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许式伟
每个人的际遇是不同的,面临选择时,人们的处理方式也各不相同,从而形成不同但各有精彩的人生。而今天要说的是我的选择。跟随着这些选择背后的,可能是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每当我想起这些有趣的事儿,我都会有意识地去思考其中的道理,并以此作为我面临下一次选择时思考的起点。
第一个选择:考中专还是考高中?
我的第一个重要选择,是在初中毕业的时候。我面临的选择是:到底考中专还是考高中。
这个问题对于如今这个时代的人来说,或许并不是一次让人为难的选择。但是对于我来说,却足以影响一生。我当时所处的环境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观念是:有能力就应该考中专,没本事才去上高中。事实上,班上所有比我成绩好的几位同学无一例外全部选择了考中专。这种观念不只是学生中有, 家长(包括我父母)有,老师也有。我的班主任得知我填写了报考高中的志愿后,曾对我父母说过一句话:“你儿子考高中,那肯定是没啥问题的,就是可惜了。”言下之意我这么没有“志气”,他表示很无奈。
后来回忆起这段往事,我有时会想,到底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当时的我可以做出这样一个违背老师和家长意愿的选择。
我的父亲很勤劳,但在我幼年时好赌成性,劳动所得都拿去赌了,导致家里一穷二白。后来我母亲用极大的智慧感召了父亲,使他明白了赌博对家庭的危害,最后弃赌从商,做起小生意,家境由此慢慢转好,在我小学四年级左右甚至建了一所新房子。我父亲老实巴结,不怎么会说话,除了勤劳外,给我最深的印象是他极强的自我克制能力。自从放弃赌博后,我真的就从未见他再去赌。另一件事是戒烟。做小生意的时候,父亲很会抽烟,一天大概需要抽2包甚至更多。我在珠海买房后,接父母过来住了很长一段时间。我骗他说,城市里禁止抽烟的。我父亲点头说他不抽。说不抽就不抽,哪怕最后很快就明白这只是一句善意的谎言。他在珠海期间,真的一根烟都不沾。有时我真的很好奇,为什么那么多人说戒烟难,而他居然说戒就真的戒了。
但是要说对我个性影响最大的,我仍然会毫不犹豫地认为是我的母亲。在家庭清贫如洗的情况下,在多数家庭都急着让孩子早点弃学给家里做劳力,或者出去打工挣钱的背景下,我妈无怨无悔地让三个孩子念完书。包括我读大学的时候,花了1500元和四位同学合买了一台586,以及后来又独立买了一台电脑,我妈可以说几乎都是无条件支持。在孩子的教育方面,我妈走的是“理为先”的路。当我犯错的时候,我妈会清楚地告诉我为什么这件事情这样做是不对的,然后才进行惩罚。在我的意见与父母的意见相左时,多数情况下我妈会让我自己决定如何去做,除非她认为那样十分不妥。
我还记得,曾用两条长凳把妹妹夹在中间,以便照看妹妹,而当时我自己都还很小,还没上学,还只是刚刚学会照顾自己。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那时的我不得不学会自立,也比周围多数的同龄人更懂得去思考,懂得凡事该有自己的见解。
在我的记忆里,还有两件事对我的影响非常深刻,很可能促使我形成了这样的观念:家长的安排未必就是对的。
上小学的时候,有个邻居非常重男轻女,女儿不只包管所有家务,小学毕业后,连上学的机会也被剥夺了。而该邻居儿子有点痴呆,却被安排继续上学。
另一件事发生在我读初二的时期。我们家乡发生了一场宗族械斗,是周、鲍、许三姓氏的联盟对战王、汤、戴三姓氏的联盟。这场现实中的“战斗”,场面很热闹,双方都黑压压的一片人,还拿了打猎用的汽枪和土炮。炮轰过来轰过去,两边的人吆喝着、僵持着……关于这场械斗,我当时的年龄不足以让我明白它的前因后果。后来也来了武警,不过并没有进行任何的“镇压”活动,这场无厘头的闹剧就收场了。回家路上,我心底突然冒出这样的念头:那些看起来比我高大许多的长辈们,其实并不真正地明白自己在做什么。
第二个选择:看重比赛与考试,还是反之?
我的第二个重要选择——看重比赛和考试成绩,还是反之,源自一个看似平淡的事件:高中时参加全国数学竞赛,意外兵败滑铁卢。
初中阶段,我长期参加数学竞赛,并获得优异成绩,这让我进入高中后,继续对数学维持了一种狂热的爱好。平常的校内数学竞赛成绩一直不错,但在一次全国数学竞赛地区选拔赛中,居然连榜单都没有进,令数学老师大跌眼镜。那天,我郁闷地绕学校旁的东湖湖畔转了好几圈。等冷静下来后,我忽然发现自己一直以来进入了一个误区。比赛并不是我的全部,但是我对其倾注了几乎全部的心血,这导致我偏科现象异常严重,甚至英语考试成绩经常不及格。这样的发现让我幡然醒悟。我认识到,选择竞赛其实是为别人的眼光而活,而我的价值,并不需要通过比赛或者考试来证明自己。
从那一刻起,我不再看重任何比赛或考试的名次,对比赛,或者考试这个话题看得比好些同学要透彻。比如,我认为考试只是我作为学生不得不去参与的事件,但是它们本身对我的未来并不真正代表着什么。从那时开始,我放弃了只单一迷恋数学的做法,重新拾起已经荒废了许久的英语。很快,高三时,我的英语成绩突飞猛进,迅速排入班级前八名。这种神奇的进步速度,让我的英语老师很惊讶,并被她作为激励我的学弟学妹们的典范去宣扬。
第三个选择:考研,还是去工作?
尽管我学的是理论物理专业,但是出于对计算机技术的喜爱,便和两位比较要好的同学魏少俊、廖唯启相约报考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研究生。
对于我而言,之所以选择报考研究生,是觉得自己底子比较薄,中学没有很正式地接触过计算机,而大学也不是计算机专业的,缺乏系统教育。为了对计算机相关课程有系统的了解,我在大三有一段时间经常去计算机系听课,甚至交过作业。在我的潜意识里,考清华计算机系研究生势在必得。这种意识直到研究生考试将要开始的那段时间被一个偶然的机会打破。
那个契机是金山软件来我们学校搞校园招聘。当时班长程胜峰笑着对我说:“我觉得金山很适合你,有没有兴趣去应聘一下?”我说要考研。他很认真地说:“如果你考其他任何一门学科的研究生,我都支持你;但是考计算机系研究生,我还是建议你不如直接去企业锻炼。”我呆了一下,思索起这个从未出现在脑子里的话题。
没错,在现实中我见过不少计算机系的研究生,其实不过是在帮老师做一个个的项目而已,这和在企业有多大的分别?这种研究生生涯是我期望的吗?而且,我的家庭并不富裕,我若考研,家里也会再苦三年。考虑了半响,我下定决心应聘金山软件。但我从未准备应聘简历,而招聘会下午就要开始。怎么办?我拿起几张纸、一支笔就奔向招聘会现场。我是第一个到金山南京大学站的招聘现场的,在那里我见到了王羽,以及后来成为我直接上司的万里。见其他应聘的学生都还没有到,我就选第一排的一个座位坐下来,写起我的简历。
这可能是金山收到的最不正规的一份简历。没有华丽的封面,没有铅字,甚至遗漏了联络电话——我没有手机,也从未使用过宿舍的电话,我当时的思维里对留联络电话没有多少概念。上面只是简要介绍了我在大学时代写过的若干程序。这份奇异的简历还是引起了金山的注意,我获得了笔试的机会。考完试后我信心满满,因为感觉金山这份笔试题出得相当有水准,区分度很高,容易区分出抱佛脚者和真正的C++爱好者。但是,过了好几天,我没有得到任何音讯。难道我居然——离奇地出局了?!
大约一周后,同学带来口信,因为我没有留联络电话,金山把面试通知告知到系里,但系里老师给忘记了,今天才想起来。我于是开始联络金山软件。为保险起见,我写书信、发电子邮件双管齐下。然后,又打金山的客服电话,接电话的前台妹妹说:“招聘活动已经结束。”我说明原委再三要求,前台妹妹坚持说不便接通招聘人员的电话。最后我说:“那这样,我叫许式伟,请你帮我带个口信给招聘人员,看看他们对这个名字有印象没有,如果没有就算了,如果有印象就帮我提一下事情原委,好吗?”前台妹妹答应了。
没多久,我接到王羽的电话面试通知,并最终被录用。这宣告我的考研计划无疾而终。去金山而放弃考研,这是我的第三个重要选择。
第四个选择:去Google中国,还是办金山实验室?
我面临的第四个重要选择,是去Google中国,还是筹办金山实验室。当时我做了一年的线上办公软件的探索,也经历了一年的痛苦挣扎。这一年中,我和同事们进行了无数遍的思考,做什么才能够拯救WPS?
在此前五年,从我刚到金山的时候(2000年)做不一样的Office(也是WPS Office的第一个版本,此前WPS只有文字,没有表格和演示),到2002年做一样的Office,做三大兼容:Word、Excel、PowerPoint文件格式兼容;到花了三年才做出来的WPS Office 2005(内部代号:V6),完全重新架构开发,做三大兼容:文件格式兼容、二次开发接口兼容、用户操作习惯兼容,产品定位:先立后破,做Office的替代品。
从2002调整产品定位后,我个人认为其中的每一步我们走的路都很正确。至今我仍然坚定地相信做WPS Office 2005 时设立的产品功能原则:某项功能要么不做,要么把它做到极致。作为与其他办公软件用途一样但更精致小巧的Office,我们需要坚持。但随后我们也面临了很大的困惑:在没有了抄袭对象后,我们的路应该怎么走?我们在WPS Office团队中成立了WPS Online团队,以进行WPS后续产品方向的探索。我们的探索并不成功,不少尝试甚至没有坚持到发布期就宣告失败。在此期间,我并没有参与多少产品的研发,主要是因为我并不认为这些产品都经得起推敲。
在困惑于不知道要做什么的过程里,我将主要的开发精力集中到与搜索引擎和推荐系统(我一直认为推荐系统也是搜索引擎,因为它们都是信息筛选的手段)相关的技术研究上。为了证明搜索引擎技术在Office中一样有用,我们接了WPS Online团队的所有搜索和推荐需求,也做过一个叫Recasa(名字来源参考Google Picasa,功能是收集Office应用中所有可复用的资源)的小程序,还做过桌面搜索的DEMO。
这一年算不上有多少成绩,但是可以说是我最重要的转型期。从这个时期开始,我的思路和眼界逐步开阔,不再只是孤立地只看到几个竞争产品,如Microsoft Office、Open Office等等。
在这样折腾了一年后,出于了解外面世界的渴望,我提出了离职,并且投出了唯一的一份简历给Google中国。几个月后我接到了Google中国的面试通知,并过去进行了一个下午的面试。
同期,雷军找我聊继续留在金山的可能性,我整理了一份成立金山实验室以Focus在新产品方向探索的方案给雷军。内容包括金山实验室以Google文化作为基调,引入20%自由时间等概念,实验室成员可以脱离金山现有的产品线约束去想产品。这个想法得到了雷军的支持,并许以每年不低于500万的投入。同期,Google中国也发给了我offer。尽管Google对我来说是一家让我向往的公司,但是我并没有多少纠结,就选择了筹备金山实验室这条路。
在金山实验室,我们关注的主体方向从搜索引擎转向了搜索引擎技术所依赖的分布式存储技术。最初我做存储的想法来源于搜索引擎的需要,但是做着做着就发现存储是技术门槛非常高的一个方向,可以独立发展成为一个Business。
尽管金山实验室的生命也只有一年,尽管最终我还是离金山而去,但这一年对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一方面,这一年我出差无数,一为招募人才(金山实验室原则上不招聘应届毕业生,而是招聘有经验有想法的行内高手),二是找朋友聊产品方向。这一年我认识了很多朋友,有创业公司的老板、行内的专家,更有众多的开源爱好者(从这一年开始,我陆续发布了多个自己的开源项目,如WinxGui、DocX、StdExt、Boost Memory、TPL等)。
和同事外的朋友们交流,让我受益匪浅,并意识到珠海IT圈子的封闭以及自身观念的局限。这也是促使我举办一年一次的ECUG(Erlang中国用户组)大会的原因。另一方面,金山实验室的产品方向探索,使我和实验室多数的同事,明确了以存储技术为核心的产品方向。尽管实验室解散了,这些同事们也都离职了,但他们都在各自的公司中,从事着存储相关技术的研发。
第五个选择:何去何从,去盛大创新院?
下决心离开金山后,我这次没有再像以前一样,只是认定一个金山,或者一个Google中国。这一次,我面试和接触了不少公司,有国内外知名的公司,也有创业团队;有自己投简历的,也有朋友推荐,或者自己找上门的。这种Open的心态确实让我获得了益处。
之前,我对盛大的了解不深,只认为盛大是一个网游公司。我个人从未有从事网游行业的打算(在等Google中国的Offer期间,就有猎头告诉我说有外资希望成立网游公司,并问我是否愿意做CEO的角色,我一口回绝),也没有想过投简历给盛大。当盛大因为朋友推荐而找到我时,我收集了一下盛大的资料,特别留意到一条,就是“盛大2004年收购起点文学网”,然后再发现红袖添香、晋江文学等网站都是盛大旗下文学网站。我立即对盛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我看来,一个网游公司会想着去收购文学站点,以此控制创意的源头,老板做事方式是很有独到之处的。于是,我面试了盛大,也就是如今我就职的机构 —— 盛大创新院。这,就是我做出的第五个重要选择。
盛大创新院不同于许多知名公司的研究院。它之所以叫创新院,是因为这个机构Focus在产品上,其理念类似于金山实验室,是一个新产品孵化的机构,而不是以技术研究为主的机构。与金山实验室不同的地方在于,这个机构是基于盛大高层战略布局上的设定,而不像金山实验室,仅仅来源于一个中层员工的想法。这导致两者最终所能获得的支持力度大不相同。新产品孵化和投资很像,短期来说都是烧钱的机构,如果没有公司战略的贯彻,最终只能是关门的结局,这是我用自己的血泪证明过的事情。
陈天桥说过一句话(至今挂在盛大网站的首页):一切的商业模式,本质上只有一个,最高的工资给最优秀的人才,最优秀的人才创造最大的价值!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盛大是一个投资公司,不只是对外有众多的投资项目,创新院本质上也是对内面向公司员工的创业投资。通过创新院,盛大鼓励员工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产品,进而帮助盛大目前布局的子公司业务的成长;或者将创新孵化为盛大旗下独立的子公司,而员工成为这个子公司的创始团队,持有该子公司的股权。
许多朋友问我到盛大创新院后的感想,我总回答,不管未来是什么样,我无悔于我的选择。因为在这里已经学到了我这辈子最重要的两堂课,一是做事的胸襟气魄,二是如何做产品的思路。
对我来说,继续待在盛大创新院的理由同样有二:一是我想做的金山实验室在这里真的可以做起来,而且构想只会比我当初想得更加丰满,更加切合实际。二是我可以继续做我的存储产品,把它当作我要做很久很久的事业。
作者简介:
许式伟,目前任职于盛大创新院。致力于改善国内的创业环境。前金山技术总监,WPS Office 2005首席架构师,开源爱好者,发布有Boost Memory、StdExt、TPL、WinxGui、DocX 等开源项目。技术关注领域:分布式存储、网络操作系统、Erlang风格编程与最佳服务端编程实践、搜索引擎等。
(本文来自《程序员》杂志10年08期)
《程序员》10月刊最新上市:http://www.programmer.com.cn/4128/
《程序员》订阅:http://dingyue.programmer.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