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过什么,也别错过】这幅有意思的画

明朝成化皇帝朱见深亲绘的《一团和气图》

      真是一幅有意思的画,一起欣赏。《一团和气图》是明朝成化皇帝朱见深的工笔人物画,画于1465年,现为故宫博物馆收藏。

      画面里一慈眉善目的笑面弥勒,盘腿而坐,圆球也似的体态,左手拈一串佛珠。皇帝整个弥勒佛像,啥意思啊?咦?咋还六只手呢?

      再细看原是三人合一。左边道冠,右边儒生方巾,各执经卷一端,微笑对视,画面正中人头顶贼亮,双手搭两人肩上,右手捻一串佛珠。整个画面突显人物造型的诙谐有趣,构图奇妙,好一幅传统儒教、道教与外入佛教的和谐共处景象。

左边头戴道冠道士

右边头戴方巾儒生

      倡导三教合一,不同宗教,不是有你无我,水火不容,而是“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君子和而不同”,体现了华夏文明正因这独特的包容性、开放性和多元性,而绽放的强大悠远的生命力。   

      那么画中这三人是谁呢?

      这缘于“虎溪三笑”的故事。相传晋僧的慧远居东林寺时,送客时从不过溪。一日陶渊明、道士陆修静来访,儒道释三大咖相聚,何等机缘,谈到天昏地暗,这慧远哪不记得溪之事,听到虎鸣才惊觉,三人拊掌大笑而别。

      从此,陶渊明、陆修静与慧远法师三人发生在庐山东林寺虎溪前的故事,称“虎溪三笑”,被千古传诵。

      浸透三教合一思想的入世出世观,使得一个中国人,一生中能够从儒家出发,继而为佛教徒,终而是道教徒,或者干脆三者兼行。正如朱光潜先生在纪念弘一法师时所说的“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再直接了当点说,就是“以出世智者的心态,做入世的强者”。

      或许这种种,才是“虎溪三笑”传说流传至今的缘由。

      到这儿还没完了呢,看下面的精彩。

少林寺《混元三教九流碑》

      一百年后的少林寺,出现了《混元三教九流碑》,又称“和谐图”,由明皇室朱载堉于1565年所立。与《一团和气图》极其相似,细观又多有不同。

      画面中最外围的大圆,代表了“混元无极”,三人相抱的略小圆处画面正中部,仔细看三人手中拿的经卷上,还有一车轮状圆圈。

      中圆内三人因巧妙的构图,头、身相交融,难分难解。小圆中,由九瓣叶片组成的圆轮状,逆向而成,相依相辅。象征了先秦起始的诸子百家中,较为主流的“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九家,花瓣状,意为诸家思想之繁硕;轮转不息,意为不断推陈出新,滚滚前行更新前行;三圆同心,寓意为贯通一理,殊途同归。

三教—体,九流一源,百家—理,万法一门

    《混元三教九流图赞》说得明白:“佛教见性,道教保命,儒教明伦,纲常是正。农流务本,墨流备世,名流责实,法流辅制,纵横应对,小说咨询,阴阳顺天,医流原人,杂流兼通,述而不作。博者难精,精者未博。日月三光,金玉五谷,心身皮肤,鼻口耳目。为善殊途,咸归于治。曲士偏执,党同排异。毋患多歧,各有所施。要在圆融,一以贯之。三教—体,九流一源,百家—理,万法一门。”

      佛教见性,道教保命,儒教明伦,一些认为“中华民族没有宗教信仰”的人该明白吧,其实中国人一生都在教的呵护中,自由生活,几千年来绵绵不亘。

你可能感兴趣的:(【错过什么,也别错过】这幅有意思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