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妈妈是不骂人的”,成为“好妈妈”,可参考的路径

文|弥小木

每每有小孩,没有得到父母合适对待,新闻出现时,底下会出现的声音之一是:可惜当父母没有上岗证。

如果当父母有上岗证,怎样才算合格?心理学家温尼科特曾提出“足够好的父母”,什么是“足够好的父母”?和赵梅如在《打开爱的生命盒子》中,提到的原型母亲有共通点,都是给到孩子足够的信任与支持。

拥有丰富家庭咨询关系、台湾心理学教授赵梅如,在《打开爱的生命盒子》中,探讨讨爱的各种形式,提出“讨爱凝滞点”和“讨爱满足点”的概念。可能我们一生都在“讨爱”,当父母的,看懂孩子的讨爱点,让孩子形成“讨爱满足点”,才是正确的养育之道。

什么是好妈妈?

曾经和我儿子开玩笑,问他“我是不是好妈妈”,他思考了一下,回答道:“不是,好妈妈是不骂人的。”回答得倒是很真诚。骂人的妈妈,给孩子的感觉是不好的。传递出来的信息,或许是“你不值得被爱”,这其中没有信任。

赵梅如在《打开爱的生命盒子》中,分享的原型母亲,分为“好妈妈”和“坏妈妈”。“好妈妈”是能给到孩子信任和安全感的,“坏妈妈”则不能。

想当一个“好妈妈”,绝不是说自己是个“好妈妈“,就理所当然成了”好妈妈“。

如何成为“好妈妈”

想要成为能给到孩子信任与安全感的“好妈妈”,也是有路径可参考的。

1.保持敏感

当妈妈,需要保持一定的敏感度,能“看见”孩子。

比如作者赵梅如,会拿手机给外孙女录像,之后回放,看外孙女当时的情境。这种方法,演员孙茜也曾分享过,她也会给儿子拍录像,之后自己看的时候,发现当时大人的某些自以为是,有时是对孩子的一种误解

这两位妈妈,对孩子的行为,保持一定的敏感度,不仅能及时发现孩子行为的意图,也能发现大人某些的不足。

2.学会识别讨爱行为

赵梅如对“讨爱”的理解,是说经营情感,摸索出令人觉得自己“可爱”的交流方式。这点对孩子来说,尤其重要。那么,孩子的哪些行为,可能是讨爱的方式呢?

《打开爱的生命盒子》中,赵梅如分享了大量的案例,在这些例子中,能找出你我生活中,相似的场景。

比如婴儿期的孩子,还不会说话,有可能通过大喊大叫,来吸引大人的关注,这是一种讨爱形式。

又比如,一向乖巧的小孩,忽然变得很爱说坏话,书中提及的孩子,是因为得不到父母的关注,而做出的一种反叛行为。

又比如8岁女孩,吸脚趾吸得很厉害,不管妈妈怎么说,都无效。后来因为赵梅如没时间观察孩子,让孩子妈妈自己观察记录,只观察不评论。在妈妈的注视下,什么都没做,孩子吸脚趾头的习惯,却渐渐消失了。

在我家老二出生的那一年,我家老大很会吃手指头,哪怕手指吃掉皮,也停不下来。那一段时间,是她觉得最不被关注的时期,后来,大概是觉得弟弟的到来,并没有分走她多少的爱,才渐渐停止吃手指。

还有一种,在二胎家庭中很常见,尤其是姐弟模式。在《打开爱的生命盒子》中,提到一位平时很会照顾弟弟的姐姐,某天因为弟弟拿了她的糖果,而大哭不止。赵梅如分析,这是因为姐姐照顾弟弟,是为了得到妈妈的肯定,而糖果是妈妈给她爱的证明。弟弟拿了糖果,姐姐不高兴,却被妈妈数落,她感到了不值得被妈妈爱。这种场景,在我家也出现过,看到《打开爱的生命盒子》中的这个案例,恍然大悟。

还有很多很多的生活场景,这些,都是孩子的讨爱行为,想得到大人的肯定,那是一种“我值得被爱”的肯定。

3.温暖的回应

专注,是回应讨爱的最佳方法。——赵梅如

孩子经常会说,“看我看我”,他们才不管,你手中是否有事忙,只想把自己的快乐与发现,和大人分享。然而大部分时候,我们的反应,给孩子的感觉,是敷衍

什么是正确的回应?赵梅如分享,温暖的回应。而专注,是最佳的方式。看到这句话,生活中的场景,一幕幕地浮现在眼前。

比如我儿子,不管是玩雪花片,还是积木、迷宫,都是相似的状态。如果我坐旁边,静静地看着他玩,他的状态是最好的。加上语言的互动,玩得兴致会更高。如果我心不在焉,或起身离开再回来,那么他就不想玩了。

专注,是回应讨爱的最佳方法。

每次受困扰的还有烧饭时,儿子总会跑来求抱抱,几分钟一次,闹得人心烦。觉得他不懂事,气急还会批评他。然而,每一次批评,都会引起他强烈的情绪对抗。

后来有一次,抱起他,几秒钟之后,他却说“抱好了,下来吧“。那一刻,有被感动到,我以为孩子的无理取闹,那只是我以为的。抱他的那几秒,让他感受到了,温暖的回应。

专注,是回应讨爱的最佳方法。

在阅读《打开爱的生命盒子》的那天,儿子下楼梯,手指被勾到,有了划痕,和我说。我走过去,蹲下来,摸摸他的手指头,说“一定很痛吧?”,这一次,他却说不痛。

按照以往,我的反应会是:“好的,下次小心。”孩子的反应,是不停地说“我好痛啊,我好痛啊。”夸张时还会急地跳起来,证明自己真的很痛。他越说,我越觉得矫情,更是不想理。然后,喊痛的声音,会一直响彻耳边。

两次不同的回应,孩子的反应也不同。那一刻,深深地理解了“专注”的魔力。

专注,是回应讨爱的最佳方法。

我们不可能时时保持敏感,次次给到足够的回应。错过,也没关系,当下次出现,就是补救的好时机。像我儿子求抱抱、说手指痛,会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直到得到满足。

面对孩子这些重复的行为,坦白说,次数太多,会心烦。赵梅如在《打开爱的生命盒子》中,分享了一些工具,用在这里挺合适。

1)心灵急救包

数羊,被烦到不行,心中数羊:

一只羊

一只生气了不可爱的羊

一只生气了不可爱的会后悔莫及的羊

那么长的句子,数10遍之后,气也消了。

2)换位思考

我们少的就是从孩子的角度看事情,换位思考,能带来不同的视角。

3)八面玲珑求

感恩,感谢孩子平时带来的幸福瞬间,也感谢自己的努力与付出。

数羊、换位思考、感谢,这三个工具一用,对孩子的爱,怕是要满出来了。

想成为“好妈妈”,是想让孩子从小打下“我是值得被爱”的心理源泉。保持一定的敏感,看见孩子的讨爱行为,给到温暖的回应,如此,也就离“好妈妈”不远了。

愿在育儿的路上,你我都能成为“好妈妈”。

我是@弥小木,如果内容对您有启发,欢迎分享,并关注我。

你可能感兴趣的:(“好妈妈是不骂人的”,成为“好妈妈”,可参考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