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人都有独一无二的价值

战国时候,齐国的孟尝君喜欢招纳各种人做门客,号称宾客三千。他对宾客是来者不拒,有才能的让他们各尽其能,给他们提供食宿。

孟尝君带着门客到秦国旅行,秦昭王想留他做相国,他不肯,被秦昭王扣留,他准备逃离秦国回到齐国。

于是他的一个门客拿着一件白狐裘从宫殿的狗洞里钻进去,向秦昭王的宠妃贿赂,宠妃于是跟秦昭王求情,王也就睁只眼闭只眼了。

孟尝君在清晨出逃,但是秦国规定,鸡还没打鸣时不准开城门,于是他的另一个门客就模仿鸡打鸣,守门卫士一边咒骂着“今天鸡怎么叫得这么早”一边打开了城门。

天亮了,秦昭王醒悟过来,不能放虎归山,立刻派出人马追赶。追到函谷关,人家已经出关多时了,孟尝君最终借助这两个宾客的才能,得以顺利逃回齐国。

起初,孟尝君把“鸡鸣”“狗盗”这两个人安排在宾客中的时候,宾客无不感到羞耻,觉得脸上无光。

经过此事,才发现,任何人的才能只要发挥出作用,都是有用的。

这则“鸡鸣狗盗”的故事意在说明,任何人都是有价值的。甚至所谓的“垃圾”就是放在位置的“资源”。

如何更好的发挥出自己的价值?

对于个人来说,最重要的是找到自己擅长的事情。

可惜的是,当今社会人们向往的职业都是差不多的,如:公务员、医生、教师、律师、企业高管等。

从幼小学阶段,我们就向往着那些的职业,直到我们长大成人,大家不惜向这些行业挤破头。

有的人挤上去了,只是因为行业热,口碑好,赚钱多,但是却不是自己真正感兴趣的,感觉每天压力很大,也并不快乐。

被挤下去的人,无奈只能从事其他大家不怎么好看的行业。

其实,职业本身并无贵贱之分,出现分别的是我们的潜意识思想,而这种潜意识的形成受长期以来的社会群体意识的影响。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句话并不是为了某些行业寻求心里安慰,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


如何成为行业的状元?

至少需要你对你所从事的行业感兴趣,有了兴趣,就一定会做出成绩,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然而,现实中人们并不是按照兴趣找行业,而是按照社会意识。

列举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

学生时代,很多学生学习很有方法,同时也喜欢教别人知识,当然他们的学习成绩也很好。

他们热爱校园的生活氛围,这些人其实很适合走向教师的岗位。

可是,高考填志愿,他们并没有填报师范类学校。

因为他们的分数较高,选择了就业前景更好的一些学校和专业,哪怕那并不是他们感兴的。

而师范类学校普遍分数线偏低,报考这类学校的学生也并不是真正热爱教师行业,也不是学习成绩特别优异的学生。

由于他们的分数刚过本科线,很多报师范类学校的学生因为这个限制,与大专院校相比,不得已才填报的,至少,这是一个本科。

因此,不难看出,教育行业的一部分问题在于学校教师来源。

如果,每个人放下潜意识的行业等级,只按照个人兴趣和擅长来分配学校和专业,就会出现另一番景象。

别人的社会行业等级观念我们改变不了,但是,我们能改变自己的观念、意识,不要受社会三六九等行业意识限制,找到自己的兴趣并体现出价值,无论从事什么行业,你一定会大放异彩!

《道德经》说: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

意思是:人尽其才,没有废人,物尽其用,没有废物,这是智慧。

每个人找到自己的兴趣,努力把它变成自己擅长的事情,这是一种智慧,社会也会变得更加美好和和谐。

这一点在企业管理上也有很大用处,企业管理者总觉得很多员工本身业务能力不强,而其他没用的事情上却做的有模有样的。

这点也特别像,学校老师所说,有的学生学习不行,其他事情却很在行。

只不过学校只能学习科学文化,并且高考基本上以科学文化成绩为标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但是,企业却不一样,如果管理者善于发现每位员工的特长,让其在适合的岗位上发光发热。

或者,招聘时候,能够按照兴趣和擅长能力吸纳人才,一开始就把对的人放在正确的位置,那么,无论从有效管理上还是员工个人发展上,都有会产生巨大的效果。

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方能发挥其最大价值。

你可能感兴趣的:(任何人都有独一无二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