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式感,孩子成长路上不可缺失的精神食粮。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随意,生活中仪式感渐行渐远,没有了仪式感,于是心灵也没有了悸动,没有了震撼,缺少了敬畏,过的浑浑噩噩,麻木不仁,生活就真的成了生存。对于教育,对于孩子,我觉得缺少了仪式感,就真正的没有了精神的食粮。

图片发自App


偶尔看到西藏地区的佛教徒,不远千里,历经几年几月,虔诚朝圣的情境。为他们的信仰而感到震撼,“磕长头”为等身长头,五体投地匍匐,双手前直伸。每伏身一次,以手划地为号,起身后前行到记号处再匍匐,如此周而复始,直到圣地拉萨。我们暂且不管他们的信仰,但是那份虔诚,那份执着,那份毅力,不达目的地誓不罢休的精神值得我们称道。现在的社会,许多人没有了信仰,一切以利益为重,生活中更是讲究实用,穿着打扮怎么舒服怎么来,穿休闲服的人多了,穿正装的少了,你们发现没有,大街上男人穿皮鞋的寥寥无几,穿西装的更少。有一个公司面试,进来的几个人一色的拖鞋短裤,面试官是你的话会作何感想?

图片发自App


仪式感缺失的表现还在教育上,学校里德育工作做的不好,学生就会不明是非,不分荣辱,不辨善恶美丑。特定的日子里,升国旗,奏国歌,举行各种活动,就是一种仪式感,就是要让学生心灵触动,心生敬畏,甚至刻骨铭心。而不是率性随意,信马由缰,从而浑浑噩噩,不知进取。每次考完试,进行完活动,要及时总结,颁奖鼓励,要庄严隆重,不能有丝毫的马虎随性。

在家里,我们做家长的,要时不时地来一点仪式感。过年过节,全家人团聚在一起,该有的程序一样也不能少,春节马上就到了,置办年货,贴春联,贴福字,给压岁钱,守岁,拜年等等,我们不能给孩子说那是封建迷信,不能因为自家人,或者自己太累了,就把这些程序省略了。那些特殊的日子,特殊的时刻,都是孩子美好的回忆,让孩子明白,我们不光有生活的艰辛,还有诗和远方。

图片发自App


我们小时候,眼巴巴地盼望着过年,因为过年了,不单单有好吃的,还有许多好玩的,有意思的事情,现在的孩子,对过年没有多少渴望,一来由于现在人的生活条件好了,每天都有好吃的,老年人会说,我们现在天天在过年,天天过年,正好说明了我们对生活缺少了仪式感。每天一个样,我们的生活还有意思吗?我们需要慎重对待每一天,让每时每刻都过的不同凡响,才会让我们的灵魂悸动,喜怒哀乐,或喜或悲,刻骨铭心。教育孩子,更要做到这一点,陪伴孩子旅游,读书,参加传统娱乐活动,需要我们有耐心,有爱心,让孩子真实的体会到父母对自己的爱。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晚安!一个拥抱,一个睡前小故事,都会让孩子欣喜不已,千万不要嫌孩子麻烦,不耐烦地叫孩子走开,那是家庭教育没有仪式感的表现。像犹太人一样,小孩子从小就要有这样一个仪式,孩子稍微懂事时,妈妈会翻开圣经叫孩子亲吻,孩子尝到的都是蜂蜜的甜味,因为母亲会事先滴一点蜂蜜在圣经上。犹太人的孩子从小就牢记《圣经》训言“人不能只靠面包活着”。孩子从小就会养成阅读的好习惯。

图片发自App


做人需要仪式感,教育孩子更要有仪式感,仪式感,会让我们每天获得感动,时常受到精神的洗礼,让孩子懂得感恩,懂得荣辱,明辨是非,并且养成良好的习惯。归根结底,仪式感,是孩子成长道路上不可缺失的精神食粮!

你可能感兴趣的:(仪式感,孩子成长路上不可缺失的精神食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