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灯》(二)读书笔记 4

人的功德福报不是用嘴巴说出来的,而是靠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地积累,默默地奉献,多年如一日地做出来的。人的内心世界和他的人品、德行、形象、品位,都会在他为人处世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行到才得到

想超越三界,三界的东西就不能用得太多,用得越多越难超越三界。

欲修佛道,先行人道,以人为本,借事炼心。佛道的起用是在人道修好的基础上,人道没修好是无法起用佛道的。即便你大彻大悟了,也无法在人道中起作用。

今天我们之所以活得很累,不能解脱,就是因为我们人道的习气太重了,佛教称之为“业障”。自性里面没有业障,只有人才有业障,人的业障就来自人的恶习。

真正的大修行人的确不会在乎外在的清静,因为他能把握自己内在的清静。而一个凡夫俗子连外在的清静都不在乎,对内在的清静就更不会在意了。

真正开了智慧的人,给人的感觉更平凡、更谦虚、更渺小、更真实、更现实。很多人把“现实”理解成贬义词。因为开了智慧的人就是最现实的人,也就是活在当下的人——过去的已经过去,不管它。未来的还未来到,渴望它干什么?所以,他只会把握现前的、真实的东西,而不会去渴望未来的、虚无缥缈的东西。

当一个人身心成长发育的阶段,尤其在思想上的未定型的时候,你给他输入什么,会直接影响他的一生。

打坐不是我们的目的,读书也不是我们的目的,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向“道”靠拢,都是为了帮助我们更完美的体验“道”,体验“道”和“用”。

造化让我们长了两只眼睛、两只耳朵、一张嘴,就是让我们多看、多听、少说。一件事情让你听到看到了,就与你有关。当你看到听到、看到后该如何处理,以什么心态去面对呢?这不仅是学习的方式,也是修行必经的阶段。

你渴望智慧,佛教就教你去诵经,念文殊菩萨的名号,拜文殊菩萨,观想文殊菩萨放光照耀你,你就能与文殊菩萨感应。在渴望的同时,你必须行动。你光坐在这里渴望开智慧,不去行动,智慧从哪里开呢?

出于责任感,还是把心态放平,踏踏实实地去做。这是最大的修炼。如果你放弃这个机会,将来还会碰到其他事情,同样还是磨炼你的心、揪你的心,遇到事情你仍然会纠结。今天在这里你能过关,明天到别的地方你也能过关。

你是人,走在哪里都是会有人事环境。只要你想修证自我,想完善自我,想成佛,想做一番事业,都会有纠结、有烦恼。无论你是针对外在的环境用功,还是针对自己的内心用功,你都会有阶段性的烦恼,让我们的菩提种子开花结果的就是这些烦恼。烦恼来时就看你以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

烦恼断在烦恼中,智慧出在烦恼中。只有当你把烦恼彻底转化了,到任何环境中,你才不会再生烦恼。

修行人要想成就,就是靠无尽的行愿,只有行愿才能让你圆满。

人的价值就体现在他为社会、为集体做了多少事情,有多少贡献上。你想在这个行业里受人尊重,有影响力,必须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还要奉献出来。愿意奉献说明你有德。你光有知识技术,不奉献出来,也就说你很能干,没但没有业绩,没有德行,谁都不会尊重你。大家尊重你,是尊重你的业绩,尊重你的智慧,尊重你的德行。

你可能感兴趣的:(《心灯》(二)读书笔记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