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文房四谱》// 纸谱·三之杂说(十)

纸谱·三之杂说(意译)

《本草拾遗》载:

剪取印纸盖印章处

烧成灰,水服下,

可令人绝育。


抚州有种茶衫子纸,

是因包裹茶叶而得名。

其纸长而相连,

自唐代以来,

礼部每年供给明经用于帖书。

(见于《茶谱》)


《资暇》载:松花笺,

历代以为是薛涛笺,这是错误的。

松花笺其来已久。

元和初年,

薛涛喜爱这种纸的颜色,

而又喜欢作些小诗。

觉得纸幅太大,

不想浪费,

乃命匠人将其裁小。

蜀中才子觉得这样方便,

之后也如法裁剪各样纸笺,

特地命名为“薛涛笺”。

如今蜀中的小幅纸,都是这类,

并非只松花笺这一种。


纸谱·三之杂说(原文)

《本草拾遗》(1)云:印纸(2)剪取印处烧灰水服,令人绝产。

抚州(3)有茶衫子纸,盖裹茶为名也。其纸长连,自有唐以来,礼部每年给明经(4)帖书(5)。(见《茶谱》。)

《资暇》(6)云:松花笺(7),代以为薛涛笺,误也。松笺其来旧矣。元和(8)之初,薛涛尚斯色,而好制小诗。惜其幅大,不欲长剩,乃命匠人狭小为之。蜀中才子既以为便,后减诸笺亦如是,特名曰薛涛笺。今蜀中纸有小样者,皆是也,非松花一色。

【注释】

(1)《本草拾遗》:唐代陈藏器所著,古代汉医著作,已佚。

(2)印纸:古代官府印发的各种文书。

(3)抚州:古州名,隋朝设置,今为江西抚州。

(4)明经:即通晓经学,古代选举官员的科目。

(5)帖书:又称帖字、帖经,唐代科举考试的科目之一。

(6)《资暇》:即唐李匡乂所作的《资暇集》,又名《资暇录》,是唐代考据辨证类笔记。

(7)松花笺:一种淡黄色的笺纸。

(8)元和:唐宪宗李纯的年号,在位间唐出现短暂统一,史称“元和中兴”。

文房四谱 - 文集 -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文房四谱》// 纸谱·三之杂说(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