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五十四章赏析

【原文】

善建者不拔,善抱①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②。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③;修之于邦④,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⑤,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注释】

1.抱:抱住、守住、固定、牢固。此句为善于抱住初心不改的不轻易放弃。一说为守住天下,与建立天下相对。

2.子孙以祭祀不辍:辍,停止、断绝、终止。此句意为:祖祖孙孙都能够遵守“善建”“善抱”的道理,后代的香火就不会终止,绵远流传。

3.长:尊崇。一说长久。

4.邦:一本作“国”。

5.故以身观察,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自身察看观照别人;以自家察看观照别家;以自乡察看观照别乡。

【译文】

善于建树的重视固本培元、根深蒂固因而不容易轻易被拔除;善于抱持的重视谨小慎微,持之以恒因而不容易轻易脱掉,如果子孙能够遵循、守持这个道理(既重视建立又重视守护),那么祖祖孙孙就不会断绝。把这个道理付诸于自身,他的德性就会是真实纯正的;把这个道理付诸于自家,他的德性就会是丰盈有余的;把这个道理付诸于自乡,他的德性就会受到长久尊崇;把这个道理付诸于自邦,他的德性就会丰盛硕大;把这个道理付诸于天下,他的德性就会无限普及。所以,用自身的修身之道来观察别身;以自家察看观照别家;以自乡察看观照别乡;以平天下之道察看观照天下。我怎么会知道天下的情况之所以如此呢?就是因为我用了以上的方法和道理。

【赏析】

(一)要善于打天下,也要善于守(坐)天下。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比如,明代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为了不做昙花一现的争霸者,接受了朱升的建议: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因为这个整体战略就是根深蒂固,抓住了建国的根本,积累粮食,积累民心,不务虚名,防止过早成为众矢之敌,这些都是善于建立的表现。当天下安定之后,为了巩固中央集权,树立政治权威,惩治贪污腐败,从惩治功臣做起,这就是善抱者不脱的表现。而反面的例子:秦朝的成功就是善于打天下,因为他的武功比较成功,但是统一天下之后没有及时调整与民休息的政策,没有及时转变为文化的统治,所以到第二世就灭亡了,这就是文治的失败。善于建立却不善于保护成果。

(二)修身治国,从小到大,循序渐进,一步一步地展露头角。这一部分的文字与儒家的《大学》有相似之处,现在摘录部分进行对比:

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诚,意诚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齐,家齐而後国治,国治而後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天下道理,异曲同工,殊途同归,不管是儒家还是道家,他们为国为民的心是相同的,他们对真理的探索都是执着而循序渐进的,从修身开始,大到治国,要从自身的真实体验开始验证,然后逐渐地运用到一家、一乡、一邦乃至天下,就象征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从小到大,层层培养、选拔,这样培养、选拔出的人才就更加的客观,就能够更加深刻地体验老百姓的疾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三)推己及人,观己观人,修己治人。儒家讲修己治人,这一点上也可以跟道家进行印证。不扫一屋,何以扫天下?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言行思维都不能够控制,不能够主宰,他又怎么能够将心比心、推己及人,观察到别人的内心需求,为别人乃至为国家服务为天下服务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道德经》第五十四章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