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 虚拟服务器(Linux Virtual Server,简称 LVS)是由章文嵩博士开发的一种开源的服务器集群技术,它工作在 Linux 内核空间,为构建高可用、可扩展的网络服务提供了一种高效的解决方案。LVS 可以将多个真实服务器(Real Server)组成一个虚拟的服务器池,通过调度算法将客户端的请求分发到不同的真实服务器上进行处理,从而实现负载均衡和高可用性。
LVS 具有以下特点:
LVS 主要由负载调度器(Load Balancer)和真实服务器(Real Server)两部分组成。负载调度器是 LVS 集群的核心,它负责接收客户端的请求,并根据预设的调度算法将请求转发到真实服务器上。真实服务器负责处理客户端的请求,并将处理结果返回给负载调度器,最后由负载调度器将结果返回给客户端。
LVS 的核心功能是由 IPVS(IP Virtual Server)内核模块实现的。IPVS 在内核空间实现了一个虚拟的网络设备,它可以将多个真实服务器的 IP 地址映射到一个虚拟 IP 地址(Virtual IP Address,简称 VIP)上。当客户端发送请求到 VIP 时,IPVS 会根据预设的调度算法选择一台真实服务器,并将请求转发到该服务器上。VIP是专门用于负载均衡的虚拟IP地址,它并不与任何物理网络接口直接关联
LVS 提供了多种调度算法,常用的调度算法包括:
LVS 支持三种工作模式:NAT 模式、DR 模式和 TUN 模式,每种模式都有其特点和适用场景。
在 NAT 模式下,负载调度器作为所有客户端和真实服务器的网关,所有的请求和响应都需要经过负载调度器进行转发。负载调度器会修改请求数据包的目标 IP 地址和响应数据包的源 IP 地址,实现数据包的转发。
NAT 模式的优点是配置简单,适用于小型集群环境。缺点是负载调度器的性能瓶颈较大,所有的流量都需要经过负载调度器,当并发请求量较大时,可能会成为整个系统的性能瓶颈。
在 DR 模式下,负载调度器和真实服务器都绑定同一个 VIP,但负载调度器和真实服务器位于同一个物理网络中。负载调度器只负责将请求的 MAC 地址修改为目标真实服务器的 MAC 地址,然后将请求发送到真实服务器上。真实服务器直接将响应数据包返回给客户端,不需要经过负载调度器。
DR 模式的优点是性能高,因为响应数据包不需要经过负载调度器,减轻了负载调度器的压力。缺点是配置相对复杂,需要真实服务器支持直接路由,并且所有的真实服务器必须位于同一个物理网络中。
在 TUN 模式下,负载调度器将请求数据包封装在一个新的 IP 数据包中,然后发送到真实服务器上。真实服务器接收到数据包后,解封装并处理请求,最后将响应数据包直接返回给客户端。
TUN 模式的优点是可以跨广域网部署,适用于大规模集群环境。缺点是配置复杂,需要真实服务器支持 IP 隧道技术,并且对网络带宽的要求较高。
ipvsadm 是用于管理 LVS 规则的工具,通过它可以添加、删除和查看 LVS 规则。在大多数 Linux 发行版中,可以使用包管理器安装 ipvsadm。例如,在 CentOS 系统中,可以使用以下命令安装:
sudo yum install ipvsadm
以 NAT 模式为例,配置 LVS 规则的步骤如下:
/etc/sysctl.conf
文件,将 net.ipv4.ip_forward
设置为 1,然后执行 sysctl -p
使配置生效。# 添加虚拟服务器,监听 80 端口
sudo ipvsadm -A -t 192.168.0.100:80 -s wrr
sudo ipvsadm -a -t 192.168.0.100:80 -r 192.168.1.101:80 -m -w 1
sudo ipvsadm -a -t 192.168.0.100:80 -r 192.168.1.102:80 -m -w 2
可以使用 ipvsadm 命令管理 LVS 规则,例如:
# 查看 LVS 规则
sudo ipvsadm -L -n
# 删除虚拟服务器
sudo ipvsadm -D -t 192.168.1.100:80
# 删除真实服务器
sudo ipvsadm -d -t 192.168.1.100:80 -r 192.168.1.101:80
LVS 广泛应用于各种需要高可用性和可扩展性的网络服务中,常见的应用场景包括:
Linux 虚拟服务器(LVS)是一种强大的服务器集群技术,它为构建高可用、可扩展的网络服务提供了一种高效的解决方案。通过合理配置 LVS 的工作模式和调度算法,可以满足不同业务场景的需求。虽然 LVS 的配置和管理相对复杂,但一旦配置完成,它能够为企业提供稳定、可靠的网络服务。随着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LVS 在构建大规模分布式系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