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你听过戏台唱的戏吗?

文/匡开草


01


在闽南,如果你所在的地方附近有个庙,庙的正对面通常就会搭配一个戏台子。戏台子高高的,方方正正。从戏台的正中望进去,它就像老式电脑被掏空了内部的零件,露出了大屁股。

近来,一到晚上六七点钟的时候,我家就能传来远处抑扬顿挫的歌仔戏唱腔。这时天色正黑,那一阵又一阵的唱腔并不打声招呼就开始了走街串巷:那曲调时而惊天动地、雷霆万钧,时而细弱游丝,绵言细语。

于是,以戏台为圆心,以唱腔的传播范围为直径画出的这个圈,突然就不同往日:它开始变得热闹非凡。

戏台上不时就会传来乐器敲打出的阵阵节奏和带有情感的对唱。仔细辨别,你就会发现在这热闹的唱腔下,躲藏着的家长里短比往日多了些不同味道的生命力。它们成了这个环境中必不可少的微弱底噪,成了唱腔里无法抹去的美妙和声。

我虽不懂戏曲,但同样会被戏台传递出的喜悦和热闹深深感染。


02


“有村必有庙,有庙必有台。这话并不假。

但如果庙前的空间不大,戏台就不一定存在,村民往往会在要唱戏前,才临时用木材现搭出一个戏台来。这个戏台虽然只是临时存在,却一点都不马虎。空间一点也不小,是绝不会委屈了前来唱戏的戏子们施展优美的身段和本事的。

在搭戏台的这几天,临时的戏台往往成了村里的小孩不约而同会前往的玩乐场所。你那时不禁会很是好奇:“一下子哪冒出这么多的孩子?但戏台就有这样的魔力,将原本四处玩乐的孩子打包到了这个四四方方的场所。无论是戏台上,还是戏台下都是灵活穿梭的小身影。

戏台每派上用场,是逢村里有特殊的日子,村里人便会请来唱戏的剧团来村唱大戏。戏台总是要对着庙里供奉的神佛,他们才是看戏的主角,而村民不过是沾了光。

原本静寂的农村,在搭台唱戏的夜晚总是灯火通明,人群川流不息,隔壁村的村民也会不远千里骑着摩的前来。

唱戏时的村里热闹得就像平日的赶集,而临时摆出的摊位,更添了热闹。有卖小东西的,有卖零嘴的,有耍小杂技的,这是小孩子哭着嚷着要来戏台的主要原因。除了凑人群的热闹,就是解点嘴上的馋,这就是孩子极快活的奢侈了。


03


剧团里的戏曲表演者,在唱戏的这几天会轮流借住在村民的家中。我儿时无意中于戏台之外碰见他们,就连大气也不敢出,招呼也不敢打,只是发呆地看着,形似石像,面带痴相。

在天刚刚要暗,却仍留白的傍晚,这些看似掂着脚尖行走,步伐极其轻盈快速的“舞者”会在戏台和住所之间来回走动。

他们一身素衣,通体白净,妆容完好,发饰精美,有刚落入凡尘之态。这更是让我不敢近身,让我实在分不清虚幻与真实。


04


我如今住在城市里,但城市里仍偶有庙宇,庙宇前的戏台仍不时邀请戏曲表演者亮出几嗓子。那戏曲余音绕梁,走街串巷,真真是难得的极好享受。一座戏台,带来的欢乐和热闹真是难以言表,也让人难以忘怀。

或许,你听过戏台唱的戏吗?


END


你可能感兴趣的:(或许,你听过戏台唱的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