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教育一个故事,让改变悄悄发生

在没有接触王维审老师的《做有故事的教育》这本书时,从没想过用故事去上课,用故事去改变学生。故事就像一缕阳光照亮了对教育倦怠茫然的我。

      在暑假的时候,通读了整本书,同在漫读轩的一个读书伙伴,问过我怎么理解“教育叙事与叙事教育”。当时我是这样说的:“我觉的教育叙事是一个人把自己的一个感人事迹材料或几个事迹材料写出来,突出自己的付出!而叙事教育是一种教育方法,是通过平时教学中的事件处理方法得出的经验或反思,可以成功的也可以是失败的!是让他人从中学习的!一个人如果不断的进行叙事教育,就会形成自己的独特教学方法。叙事教育更像一个人成长记录史。”在十一假期,我又重温了《做有故事的教育》这本书的第三章“从教育叙事到叙事教育”对“教育叙事”和“叙事教育”又有了新的认识。

        王维审老师这样解析,叙事属于文学范畴,教育叙事是从文艺、理论研究领域的叙事中衍生出来的一个教育学概念。教育叙事是一种教育写作形式。教育叙事是一种贴合教师实际研究的研究形式,它不是简单的叙述一个故事,讲述一个情节,而是在叙事的基础上阐明自己的理解,提炼自己的观点,优化自己的教育实践。从这个角度来说,教育叙事最终指向的应该是生命成长。其成长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发现的能力。比如说见到一个原本很内向的孩子在校园里奔跑,有的教师会视而不见,有的教师会严厉喝止,有的教师会发现教育的契机。发现契机的就是具备了发现能力。

        二是反思能力我们在课堂上要有课后反思,教学上要有札记。但我们在长时间工作中产生职业倦怠时,我们在碰到“同仇敌忾”的同事,共同抱怨时,内心就会被对教育生活的倦怠和无奈宣泄带入一个怪圈,如果此时你用教育叙事去反思自己的教育生活,就可以用修正的眼光去考核工作中的得与失。

        三是改变的能力。有了发现和反思的能力,就会正确认知,进而在行动上做出改变,让自己像优秀看齐。

        再次读教育叙事时,我觉得自己之前的认知有偏离,教育叙事不是为了突出自己表现,它是一个人化蛹成蝶的生命成长。侧重点在于个人生命成长。而叙事教育是一种方法手段,是一种策略理论。是每个教育者都可以用的,它可以让一个群体,甚至一个教育发生改变。

        王维审老师这样解析叙事教育:首先,叙事教育是通过叙事达到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激励,相互启发的目的。这里我们注意“相互”一词,它不是单方面的,它是双向的!一方面,促进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受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情感交流;另一方面,促进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情感交流!这也是与教育叙事的最大区别。

        其次,叙事教育通过叙事达到触动自己也触动他人,感动自己也感动他人,教育自己也教育他人的目的。

        再次,叙事教育有助于学生对道德的理解,叙事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以故事材料让学生理解、明白。“我”要怎么做。不是“你”要“我”怎么做。总是让改变悄悄发生。

        这是王维审老师对教育叙事与叙事教育的最终指向给予的概括解析。再次读起这本书,我觉得教育叙事与叙事教育就在我们身边,今年我们的校长一个爱读书的人,在学校成立了“漫读轩”读书共同体小组,作为读书小组的成员我们每个人都读了三本教育共有书籍,至少1到2本自选书籍,我们还勇敢的拿起笔完成了2次教育分享。虽然我的文字还很稚嫩,但我们每个人都有了发现、反思,改变。这不就是我们的教育叙事吗?而漫读轩的号召者,我们的校长正用“漫读轩”这个叙事教育策略感染着我们,激励着我们,让我们从最初机械读书完成任务到爱上读书,爱上读写,用心思考……这不正是给教育一个故事,让改变悄悄发生吗?

你可能感兴趣的:(给教育一个故事,让改变悄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