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TP与链路聚合技术

MSTP(多生成树协议)

简介

MSTP(多生成树协议)是Spanning Tree Protocol(STP)的改进版,支持网络中使用多条生成树,并根据用户需求限制生成树间的路径。MSTP将多个VLAN映射到一棵生成树上,允许在拓扑不变的情况下使用多条路径,提高了网络的可用性和带宽利用率。

核心概念

  • 实例(Instance):一个或多个VLAN的集合。一个交换网络可针对一个实例创建一棵树,提高链路利用率,避免树过多造成资源浪费。

  • Instance id:12位二进制构成,取值范围0 - 4094。Instance0默认存在,初始时所有VLAN属于Instance0。在BPDU的BID中,优先级前4位用于标识,后12位(拓展系统ID)在802.1S中用于放置Instance id,区分不同树形结构的BPDU。

  • 域(Region):MST域。大规模交换网络可划分多个MST域,每个域单独创建实例和树形结构;小型网络可在一个MST域中。

  • Region name和Revision level:域名和修订等级,用于MST域的识别和兼容性。

配置步骤

  1. 激活生成树:华为设备默认激活,可执行[sw1]stp enable确保生成树激活。

  2. 选择生成树协议:华为设备默认使用MSTP,可通过[sw1]stp mode mstp明确指定。

  3. 配置MST域

    • 进入MST域配置模式:[sw1]stp region-configuration

    • 设置域名:[sw1-mst-region]region-name aa

    • 设置修订等级:[sw1-mst-region]revision-level 1

    • 定义实例和VLAN映射:[sw1-mst-region]instance 1 vlan 1 to 5[sw1-mst-region]instance 2 vlan 6 to 10

    • 激活配置:[sw1-mst-region]active region-configuration

  4. 配置根桥和备份根桥[sw1]stp instance 1 root primary设置实例1的主根桥,[sw1]stp instance 2 root secondary设置实例2的备份根桥。

优点

  • 高可用性:采用多生成树技术,提高网络的容错能力,保证网络可靠性及可用性。

  • 灵活性:支持将多个VLAN映射到一颗生成树中,支持多路径转发,更加灵活,可以根据业务需求任意设置生成树。

  • 带宽利用率高:MSTP在保证冗余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多条链路增大了带宽利用率。

缺点

  • 配置复杂:相较于普通的单生成树协议,多重生成树需要复杂的配置和维护。

  • 带宽调整能力差:MSTP传输以太网业务时带宽应为虚容器的整数倍,带宽调整能力较差。

应用场景

MSTP技术在企业网络、数据中心、城域网等场景中广泛应用。它可以实现IP路由设备多种速率等级的业务汇聚或直接接入,支持业务汇聚调度,综合承载,具有良好的生存性。

链路聚合

简介

链路聚合将多个物理接口逻辑上捆绑成一个逻辑接口(聚合链路),在华为设备中称作Eth-trunk链路,物理链路称作成员链路。其目的是在不提升硬件的情况下,叠加链路带宽。

静态与动态聚合

链路聚合分为静态和动态两种:

  • 静态聚合(SAL):无需协议交互,手动配置即可实现链路捆绑,适合对协议开销敏感的场景。

  • 动态聚合(LACP):基于LACP协议,能自动协商聚合,通过发送LACPDU与对端交互信息,实现链路动态聚合和解聚合,确保网络链路高效利用和高可用性。

条件

  • 聚合链路的所有成员接口需传输速率、双工模式、接口类型、PVID、允许列表相同。

  • 聚合接口的成员接口两端必须在同一设备上,不能跨设备聚合。

配置

  1. 创建聚合接口[sw1]interface Eth-Trunk 0创建Eth-Trunk0接口。

  2. 将物理接口划入聚合接口:在聚合接口配置模式下,[sw1-Eth-Trunk0]trunkport GigabitEthernet 0/0/2;或在物理接口配置模式下,[sw2-GigabitEthernet0/0/1]eth-trunk 0

负载分担

支持基于数据包和数据流的负载分担。华为设备默认采用基于数据流的负载分担,且默认基于源目IP区分数据流。

优点

  • 增加带宽:聚合后的逻辑接口带宽等于聚合前各物理接口带宽之和。

  • 提高可靠性:当某条活动链路出现故障时,流量可以切换到其他可用的成员链路上,从而提高链路聚合接口的可靠性。

  • 负载分担:在一个链路聚合组内,可以实现在各成员活动链路上的负载分担。

缺点

  • 配置复杂度较高:链路聚合的配置和维护需要一定的技术知识和经验。

  • 成员接口要求严格:参与聚合的物理接口需具有相同的速率和介质。

应用场景

链路聚合技术广泛应用于数据中心、企业网络、广域网等场景。在数据中心,可以提升服务器与交换机之间的带宽,确保高可用性;在企业网络,可以实现核心交换机与接入交换机之间的冗余连接;在广域网,通过聚合多条物理链路,提升广域网连接的带宽和可靠性。

你可能感兴趣的:(运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