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nt-face { font-family: "Arial"; }@font-face { font-family: "Courier New"; }@font-face { font-family: "New York"; }@font-face { font-family: "Wingdings"; }@font-face { font-family: "宋体"; }@font-face { font-family: "Cambria Math"; }@font-face { font-family: "@宋体"; }@font-face { font-family: "Calibri"; }@font-face { font-family: "Cambria"; }@font-face { font-family: "黑体"; }@font-face { font-family: "@黑体"; }@font-face { font-family: "Arial Black"; }@font-face { font-family: "隶书"; }@font-face { font-family: "Menlo-Regular"; }@font-face { font-family: "TimesNewRoman"; }@font-face { font-family: "@隶书"; }p.MsoNormal, li.MsoNormal, div.MsoNormal { margin: 0cm 0cm 0.0001pt; text-align: justify; font-size: 10.5pt;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h1 { margin: 17pt 0cm 16.5pt;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240%; page-break-after: avoid; font-size: 22pt;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h2 { margin: 13pt 0cm;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3%; page-break-after: avoid; font-size: 16pt; font-family: Arial; }h3 { margin: 0cm 0cm 0.0001pt 36pt;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36pt; line-height: 125%; page-break-after: avoid; font-size: 10.5pt; font-family: 宋体; font-weight: normal; }h4 { margin: 0cm 0cm 0.0001pt 43.2pt;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43.2pt; line-height: 125%; page-break-after: avoid; font-size: 10.5pt; font-family: Arial; font-weight: normal; }h5 { margin: 0cm 0cm 0.0001pt 50.4pt;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50.4pt; line-height: 125%; page-break-after: avoid; font-size: 10.5pt; font-family: 宋体; font-weight: normal; }h6 { margin: 12pt 0cm 3.2pt;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33%; page-break-after: avoid; font-size: 12pt; font-family: Arial; }p.MsoHeading7, li.MsoHeading7, div.MsoHeading7 { margin: 12pt 0cm 3.2pt 64.8pt;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64.8pt; line-height: 133%; page-break-after: avoid; font-size: 12pt; font-family: 宋体; font-weight: bold; }p.MsoHeading8, li.MsoHeading8, div.MsoHeading8 { margin: 12pt 0cm 3.2pt 72pt;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72pt; line-height: 133%; page-break-after: avoid; font-size: 12pt; font-family: Arial; }p.MsoHeading9, li.MsoHeading9, div.MsoHeading9 { margin: 12pt 0cm 3.2pt 79.2pt;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79.2pt; line-height: 133%; page-break-after: avoid; font-size: 10.5pt; font-family: Arial; }p.MsoIndex1, li.MsoIndex1, div.MsoIndex1 { margin: 7.8pt 0cm 5pt; text-align: justify; font-size: 10.5pt;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p.MsoToc1, li.MsoToc1, div.MsoToc1 { margin: 0cm 0cm 0.0001pt;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25%; font-size: 10.5pt; font-family: 宋体; }p.MsoToc2, li.MsoToc2, div.MsoToc2 { margin: 0cm 0cm 0.0001pt 21pt;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25%; font-size: 10.5pt; font-family: 宋体; }p.MsoToc3, li.MsoToc3, div.MsoToc3 { margin: 0cm 0cm 0.0001pt 42pt; text-align: justify; font-size: 10.5pt;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p.MsoNormalIndent, li.MsoNormalIndent, div.MsoNormalIndent { margin: 0cm 0cm 0.0001pt;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1pt; line-height: 125%; font-size: 10.5pt; font-family: 宋体; }p.MsoHeader, li.MsoHeader, div.MsoHeader { margin: 0cm 0cm 0.0001pt;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2pt; border: medium none; padding: 0cm; font-size: 9pt; font-family: 宋体; }p.MsoFooter, li.MsoFooter, div.MsoFooter { margin: 0cm 0cm 0.0001pt; line-height: 12pt; font-size: 9pt; font-family: 宋体; }p.MsoIndexHeading, li.MsoIndexHeading, div.MsoIndexHeading { margin: 0cm 0cm 0.0001pt; text-align: justify; font-size: 10.5pt;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p.MsoTitle, li.MsoTitle, div.MsoTitle { margin: 12pt 0cm 3pt; text-align: center; font-size: 16pt; font-family: Cambria; font-weight: bold; }p.MsoBodyTextIndent, li.MsoBodyTextIndent, div.MsoBodyTextIndent { margin: 0cm 0cm 6pt;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17.3pt; font-size: 10.5pt; font-family: 宋体; }p.MsoDate, li.MsoDate, div.MsoDate { margin: 0cm 0cm 0.0001pt;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8pt; font-size: 10.5pt; font-family: 黑体; }a:link, span.MsoHyperlink { color: blue;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a:visited, span.MsoHyperlinkFollowed { color: purple;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p.MsoDocumentMap, li.MsoDocumentMap, div.MsoDocumentMap { margin: 0cm 0cm 0.0001pt; text-align: justify; font-size: 9pt; font-family: 宋体; }p.MsoPlainText, li.MsoPlainText, div.MsoPlainText { margin: 0cm 0cm 0.0001pt;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25%; font-size: 10.5pt; font-family: 宋体; }span.a { font-family: 宋体; }span.a0 { font-family: 宋体; }p.a1, li.a1, div.a1 { margin: 32pt 0cm 28pt; text-align: center; background: none repeat scroll 0% 0% white; font-size: 16pt; font-family: 黑体; }span.a2 { font-family: 宋体; }p.a3, li.a3, div.a3 { margin: 0cm -43.7pt 0.0001pt 0cm;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1pt; font-size: 10.5pt; font-family: Arial; letter-spacing: 1pt; font-weight: bold; }p.a4, li.a4, div.a4 { margin: 0cm 0cm 0.0001pt;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10pt; font-size: 10.5pt; font-family: 宋体; }p.a5, li.a5, div.a5 { margin: 0cm 0cm 12pt; text-align: center; font-size: 24pt; font-family: "Arial Black"; font-weight: bold; }p.a6, li.a6, div.a6 { margin: 0cm 0cm 0.0001pt;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4pt; line-height: 150%; font-size: 10.5pt; font-family: 宋体; }p.a7, li.a7, div.a7 { margin: 0cm 0cm 0.0001pt; font-size: 12pt;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p.a8, li.a8, div.a8 { margin: 0cm 0cm 0.0001pt;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1pt; page-break-after: avoid; font-size: 12pt;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position: relative; top: -10pt; }p.a9, li.a9, div.a9 { margin: 10.5pt 0cm 0.0001pt 24pt;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0cm; line-height: 150%; page-break-after: avoid; font-size: 10.5pt; font-family: 宋体; font-weight: bold; }p.aa, li.aa, div.aa { margin: 0cm 0cm 0.0001pt; font-size: 10.5pt;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font-weight: bold; }p.ab, li.ab, div.ab { margin: 10.5pt 0cm 0.0001pt 24pt;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0cm; line-height: 150%; page-break-after: avoid; font-size: 10.5pt; font-family: Arial; font-weight: bold; font-style: italic; }p.remark, li.remark, div.remark { margin: 12pt 0cm 0.0001pt 2cm; font-size: 10pt; font-family: Arial; font-style: italic; }span.ac { font-family: 黑体; }span.ad { font-family: 宋体; }span.ae { font-family: Cambria; font-weight: bold; }span.af { font-family: 宋体; }.MsoChpDefault { font-size: 10pt; }div.WordSection1 { page: WordSection1; }ol { margin-bottom: 0cm; }ul { margin-bottom: 0cm; }
|
目 录
前言. 4
1.指导原则 5
2. 布局. 5
2.1. 文件布局. 6
2.2. 基本格式. 8
2.3. 对齐. 9
2.4. 空行空格. 11
2.5. 断行. 13
3. 注释. 14
4. 命名规则. 17
4.1. 基本规则. 17
4.2. 资源命名. 19
5. 变量,常量,宏与类型. 19
5.1. 变量、常量以及宏. 19
5.2. 类型. 21
6. 表达式与语句. 22
7. 函数、方法、接口. 27
8. 头文件. 28
9. 可靠性. 29
9.1. 内存使用. 29
9.2. 指针使用. 31
9.3. 类. 32
10. 断言与错误处理. 32
11. 其它补充. 33
12. 参考文档. 34
1
前 言
本规范针对于iOS的object-c开发语言。
【原则1-1】首先是为人编写程序,其次才是计算机。 |
说明:这是软件开发的基本要点,软件的生命周期贯穿产品的开发、测试、生产、用户使用、版本升级和后期维护等长期过程,只有易读、易维护的软件代码才具有生命力。
【原则1-2】保持代码的简明清晰,避免过分的编程技巧。 |
说明:简单是最美。保持代码的简单化是软件工程化的基本要求。不要过分追求技巧,否则会降低程序的可读性。
【原则1-3】编程时首先达到正确性,其次考虑效率。 |
说明:编程首先考虑的是满足正确性、健壮性、可维护性、可移植性等质量因素,最后才考虑程序的效率和资源占用。
【原则1-4】编写代码时要考虑到代码的可测试性。 |
说明:不可以测试的代码是无法保障质量的,开发人员要牢记这一点来设计、编码。实现设计功能的同时,要提供可以测试、验证的方法。
【原则1-5】函数(方法)是为一特定功能而编写,不是万能工具箱。 |
说明:方法是一个处理单元,是有特定功能的,所以应该很好地规划方法,不能是所有东西都放在一个方法里实现
【原则1-6】鼓励多加注释。 |
【原则1-7】内存空间在哪分配在哪释放。 |
程序布局的目的是显示出程序良好的逻辑结构,提高程序的准确性、连续性、可读性、可维护性。更重要的是,统一的程序布局和编程风格,有助于提高整个项目的开发质量,提高开发效率,降低开发成本。同时,对于普通程序员来说,养成良好的编程习惯有助于提高自己的编程水平,提高编程效率。因此,统一的、良好的程序布局和编程风格不仅仅是个人主观美学上的或是形式上的问题,而且会涉及到产品质量,涉及到个人编程能力的提高,必须引起大家重视。
【规则2-1-1】遵循统一的布局顺序来书写头文件。 |
说明:以下内容如果某些节不需要,可以忽略。但是其它节要保持该次序。
头文件布局:
文件头(参见“注释”一节)
#import (依次为标准库头文件、非标准库头文件)
全局宏
常量定义
全局数据类型
类定义
正例:
/***************************************************************************
* 文件引用
***************************************************************************/
/***************************************************************************
* 类引用
***************************************************************************/
/***************************************************************************
* 宏定义
***************************************************************************/
/***************************************************************************
* 常量
***************************************************************************/
/***************************************************************************
* 类型定义
***************************************************************************/
/ ***************************************************************************
* 类定义
***************************************************************************/
【规则2-1-2】遵循统一的布局顺序来书写实现文件。 |
说明:以下内容如果某些节不需要,可以忽略。但是其它节要保持该次序。
实现文件布局:
文件头(参见“注释”一节)
#import (依次为标准库头文件、非标准库头文件)
文件内部使用的宏
常量定义
文件内部使用的数据类型
全局变量
本地变量(即静态全局变量)
类的实现
正例:
/***************************************************************************
* 文件引用
***************************************************************************/
/***************************************************************************
* 宏定义
***************************************************************************/
/***************************************************************************
* 常量
***************************************************************************/
/***************************************************************************
* 类型定义
***************************************************************************/
/***************************************************************************
* 全局变量
***************************************************************************/
/***************************************************************************
* 原型
***************************************************************************/
/ ***************************************************************************
* 类特性
***************************************************************************/
@implementation ClassName
@synthesize variableName;
/ ***************************************************************************
* 类的实现
***************************************************************************/
【规则2-1-4】包含标准库头文件用尖括号 < >,包含非标准库头文件用双引号 “ ”。 |
正例:
#import <stdio.h>
#import “heads.h”
【规则2-2-1】if、else、else if、for、while、do等语句自占一行,执行语句不得紧跟其后。不论执行语句有多少都要加 { }。 |
说明:这样可以防止书写失误,也易于阅读。
正例:
if (varible1 < varible2)
{
varible1 = varible2;
}
反例:下面的代码执行语句紧跟if的条件之后,而且没有加{},违反规则。
if (varible1 < varible2) varible1 = varible2;
【规则2-2-2】定义指针类型的变量,*应放在变量前。 |
正例:
float *pfBuffer;
反例:
float* pfBuffer;
〖建议2-2-1〗源程序中关系较为紧密的代码应尽可能相邻。 |
说明:这样便于程序阅读和查找。
正例:
iLength = 10;
iWidth = 5; // 矩形的长与宽关系较密切,放在一起。
StrCaption = “Test”;
反例:
iLength = 10;
strCaption = “Test”;
iWidth = 5;
【规则2-3-1】 禁止使用TAB键,必须使用空格进行缩进。缩进为4个空格。 |
说明:消除不同编辑器对TAB处理的差异,有的代码编辑器可以设置用空格代替TAB键。
【规则2-3-2】程序的分界符‘{’和‘}’应独占一行并且位于同一列,同时与引用它们的语句左对齐。{ }之内的代码块使用缩进规则对齐。 |
说明:这样使代码便于阅读,并且方便注释。
do while语句和结构的类型化时可以例外,while条件和结构名可与 } 在同一行。
正例:
(void)Function:(int)iVar
{ // 独占一行并与引用语句左对齐。
while (condition)
{
doSomething(); // 与{ }缩进4格
}
}
反例:
void Function(int iVar){
while (condition){
DoSomething();
}}
【规则2-3-3】结构型的数组、多维的数组如果在定义时初始化,按照数组的矩阵结构分行书写。 |
正例:
int aiNumbers[4][3] =
{
1, 1, 1,
2, 4, 8,
3, 9, 27,
4, 16, 64
}
【规则2-3-4】相关的赋值语句等号对齐。 |
正例:
tPDBRes.wHead = 0;
tPDBRes.wTail = wMaxNumOfPDB - 1;
tPDBRes.wFree = wMaxNumOfPDB;
tPDBRes.wAddress = wPDBAddr;
tPDBRes.wSize = wPDBSize;
〖建议2-3-1〗在switch语句中,每一个case分支和default要用{ }括起来,{ }中的内容需要缩进。 |
说明:使程序可读性更好。
正例:
switch (iCode)
{
case 1:
{
DoSomething(); // 缩进4格
break;
}
case 2:
{ // 每一个case分支和default要用{}括起来
DoOtherThing();
break;
}
… // 其它case分支
default:
{
DoNothing();
break;
}
}
【规则2-4-1】函数(方法)块之间使用两个空行分隔。 |
说明:空行起着分隔程序段落的作用。适当的空行可以使程序的布局更加清晰。
正例:
(void)hey
{
[hey实现代码]
}
// 空一行
// 空一行
(void)ack
{
[ack实现代码]
}
反例:
void Foo::Hey(void)
{
[Hey实现代码]
}
void Foo::Ack(void)
{
[Ack实现代码]
}
// 两个函数的实现是两个逻辑程序块,应该用空行加以分隔。
【规则2-4-2】一元操作符如“!”、“~”、“++”、“--”、“*”、“&”(地址运算符)等前后不加空格。“[]”、“.”、“->”这类操作符前后不加空格。 |
正例:
!bValue
~iValue
++iCount
*strSource
&fSum
aiNumber[i] = 5;
tBox.dWidth
tBox->dWidth
【规则2-4-3】多元运算符和它们的操作数之间至少需要一个空格。 |
正例:
fValue = fOldValue;
fTotal + fValue
iNumber += 2;
【规则2-4-4】关键字之后要留空格。 |
说明:if、for、while等关键字之后应留一个空格再跟左括号‘(’,以突出关键字。
【规则2-4-5】函数名之后不要留空格。 |
说明:函数名后紧跟左括号‘(’,以与关键字区别。
【规则2-4-6】方法名与形参不能留空格,返回类型与方法标识符有一个空格。 |
说明:方法名后紧跟’:’,然后紧跟形参, 返回类型’(‘与’-‘之间有一个空格。
正例:
-凵(BOOL)shouldAutorotateToInterfaceOrientation:(UIInterfaceOrientation)interfaceOrientation
{
// Return YES for supported orientations.
return (interfaceOrientation == UIInterfaceOrientationPortrait);
}
【规则2-4-7】‘(’向后紧跟,‘)’、‘,’、‘;’向前紧跟,紧跟处不留空格。‘,’之后要留空格。‘;’不是行结束符号时其后要留空格。 |
正例:
例子中的凵 代表空格。
for凵(i凵=凵0;凵i凵<凵MAX_BSC_NUM;凵i++)
{
DoSomething(iWidth,凵iHeight);
}
【规则2-4-8】注释符与注释内容之间要用一个空格进行分隔。 |
正例:
/* 注释内容 */
// 注释内容
反例:
/*注释内容*/
//注释内容
【规则2-5-1】长表达式(超过80列)要在低优先级操作符处拆分成新行,操作符放在新行之首(以便突出操作符)。拆分出的新行要进行适当的缩进,使排版整齐。 |
说明:条件表达式的续行在第一个条件处对齐。
for循环语句的续行在初始化条件语句处对齐。
函数调用和函数声明的续行在第一个参数处对齐。
赋值语句的续行应在赋值号处对齐。
正例:
if ((iFormat == CH_A_Format_M)
&& (iOfficeType == CH_BSC_M)) // 条件表达式的续行在第一个条件处对齐
{
doSomething();
}
for (long_initialization_statement;
long_condiction_statement; // for循环语句续行在初始化条件语句处对齐
long_update_statement)
{
doSomething();
}
// 函数声明的续行在第一个参数处对齐
BYTE ReportStatusCheckPara(HWND hWnd,
BYTE ucCallNo,
BYTE ucStatusReportNo);
// 赋值语句的续行应在赋值号处对齐
fTotalBill = fTotalBill + faCustomerPurchases[iID]
+ fSalesTax(faCustomerPurchases[iID]);
【规则2-5-2】函数(方法)声明时,类型与名称不允许分行书写。 |
正例:
extern double FAR CalcArea(double dWidth, double dHeight);
反例:
extern double FAR
CalcArea(double dWidth, double dHeight);
注释有助于理解代码,有效的注释是指在代码的功能、意图层次上进行注释,提供有用、额外的信息,而不是代码表面意义的简单重复。
【规则3-1】C语言的注释符为“/* … */”。C++语言中,多行注释采用“/* … */”,单行注释采用“// …”。 |
〖建议3-1〗不管多行还是单行,采用注释符“/* … */”。 |
【规则3-2】一般情况下,源程序有效注释量必须在30%以上。 |
说明:注释的原则是有助于对程序的阅读理解,注释不宜太多也不能太少,注释语言必须准确、易懂、简洁。有效的注释是指在代码的功能、意图层次上进行注释,提供有用、额外的信息。
【规则3-3】注释使用中文。 |
说明:对于特殊要求的可以使用英文注释,如工具不支持中文或国际化版本时。
【规则3-4】文件头部必须进行注释,包括:.h文件、.c文件、.m文件、.inc文件、.def文件、编译说明文件.cfg等。 |
说明:注释必须列出:版权信息、文件标识、内容摘要、版本号、作者、完成日期、修改信息等。修改记录部分建议在代码做了大修改之后添加修改记录。备注:文件名称,内容摘要,作者等部分一定要写清楚。
正例:
下面是文件头部的中文注释:
/*********************************************************************
* 版权所有 (C)2011中兴软件技术(南昌)有限公司
*
* 文件名称: // 文件名
* 文件标识: // 见配置管理计划书
* 内容摘要: // 简要描述本文件的内容,包括主要模块、函数及其功能的说明
* 其它说明: // 其它内容的说明
* 当前版本: // 输入当前版本
* 作 者: // 输入作者名字及单位
* 完成日期: // 输入完成日期,例:2011年11月29日
* 修改记录1:// 修改历史记录,包括修改日期、修改者及修改内容
* 修改日期:
* 版 本 号://或版本号
* 修 改 人:
* 修改内容://修改原因以及修改内容说明
* 修改记录2:…
**********************************************************************/
【规则3-5】方法头部应进行注释,列出:函数的目的/功能、输入参数、输出参数、返回值、访问和修改的表、修改信息等,除了函数(方法)名称和功能描述必须描述外,其它部分建议写描述。 |
说明:注释必须列出:函数名称、功能描述、输入参数、输出参数、返 回 值、修改信息等。备注:方法名称、功能描述要正确描述。
正例:
/***********************************************************************
* 方法名称: // 方法名称
* 功能描述: // 方法功能、性能等的描述
* 输入参数: // 输入参数说明,包括每个参数的作用、取值说明及参数间关系
* 输出参数: // 对输出参数的说明。
* 返 回 值: // 方法返回值的说明
* 其它说明: // 其它说明
***********************************************************************/
【规则3-6】注释应与其描述的代码相近,对代码的注释应放在其上方或右方(对单条语句的注释)相邻位置,不可放在下面,如放于上方则需与其上面的代码用空行隔开。 |
说明:在使用缩写时或之前,应对缩写进行必要的说明。
正例:
如下书写比较结构清晰
/* 获得子系统索引 */
iSubSysIndex = aData[iIndex].iSysIndex;
/* 代码段1注释 */
[ 代码段1 ]
/* 代码段2注释 */
[ 代码段2 ]
反例1:
如下例子注释与描述的代码相隔太远。
/* 获得子系统索引 */
iSubSysIndex = aData[iIndex].iSysIndex;
反例2:
如下例子注释不应放在所描述的代码下面。
iSubSysIndex = aData[iIndex].iSysIndex;
/* 获得子系统索引 */
反例3:
如下例子,显得代码与注释过于紧凑。
/* 代码段1注释 */
[ 代码段1 ]
/* 代码段2注释 */
[ 代码段2 ]
【规则3-7】全局变量要有详细的注释,包括对其功能、取值范围、访问信息及访问时注意事项等的说明。 |
正例:
/*
* 变量作用说明
* 变量值说明
*/
BYTE g_ucTranErrorCode;
【规则3-8】注释与所描述内容进行同样的缩排。 |
说明:可使程序排版整齐,并方便注释的阅读与理解。
正例:
如下注释结构比较清晰
- (int)doSomething
{
/* 代码段1注释 */
[ 代码段1 ]
/* 代码段2注释 */
[ 代码段2 ]
}
反例:
如下例子,排版不整齐,阅读不方便;
int DoSomething(void)
{
/* 代码段1注释 */
[ 代码段1 ]
/* 代码段2注释 */
[ 代码段2 ]
}
〖建议3-2〗尽量避免在注释中使用缩写,特别是不常用缩写。 |
说明:在使用缩写时,应对缩写进行必要的说明。
好的命名规则能极大地增加可读性和可维护性。同时,对于一个有上百个人共同完成的大项目来说,统一命名约定也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本章对程序中的所有标识符(包括变量名、常量名、函数名、类名、结构名、宏定义等)的命名做出约定。
【规则4-1】标识符要采用英文单词或其组合,便于记忆和阅读,切忌使用汉语拼音来命名。 |
说明:标识符应当直观且可以拼读,可望文知义,避免使人产生误解。程序中的英文单词一般不要太复杂,用词应当准确。
【规则4-2】严格禁止使用连续的下划线,下划线也不能出现在标识符头或结尾(预编译开关除外)。 |
说明: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使程序易读。因为 variable_name 和 variable__name 很难区分,下划线符号‘_’若出现在标识符头或结尾,容易与不带下划线‘_’的标识符混淆。
【规则4-3】程序中不要出现仅靠大小写区分的相似的标识符。 |
【规则4-4】宏、常量名都要使用大写字母, 用下划线 ‘_’ 分割单词。预编译开关的定义使用下划线 ‘_’ 开始。 |
正例:如 DISP_BUF_SIZE、MIN_VALUE、MAX_VALUE 等等。
【规则4-5】程序中局部变量不要与全局变量重名。 |
说明:尽管局部变量和全局变量的作用域不同而不会发生语法错误,但容易使人误解。
【规则4-6】使用一致的前缀来区分变量的作用域。 |
说明:变量活动范围前缀规范如下(少用全局变量):
g_ : 全局变量
s_ : 模块内静态变量
空 : 局部变量不加范围前缀
【规则4-7】方法名用小写字母开头的单词组合而成。 |
说明:方法名力求清晰、明了,通过方法名就能够判断方法的主要功能。方法名中不同意义字段之间不要用下划线连接,而要把每个字段的首字母大写以示区分。方法命名采用大小写字母结合的形式,但专有名词不受限制。
【规则4-8】类中的属性以小写字母m_开头。 |
说明:参考匈牙利命名规则,常见的简写如下:
整型 n
指针 p
字符串 str
布尔 b
字符 c
函数 fn
正例:
@interface CMainMenu
{
int m_nWidth;
NString *m_strName;
BOOL m_bCheck;
}
〖建议4-1〗尽量避免名字中出现数字编号,如Value1、Value2等,除非逻辑上的确需要编号。 |
〖建议4-2〗标识符前最好不加项目、产品、部门的标识。 |
说明: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代码的可重用性。
● 字符串:以“IDS_”开头,如:IDS_VIEW
● 图片:以“IDB_”开头,如:IDB_COREICON
变量、常量和数据类型是程序编写的基础,它们的正确使用直接关系到程序设计的成败,变量包括全局变量、局部变量和静态变量,常量包括数据常量和指针常量,类型包括系统的数据类型和自定义数据类型。本章主要说明变量、常量与类型使用时必须遵循的规则和一些需注意的建议,关于它们的命名,参见命名规则。
【规则5-1-1】一个变量有且只有一个功能,尽量不要把一个变量用作多种用途。 |
说明:一个变量只用来表示一个特定功能,不能把一个变量作多种用途,即同一变量取值不同时,其代表的意义也不同。
【规则5-1-2】循环语句与判断语句中,不允许对其它变量进行计算与赋值。 |
说明:循环语句只完成循环控制功能,if语句只完成逻辑判断功能,不能完成计算赋值功能。
正例:
do
{
[处理语句]
cInput = GetChar();
} while (cInput == 0);
反例:
do
{
[处理语句]
} while (cInput = GetChar());
【规则5-1-3】宏定义中如果包含表达式或变量,表达式和变量必须用小括号括起来。 |
说明:在宏定义中,对表达式和变量使用括号,可以避免可能发生的计算错误。
正例:
#define HANDLE(A, B) (( A ) / ( B ))
反例:
#define HANDLE(A, B) (A / B)
【规则5-1-4】宏名大写字母。 |
正例:
#define BUTTON_WIDTH (int)320
反例:
#define kButtonWidth (int)320
【规则5-1-5】宏常量要指定类型。 |
说明:不同的编译器,默认类型不一样。
正例:
#define BUTTON_WIDTH (int)320
反例:
#define BUTTON_WIDTH 320
〖建议5-1-1〗对于全局变量通过统一的函数访问。 |
说明:可以避免访问全局变量时引起的错误。
正例:
T_Student g_tStudent;
T_Student GetStudentValue(void)
{
T_Student tStudentValue;
[获取g_tStudent的访问权]
tStudentValue = g_tStudent;
[释放g_tStudent的访问权]
return tStudentValue;
}
BYTE SetStudentValue(const T_Student *ptStudentValue)
{
BYTE ucIfSuccess;
ucIfSuccess = 0;
[获取g_tStudent的访问权]
g_tStudent = *ptStudentValue ;
[释放g_tStudent的访问权]
return ucIfSuccess;
}
〖建议5-1-4〗最好不要在语句块内声明局部变量。 |
〖建议5-2-1〗结构是针对一种事务的抽象,功能要单一,不要设计面面俱到的数据结构。 |
说明:设计结构时应力争使结构代表一种现实事务的抽象,而不是同时代表多种。结构中的各元素应代表同一事务的不同侧面,而不应把描述没有关系或关系很弱的不同事务的元素放到同一结构中。
正例:
typedef struct TeacherStruct
{
BYTE aucName[8];
BYTE ucSex;
}T_Teacher;
typedef struct StudentStruct
{
BYTE ucName[8];
BYTE ucAge;
BYTE ucSex;
WORD wTeacherInd;
}T_Student;
反例:
如下结构不太清晰、合理。
typedef struct StudentStruct
{
BYTE aucName[8];
BYTE ucAge;
BYTE ucSex;
BYTE aucTeacherName[8];
BYTE ucTeacherSex;
}T_Student;
〖建议5-2-2〗内存对齐。 |
说明:合理排列结构中元素顺序,可节省空间并增加可理解性。
正例:如下形式,不仅可节省字节空间,可读性也变好了。
typedef struct ExampleStruct
{
BYTE ucValid;
BYTE ucSetFlg;
BYTE ucOther; // 保留位
T_Person tPerson;
}T_Example;
反例:如下结构中的位域排列,将占较大空间,可读性也稍差。
typedef struct ExampleStruct
{
BYTE ucValid: 1;
T_Person tPerson;
BYTE ucSetFlg: 1;
} T_Example;
表达式是语句的一部分,它们是不可分割的。表达式和语句虽然看起来比较简单,但使用时隐患比较多。本章归纳了正确使用表达式和if、for、while、goto、switch等基本语句的一些规则与建议。
【规则6-1】一条语句只完成一个功能。 |
说明:复杂的语句阅读起来,难于理解,并容易隐含错误。变量定义时,一行只定义一个变量。
正例:
int iHelp;
int iBase;
int iResult;
iHelp = iBase;
iResult = iHelp + GetValue(&iBase);
反例:
int iBase, iResult; // 一行定义多个变量
iResult = iBase + GetValue(&iBase); // 一条语句实现多个功能,iBase有两种用途。
【规则6-2】在表达式中使用括号,使表达式的运算顺序更清晰。 |
说明:由于将运算符的优先级与结合律熟记是比较困难的,为了防止产生歧义并提高可读性,即使不加括号时运算顺序不会改变,也应当用括号确定表达式的操作顺序。
正例:
if (((iYear % 4 == 0) && (iYear % 100 != 0)) || (iYear % 400 == 0))
反例:
if (iYear % 4 == 0 && iYear % 100 != 0 || iYear % 400 == 0)
【规则6-3】避免表达式中的附加功能,不要编写太复杂的复合表达式。 |
说明:带附加功能的表达式难于阅读和维护,它们常常导致错误。对于一个好的编译器,下面两种情况效果是一样的。
正例 :
aiVar[1] = aiVar[2] + aiVar[3];
aiVar[4]++;
iResult = aiVar[1] + aiVar[4];
aiVar[3]++;
反例:
iResult = (aiVar[1] = aiVar[2] + aiVar[3]++) + ++aiVar[4] ;
【规则6-4】不可将布尔变量和逻辑表达式直接与YES、NO或者1、0进行比较。 |
说明:TURE和FALSE的定义值是和语言环境相关的,且可能会被重定义的。
正例:
设bFlag 是布尔类型的变量
if (bFlag) // 表示flag为真
if (!bFlag) // 表示flag为假
反例:
设bFlag 是布尔类型的变量
if (bFlag == TRUE)
if (bFlag == 1)
if (bFlag == FALSE)
if (bFlag == 0)
【规则6-5】在条件判断语句中,当整型变量与0 比较时,不可模仿布尔变量的风格,应当将整型变量用“==”或“!=”直接与0比较。 |
正例:
if (iValue == 0)
if (iValue != 0)
反例:
if (iValue) // 会让人误解 iValue是布尔变量
if (!iValue)
【规则6-6】不可将浮点变量用“==”或“!=”与任何数字比较。 |
说明:无论是float还是double类型的变量,都有精度限制。所以一定要避免将浮点变量用“==”或“!=”与数字比较,应该转化成“>=”或“<=”形式。
正例:
if ((fResult >= -EPSINON) && (fResult <= EPSINON))
反例:
if (fResult == 0.0) // 隐含错误的比较
其中EPSINON是允许的误差(即精度)。
【规则6-7】应当将指针变量用“==”或“!=”与nil比较。 |
说明:指针变量的零值是“空”(记为NULL),即使NULL的值与0相同,但是两者意义不同。
正例:
if (pHead == nil) // pHead与NULL显式比较,强调pHead是指针变量
if (pHead != nil)
反例:
if (pHead == 0) // 容易让人误解pHead是整型变量
if (pHead != 0)
或者
if (pHead) // 容易让人误解pHead是布尔变量
if (!pHead)
【规则6-8】在switch语句中,每一个case分支必须使用break结尾,最后一个分支必须是default分支。 |
说明:避免漏掉break语句造成程序错误。同时保持程序简洁。
对于多个分支相同处理的情况可以共用一个break,但是要用注释加以说明。
正例:
switch (iMessage)
{
case SPAN_ON:
{
[处理语句]
break;
}
case SPAN_OFF:
{
[处理语句]
break;
}
default:
{
[处理语句]
break;
}
}
【规则6-9】不可在for 循环体内修改循环变量,防止for 循环失去控制。 |
〖建议6-1〗循环嵌套次数不大于3次。 |
〖建议6-2〗do while语句和while语句仅使用一个条件。 |
说明:保持程序简洁。如果需要判断的条件较多,建议用临时布尔变量先计算是否满足条件。
正例:
BOOL bCondition;
do
{
……..
bCondition = ((tAp[iPortNo].bStateAcpActivity != PASSIVE)
|| (tAp[iPortNo].bStateLacpActivity != PASSIVE))
&& (abLacpEnabled[iPortNo])
&& (abPortEenabled[iPortNo])
} while (bCondition);
〖建议6-3〗如果循环体内存在逻辑判断,并且循环次数很大,宜将逻辑判断移到循环体的外面。 |
说明:下面两个示例中,反例比正例多执行了NUM -1次逻辑判断。并且由于前者总要进行逻辑判断,使得编译器不能对循环进行优化处理,降低了效率。如果NUM非常大,最好采用正例的写法,可以提高效率。
const int NUM = 100000;
正例:
if (bCondition)
{
for (i = 0; i < NUM; i++)
{
doSomething();
}
}
else
{
for (i = 0; i < NUM; i++)
{
doOtherthing();
}
}
反例:
for (i = 0; i < NUM; i++)
{
if (bCondition)
{
DoSomething();
}
else
{
DoOtherthing();
}
}
〖建议6-4〗for语句的循环控制变量的取值采用“半开半闭区间”写法。 |
说明:这样做更能适应c语言数组的特点,c语言的下标属于一个“半开半闭区间”。
正例:
int aiScore[NUM];
…
for (i = 0; i < NUM; i++)
{
printf(“%d\n”,aiScore[i])
}
反例:
int aiScore[NUM];
…
for (i = 0; i <= NUM-1; i++)
{
printf(“%d\n”,aiScore[i]);
}
相比之下,正例的写法更加直观,尽管两者的功能是相同的。
〖规则7-1〗方法不能为多个目的服务。 |
正例:
- (BOOL)sio_set_baud_rate:(int)arg;
- (BOOL)sio_set_stop_bits(byte)arg;
- (BOOL)sio_set_data_bits(byte)arg;
- (BOOL)sio_get_baud_rate:(int *)arg;
反例:
- (BOOL)sio_ ioctl:(void *)arg;
〖规则7-2〗在组件接口中应该尽量少使用外部定义的类型(重用,减少耦合)。 |
〖建议7-1〗避免函数有太多的参数,参数个数尽量控制在5个以内。 |
说明:如果参数太多,在使用时容易将参数类型或顺序搞错,而且调用的时候也不方便。如果参数的确比较多,而且输入的参数相互之间的关系比较紧密,不妨把这些参数定义成一个结构,然后把结构的指针当成参数输入。
【规则7-3】对于有返回值的函数(方法),每一个分支都必须有返回值。 |
说明:为了保证对被调用函数返回值的判断,有返回值的函数中的每一个退出点都需要有返回值。
【规则7-4】对输入参数的正确性和有效性进行检查。 |
说明:很多程序错误是由非法参数引起的,我们应该充分理解并正确处理来防止此类错误。
【7-5】防止将函数(方法)的参数作为工作变量。 |
说明:将函数的参数作为工作变量,有可能错误地改变参数内容,所以很危险。对必须改变的参数,最好先用局部变量代之,最后再将该局部变量的内容赋给该参数。
〖建议7-6〗函数(方法)的功能要单一,不要设计多用途的函数(方法)。 |
说明:多用途的函数往往通过在输入参数中有一个控制参数,根据不同的控制参数产生不同的功能。这种方式增加了函数之间的控制耦合性,而且在函数调用的时候,调用相同的一个函数却产生不同的效果,降低了代码的可读性,也不利于代码调试和维护。
〖建议7-2〗函数(方法)体的规模不能太大,尽量控制在200行代码之内。 |
说明:冗长的函数不利于调试,可读性差。
【规则7-7】避免设计多参数函数(方法)。 |
【规则8-1】如果不是确实需要,应该尽量避免头文件包含其它的头文件。 |
说明:头文件中应避免包含其它不相关的头文件,一次头文件包含就相当于一次代码拷贝。
【规则8-2】申明成员类,应该引用该类申明,而不是包含该类的头文件。 |
说明:正例:
@class SubClassName;
@interface ClassName : NSObject
{
SubClassName *m_pSubClassName;
}
反例:
#import “SubClassName.h”;
@interface ClassName : NSObject
{
SubClassName *m_pSubClassName;
}
为保证代码的可靠性,编程时请遵循如下基本原则,优先级递减:
● 正确性,指程序要实现设计要求的功能。
● 稳定性、安全性,指程序稳定、可靠、安全。
● 可测试性,指程序要方便测试。
● 规范/可读性,指程序书写风格、命名规则等要符合规范。
● 全局效率,指软件系统的整体效率。
● 局部效率,指某个模块/子模块/函数的本身效率。
● 个人表达方式/个人方便性,指个人编程习惯。
【规则9-1-1】防止内存操作越界。 |
说明:内存操作主要是指对数组、指针、内存地址等的操作,内存操作越界是软件系统主要错误之一,后果往往非常严重,所以当我们进行这些操作时一定要仔细。
正例:
const int MAX_USE_NUM = 10 // 用户号为1-10
unsigned char aucLoginFlg[MAX_USR_NUM + 1]={0, 0, 0, 0, 0, 0, 0, 0, 0, 0};
- (void)ArrayFunction
{
unsigned char ucUserNo;
for (ucUserNo = 0; ucUserNo < MAX_USE_NUM; ucUserNo++)
{
aucLoginFlg[ucUser_No] = ucUserNo;
… …
}
}
反例:
const int MAX_USE_NUM = 10 // 用户号为1-10
unsigned char aucLoginFlg[MAX_USR_NUM]={0, 0, 0, 0, 0, 0, 0, 0, 0, 0};
- (void)ArrayFunction
{
unsigned char ucUserNo;
for (ucUserNo = 1; ucUserNo < 11; ucUserNo++) // 10已经越界了
{
aucLoginFlg[User_No] = ucUserNo;
… …
}
}
【规则9-1-2】必须对动态申请的内存做有效性检查,并进行初始化;动态内存的释放必须和分配成对以防止内存泄漏,释放后内存指针置为nil。 |
说明:对嵌入式系统,通常内存是有限的,内存的申请可能会失败,如果不检查就对该指针进行操作,可能出现异常,而且这种异常不是每次都出现,比较难定位。
指针释放后,该指针可能还是指向原有的内存块,可能不是,变成一个野指针,一般用户不会对它再操作,但用户失误情况下对它的操作可能导致程序崩溃。
正例:
- (void)memmoryFunction
{
unsigned char *pucBuffer = NULL;
pucBuffer = GetBuffer(sizeof(DWORD));
if (NULL != pucBuffer) // 申请的内存指针必须进行有效性验证
{
// 申请的内存使用前必须进行初始化
memset(pucBuffer, 0xFF, sizeof(DWORD));
}
….
FreeBuffer(pucBuffer); // 申请的内存使用完毕必须释放
pucBuffer = NULL; // 申请的内存释放后指针置为空
…
}
【规则9-1-3】变量在使用前应初始化,防止未经初始化的变量被引用。 |
说明:不同的编译系统,定义的变量在初始化前其值是不确定的。有些系统会初始化为0,而有些不是。
【规则9-2-1】指针类型变量必须初始化为nil。 |
【规则9-2-2】指针不要进行复杂的逻辑或算术操作。 |
说明:指针加一的偏移,通常由指针的类型确定,如果通过复杂的逻辑或算术操作,则指针的位置就很难确定。
【规则9-2-3】减少指针和数据类型的强制类型转化。 |
【规则9-2-4】对变量进行赋值时,必须对其值进行合法性检查,防止越界等现象发生。 |
说明:尤其对全局变量赋值时,应进行合法性检查,以提高代码的可靠性、稳定性。
【规则9-2-5】在哪申请在哪释放。 |
【规则9-2-6】 非初始化方法中的alloc操作之前必须要nil判断;。 |
【建议9-2-1】全局指针释放后置为nil值。 |
【规则9-3-1】在编写派生类的赋值时,注意不要忘记对基类的成员变量重新赋值。 |
说明:除非在派生类中调用基类的赋值函数,否则基类变量不会自动被赋值。
正例:
- (void)viewDidLoad
{
[super viewDidLoad];
}
【规则9-3-2】私有方法应该在实现文件中申明。 |
正例:
@interface ClassName(Private)
- (void)test;
@end
- (void)test
{
}
断言是对某种假设条件进行检查(可理解为若条件成立则无动作,否则应报告)。它可以快速发现并定位软件问题,同时对系统错误进行自动报警。断言可以对在系统中隐藏很深,用其它手段极难发现的问题进行定位,从而缩短软件问题定位时间,提高系统的可测性。在实际应用时,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设计断言。
【规则10-1】整个软件系统应该采用统一的断言。如果系统不提供断言,则应该自己构造一个统一的断言供编程时使用。 |
说明:整个软件系统提供一个统一的断言函数,如Assert(exp), 同时可提供不同的宏进行定义(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设计),如:
(1)#define ASSERT_EXIT_M 中断当前程序执行,打印中断发生的文件、行号,该宏一般在单调时使用。
(2)#define ASSERT_CONTINUE_M 打印程序发生错误或异常的文件,行号,继续进行后续的操作,该宏一般在联调时使用。
(3)#define ASSERT_OK_M 空操作,程序发生错误情况时,继续进行,可以通过适当的方式通知后台的监控或统计程序,该宏一般在RELEASE版本中使用。
【规则10-2】正式软件产品中应把断言及其它调测代码去掉(即把有关的调测开关关掉)。 |
说明:加快软件运行速度。
〖建议10-1〗使用断言检查函数输入参数的有效性、合法性。 |
说明:检查函数的输入参数是否合法,如输入参数为指针,则可用断言检查该指针是否为空,如输入参数为索引,则检查索引是否在值域范围内。
正例:
BYTE StoreCsrMsg(WORD wIndex, T_CMServReq *ptMsgCSR)
{
WORD wStoreIndex;
T_FuncRet tFuncRet;
Assert (wIndex < MAX_DATA_AREA_NUM_A); // 使用断言检查索引
Assert (ptMsgCSR != NULL); // 使用断言检查指针
… // 其它代码
return OK_M;
}
【规则11-1】避免过多直接使用立即数。 |
正例:
ViewBounds.size.height = VIEW_BOUNDS_HEIGHT;
反例:
ViewBounds.size.height = 150;
Height = 150;
【规则11-2】枚举第一个成员要赋初始值。 |
正例:
typedef enum
{
WIN_SIZE_NORMAL = 0,
WIN_SIZE_SMALL
}WinSize;
反例:
typedef enum
{
WIN_SIZE_NORMAL,
WIN_SIZE_SMALL
}WinSize;
【规则11-3】addObject之前要非空判断。 |
【规则11-4】release版本代码去掉NSLog打印,除了保留异常分支的NSLog。 |
【规则11-5】禁止在代码中直接写死字符串资源,必须要用字符串ID替代。 |
说明:应该要考虑多语言国际化,尽量使用NSLocalizedStringFromTable实现对字符串ID的引用
【规则11-6】对于框架设计,逻辑层应尽量与UI层分离,降低耦合度。 |
【规则11-7】同等难度下,优先考虑代码实现窗体创建。 |
说明:代码实现窗体创建容易移植,优先考虑代码实现来替代xib实现
《基于BREW平台的软件编程规范20040518》
《P650A1的编码规范补充》
《C_Cpp 编程规范》
《网络相关编码规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