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Rain 云小助手:个人主页
⛺️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
前些天发现了一个超棒的服务器购买网站,性价比超高,大内存超划算!忍不住分享一下给大家。点击跳转到网站。
目录
⛳️ 推荐
一、插件化架构
1. 常见插件类型
2. 插件执行顺序
二、动态配置(Corefile)
1. 配置结构
2. 热重载机制
三、请求处理流程
四、Kubernetes 集成
1. 服务解析规则
2. 自动更新机制
五、性能优化
1. 缓存加速
2. 并发处理
3. 健康检查
六、典型问题与解决方案
总结
CoreDNS 的核心设计理念是 “通过插件实现功能”。每个插件专注于单一功能,用户可按需组合,形成定制化的 DNS 解析逻辑。
插件名称 | 功能描述 |
---|---|
kubernetes |
集成 Kubernetes API,动态解析集群内服务(如 service.namespace.svc.cluster.local )。 |
forward |
将外部 DNS 查询转发到上游 DNS 服务器(如 8.8.8.8 或企业内网 DNS)。 |
cache |
缓存 DNS 查询结果,减少重复请求,提升解析速度。 |
log |
记录 DNS 请求和响应日志,便于调试和监控。 |
errors |
捕获并记录处理过程中的错误信息。 |
rewrite |
动态重写 DNS 请求或响应(如域名重定向)。 |
插件的执行顺序由 Corefile 配置顺序决定,依次处理请求。例如:
.:53 {
errors
health
kubernetes cluster.local in-addr.arpa ip6.arpa {
pods insecure
}
forward . /etc/resolv.conf
cache 30
reload
}
CoreDNS 通过 Corefile 配置文件定义服务器行为,支持热重载(无需重启服务)。
<监听地址>:<端口> {
<插件1> <参数>
<插件2> <参数>
}
示例:
.:53 {
forward . 8.8.8.8 # 所有外部查询转发至 Google DNS
cache 60 # 缓存 60 秒
}
cluster.local:53 {
kubernetes { # 处理 Kubernetes 内部域名
endpoint https://kubernetes.default.svc
tls /var/run/secrets/kubernetes.io/serviceaccount/ca.crt
}
}
SIGUSR1
信号触发配置重载:kill -SIGUSR1
当 CoreDNS 收到 DNS 查询请求时,按以下步骤处理:
接收请求
监听指定端口(默认 53),接收 UDP/TCP 的 DNS 请求。
插件链处理
按 Corefile 中插件的顺序依次处理请求:
kubernetes
插件解析到集群内服务),则直接返回响应。forward
插件转发外部查询)。返回响应
最终由处理成功的插件生成 DNS 响应,返回给客户端。
在 Kubernetes 中,CoreDNS 替代了早期的 kube-dns,提供更高效的服务发现。
..svc.cluster.local
→ 解析为 Service 的 ClusterIP。..pod.cluster.local
→ 直接解析为 Pod IP(需启用 pods insecure
选项)。cache
插件缓存外部 DNS 查询结果,减少网络延迟。health
插件,提供 HTTP 健康检查端点(默认 http://localhost:8080/health
)。问题场景 | 解决方案 |
---|---|
外部域名解析慢 | 启用 cache 插件,增加缓存时间;优化 forward 的上游 DNS 服务器选择。 |
集群内服务无法解析 | 检查 kubernetes 插件配置是否正确(如 API Server 地址、证书路径)。 |
DNS 查询超时 | 调整 CoreDNS 资源限制(CPU/内存);确保网络策略允许 DNS 流量。 |
CoreDNS 通过 插件化设计 和 动态配置 实现了灵活高效的 DNS 解析,尤其适合云原生环境。其核心优势在于:
❤️❤️❤️本人水平有限,如有纰漏,欢迎各位大佬评论批评指正!
如果觉得这篇文对你有帮助的话,也请给个点赞、收藏下吧,非常感谢!
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让我们一起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