你如何写一个所见即所得的编辑器。桌面应用开发中,对于用户界面的复杂性一直是一个难题,而这种方式可以减轻很多的用户界面开发的复杂性,将界面开发交给另外更加灵活,更加容易编写和调试方式:HTML+CSS。
这种模式下基本的开发流程是编写一个HTML页面(作为程序入口),然后在这个页面上引入额外的CSS(界面风格)和JavaScript(动作),然后将这些资源交给工业级浏览器内核Webkit来渲染 – 这个过程和在浏览器中访问该文件并无二致,但是有两个额外的好处:
页面运行在一个“桌面应用程序”中
没有地址栏,状态栏,菜单栏等,看起来更像是一个桌面应用
用户界面开发的复杂性被“外包”给一个更简单的环境
这就是传说中的混合(hybrid)开发模式,比如现在移动开发中的cordova就是采用这种模式,使得本来被视为天堑的原生的用户界面开发变为坦途。
node-webkit
node-webkit是一个基于chromium和node.js的应用程序开发工具。它不但支持你使用传统的HTML5+CSS3+JS方式来开发你的应用程序,还支持无缝的与Node.js集成,也就是说,所有的Node支持的与操作系统交互的功能,如网络连接,文件系统,操作系统资源访问等,以及Node之上的第三方库都可以在node-webkit中进行使用。
更好的是,node-webkit是一个跨平台的工具,你可以使用它构建出运行在Mac OS,Linux以及Windows下的应用程序。应用程序通过Node.js来进行与系统相关的访问,而用HTML5+CSS3进行用户界面部分的设计。
node-webkit未必是未来桌面应用的唯一方式,但是却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特别对于已经熟知Web前端开发技术栈的众多开发者来说,无需学习一门新的语言,一切都被很大程度的简化了。
第一个node-webkit应用程序
开发node-webkit应用程序非常简单。在这里下载系统对应的版本。并确保对应的二进制文件(nwnw.exe)在系统的PATH之中。
创建一个新的目录,然后在该目录中创建一个package.json文件和一个index.html文件:
$mkdir -p hello-node-webkit$cdhello-node-webkit$touch package.json index.html
package.json文件的内容如下:
{"name": "hello-node-webkit","version": "0.1.0","main": "index.html"}
index.html文件的内容如下:
Hello node-webkit然后将这两个文件打在一个zip格式压缩包中:
$zip -r hello-node-webkit.zip *
然后将这个文件重命名为hello-node-webkit.nw,最后使用node-webkit来启动这个应用程序。
$ ~/Tools/node-webkit.app/Contents/MacOS/node-webkit hello-node-webkit.nw
添加外部JS/CSS
接下来我们为这个页面添加一些外部的引用:CSS/JavaScript文件。首先创建两个目录style和script,然后分别创建文件如下:
├── index.html├── package.json├── script│ ├── app.js│ └── jquery.min.js└── style└── style.css
其中,style.css定义了h1的简单样式:
h1 {font-size: 20px;color: #999999;}
而app.js则注册了一个简单的事件处理器:
$(function() {$("h1").on("click", function() {alert("Heading 1 is clicked");});});
此时的index.html修改如下:
Hello node-webkit还是按照上一小节的命令完成打包,改名,启动之后。点击h1元素时,会弹出对话框如下: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使用了外部的css文件来添加样式,还引入了jQuery作为访问DOM元素的工具,最后还使用了一段调用jQuery的JavaScript代码。
构建脚本
你可能已经注意到了,使用node-webkit开发非常方便。但是这一系列的动作(修改HTML+CSS,压缩打包,改名,启动)等有一部分重复工作,我们可以将其自动化。
好在已经有了一个很好用的grunt的插件:grunt-node-webkit-builder,这个插件可以帮助我们自动执行压缩打包这些动作。
$npm install grunt-node-webkit-builder
然后定义一个Gruntfile.js,这个文件中指定源文件(所有的HTML,JavaScript代码,CSS文件)所在目录,目标文件所在目录,需要构建的应用程序指定的操作系统平台等:
module.exports = function(grunt) {grunt.initConfig({pkg: grunt.file.readJSON('package.json'),nodewebkit: {options: {platforms: ['osx'],buildDir: 'builds',},src: ['app/**/*']},});grunt.loadNpmTasks('grunt-node-webkit-builder');grunt.registerTask('default', ['nodewebkit']);};
这样,我们修改之后,就可以很简单的执行:
$grunt
来进行打包了。比如在Mac下,构建出来的应用位于builds//osx目录下,要启动该应用只需要在命令行输入
$open builds/hello-node-webkit/osx/hello-node-webkit.app
或者在Finder中双击打开即可。
可以看到上例中的应用程序还有浓重的浏览器痕迹,比如地址栏,刷新按钮,甚至还有一个DevTools的按钮。我们可以通过修改package.json来指定:
{"name": "hello-node-webkit","version": "0.1.0","main": "index.html","window": {"toolbar": false,"width": 800,"height": 600}}
这样的界面就更像是一个桌面应用了:
到目前为止,这个小的应用程序并没有什么有趣的特性,用户界面也毫无美感,但是有了这些基本知识和工具之后,我们就可以开始更进一步的开发。除了使用既有的CSS框架来完成用户界面的美化,我们还会使用node.js访问系统资源来构建真实的应用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