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组交换之兴:1961 - 1972
昔时,电话网为天下通信之主宰,其以电路交换之术,使语音恒速传于发收之间。然至20世纪60年代,计算机之重要日增,分时计算机亦现于世。
彼时,智者思虑如何将计算机相连,使地理分布之用户共享其能。用户之流量,多具突发之性,如发一令于远机,继而静待其应,或思其答。
当此之时,天下有三组智者,各自发明分组交换之术,以代电路交换,使之更效更健。此三组互不相知,然皆以分组交换为基,奠定今日因特网之基石。
首倡此术者,乃麻省理工学院(MIT)之研究生Leonard Kleinrock,其以排队论,证分组交换处理突发流量之效。
1964年,兰德公司之Paul Baran,亦研分组交换,以传安全语音于军用网络;同时,英国国家物理实验室(NPL)之Donald Davies与Roger Scantlebury,亦探此术。
MIT、兰德与NPL之工,虽为因特网之基,然其成亦历经“边建边证”之史。J. C. R. Licklider与Lawrence Roberts,皆Kleinrock之同僚,后领美国高级研究计划署(ARPA)之计算机科学计划。Roberts公布ARPAnet之总体计划,此乃首个分组交换计算机网络,为今日公共因特网之祖。1969年劳动节,首台分组交换机装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余三台亦相继装于斯坦福研究院(SRI)、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UC Santa Barbara)与犹他大学。至1969年年底,此初生之网已有四节点。Kleinrock忆曰,此网初用,乃自UCLA至SRI执行远程注册,然致系统崩溃。
至1972年,ARPAnet已扩至约15节点,Robert Kahn首展于众。此时,首台主机至主机协议——网络控制协议(NCP)成,端至端协议亦现,应用程序得以运行。同年,Ray Tomlinson编首个电子邮件程序,因特网之史,自此而兴。
此段历史,虽为技术之演进,然亦蕴含智者之智慧与探索之精神。分组交换之术,犹如仙家之妙法,使信息如云般流动,连接四海,通达八方。今日之因特网,虽已繁盛,然其初生之景,犹令人神往。
初时,ARPAnet 乃单一之封闭网络。
欲与 ARPAnet 之主机通信,主机必与他方 ARPAnet IMP 实连。20 世纪 70 年代早中期,除 ARPAnet 外,分组交换网络纷出:ALOHAnet 乃微波之网,连夏威夷诸大学 [Abramson 1970],亦联 DARPA 之分组卫星 [RFC 829] 与分组无线电网 [Kahn 1978];Telenet 为 BBN 之商用分组交换网,基 ARPAnet 之术;Louis Pouzin 领 Cyclades,乃法兰西一分组交换之网 [Think 2012];更有 Tymnet、GE 信息服务网等分时之网,及 20 世纪 60 年代后期与 70 年代初期类此之网 [Schwartz 1977];IBM 之 SNA(1966 - 1974),与 ARPAnet 并世而存 [Schwartz 1977]。
网络之数渐增。
后人观之,研制联网络之架构,时机已熟。
互联网络之先驱事功,得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DARPA)之助,由 Vinton Cerf 与 Robert Kahn [Cerf 1974] 成之,本质乃创网络之网络,“internetting”一词,即述此功。
TCP 早期版本与今迥异。其架构之则,现于 TCP 中。然早期 TCP 合端系统重传之可靠按序数据传递(今 TCP 仍存之)与转发之能(今由 IP 行之)。TCP 早期实验,及悟不可靠、非流控、端到端传递服务于分组语音等用之要,致 IP 自 TCP 分出,且研 UDP 之协议。今之三因特网要协议——TCP、UDP 与 IP,至 20 世纪 70 年代末,概念上已竟。
除 DARPA 之因特网研究外,他般重要网络诸事亦在进行。
于夏威夷,Norman Abramson 研 ALOHAnet,此为分组无线电之网,使岛上多远站互通。ALOHA 协议 [Abramson 1970] 乃首多路访问之协议,允地理分布之用户共单一广播通信之媒(一无线电频)。
Metcalfe 与 Boggs 基 Abramson 之多路访问协议,研以太网协议 [Met - calfe 1976],用于有线共享广播之网。
饶有趣者,Metcalfe 与 Boggs 之以太网协议,为联多 PC、打印机与共享磁盘之需所激 [Parkins 1994]。
于 PC 革命与网络勃兴之 25 载前,二人已奠今日 PC 联网之基。
至20世纪70年代末,约二百主机与ARPAnet相连。
及80年代末,连于公共因特网之主机达十万之数。彼时,公共因特网乃网络之盟,状甚类今之因特网。20世纪80年代,实乃联网主机数目剧增之期。
此增长之势,由数项显著成果推动。BITNET为美国东北部数所大学,供电子邮件与文件传输之务。CSNET(计算机科学网)立,将未接入ARPAnet之大学研究者相连。
1986年,NSFNET立,NSFNET之初,速率为56kbps,至80年代末,其主干运行速率达1.5Mbps,成连接区域网络之基本主干。
于ARPAnet社群,今之因特网体系结构诸多终末部分,渐次明晰。1983年1月1日,TCP/IP为ARPAnet新标主机协议,正式部署,代NCP。自NCP迁于TCP/IP,乃标志性之事,当日,诸主机皆被令转至TCP/IP。
80年代后期,TCP有重要扩展,以成基于主机之拥塞控制。且研DNS(域名系统),可将人可读之因特网名(如gaia.umass.edu),映于32比特之IP地址[RFC1034]。
20世纪80年代初,ARPAnet(大多为美国之成果)发展之际,法兰西启Minitel项目。此项目基于数据网络,欲入千家万户,由公共核心交换网络、Minitel服务器与内置低速调制解调器之廉价终端构成。
1984年,Minitel大获成功,彼时法国政府向需之住户,免费发一Minitel终端。Minitel站点,有免费者(如电话目录站点),亦有专用者,专用站点依用户使用情况收费。
20世纪90年代中期,Minitel鼎盛,提供超两万种服务,涵盖从家庭银行至特殊研究数据库之广域范畴。Minitel于法国家庭存续十数年后,方渐被美国人所说之因特网代。
至 20 世纪 90 年代,ARPAnet 已然无存,NSFNET 亦于 1995 年退役。彼时,NSFNET 主干之流量,转由商业因特网服务供应商负载。
此际,万维网(World Wide Web)应用程序横空出世,乃 20 世纪 90 年代之要事。其携因特网入数百万家庭与商企之中。
Web 为一平台,引入并配置百余种新应用。诸如搜索之谷歌、Bing;因特网商务之亚马逊、eBay;及社交网络之脸书等,今皆习以为常。
Web 由 Tim Berners - Lee 于 1989 - 1991 年间,在 CERN 所创。其灵感溯源于 20 世纪 60 年代 Ted Nelson 之理念,及超文本早期之功。
HTML、HTTP、Web 服务器与浏览器之初版,为 Web 之四大关键。
1993 年前后,约二百台 Web 服务器运行,此乃当时 Web 服务器之冰山一角。随后,具 GUI 接口之 Web 浏览器问世。
Marc Andreesen 与 Jim Clark 共创 Mosaic Communications 公司,即后之 Netscape 通信公司。1995 年,莘莘学子每日以 Netscape 浏览器畅游网络。
未几,微软亦开发浏览器,遂启浏览器之争,微软终胜。
20 世纪 90 年代后五年,主流公司与初创之企,共创海量因特网产品与服务,因特网自此飞速发展、创新不止。
至 2000 年,因特网已支撑数百流行应用,含电子邮件、Web(浏览与商务)、即时通信、MP3 对等文件共享(由 Napster 开创)等。
1995 - 2001 年,因特网于金融市场亦风云变幻。数以百计之因特网初创公司,借首次公开募股(IPO)于股市崛起。
部分公司市值数十亿,却无主要营收之道。2000 - 2001 年,诸多公司倒闭。然亦有谷歌、雅虎、eBay 等,成因特网界之大赢家。
廿一世纪之初廿载,或无他术,能较因特网及与之相连之智能手机,为世带来更巨变革者。
网络创新,疾若奔雷,于接入网与网络主干之处,布更快路由器,达更高传输速率。
自 2000 年始,家庭宽带因特网接入,踊跃部署
。既有电缆调制解调器、DSL,复有光纤到户,乃至今之 5G 固定式无线,此皆于 1.2 节论及。如此高速因特网,为琳琅视频应用,造其契机。
有 YouTube 之用户自创视频分发,Netflix 之影视节目按需而流,更有 Skype、FaceTime、Google Hangouts 等多人视频会议之属。
高速无线接入,日愈广布。使移动之际,亦得持续连接,催生新型定位应用,如 Yelp、Tinder、Waz 之类。2011 年,与因特网相连之无线设备数量,超于有线。
高速无线,为手持计算机(iPhone、安卓手机、iPad 等)接入因特网,铺就坦途,此等手持计算机,可常且无拘接入。
脸书、Instagram、Twitter、微信等在线社交网络,于因特网之上,构宏大人际之网。用以传讯及分享照片,诸多因特网用户,今多“栖居”于一或多个社交网络。
且借 API,为移动支付、分布式游戏等新型联网应用,创其平台。
谷歌、微软等,于全球数据中心,布其专用网络。此等网络,不仅连其各处数据中心,更借与较低层 ISP 对等连接,尽可能绕开因特网。
是以谷歌几可即时呈搜索结果,供电子邮件访问,仿若其设备运行于自属计算机中。
诸多因特网应用,如电子邮件、Web 托管等,已迁于“云”。亚马逊 EC2、微软 Azure、阿里云等云公司,不仅可为应用供可扩之计算与存储环境,亦可为应用供对高性能专用网络之隐含访问。
于本节之中,涉猎甚广,所见者,乃构成因特网及寻常计算机网络之诸般软硬件也。
始自网络边缘,观端系统与应用程序,以及其为应用程序所供之运输服务。亦察接入网中链路层之技术,与夫物理媒介。
继而深入网络核心,探究分组交换与电路交换此二基本之法,且论其长短优劣,又探电信因特网之结构,知其由高层与低层 ISP 所成之等级架构,可使网络拓展至数以千计之规模。
其后,钻研计算机网络领域数重要主题。首究分组交换网中时延、吞吐量与丢包之因。构传输时延、传播时延、排队时延及吞吐量之简易定量模型,于本节课后习题多处用之。
复研协议分层与服务模型,以及网络中关键之体系结构原则,此二者将于本栏目屡被征引。
亦概述当今因特网中盛行之安全攻击,以计算机网络简史作结。
第 1 节实涉大量背景知识,若有不解之处,切莫心急。
后续诸节,将重顾此等概念,且详加研习。冀君学毕本节,对构建网络之众多元素更为敏锐,于网络词汇愈发精通(不妨常回顾本节),深造网络之心愈切。此亦为本栏目其余篇节之要务也。
仙典总纲:从零至巅:逆向爬虫之道 0_0-CSDN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