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的消息一石揭起千层浪。央视报道称,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党委副书记蒋洁敏涉嫌严重违纪,目前正在接受组织调查。在调任国资委主任一职之前,蒋洁敏担任中石油董事长。而就在其被调查的前几日,中石油4位高管均先后被中纪委通报涉嫌严重违纪,正接受调查。
资料显示,蒋洁敏于2013年3月18日出任国资委主任,迄今不到半年时间,而他也成为十八大后首位接受中纪委监察部调查的中央委员。在此之前,蒋洁敏在石油系统深耕30多年,于2006年11月起出任中石油集团总经理,执掌中国最大的石油公司。
随着中央加大反腐的力度,稍早之前,中储粮河南分公司就被查出有100多只硕鼠,而现在位列世界500强前列的央企中石油的高层也被“一窝端”,这实在不能让人深思。其实作为“共和国长子”的中石油,在发生腐败大案之前就早被民众所诟病:
其一,中石油对国内外投资者给予的是差别化待遇。2000年4月上旬,中石油在港交所上市,发行价格只有1.28港元,对应的市盈率为10.93倍,使得海外投资者赚得盆满钵满。而到了2007年11月5日,中石油在A股市场上市时,却以16.7元人民币发行,上市价格更是一下被推到48.6元历史最高价。最后随着股市出现大逆转,中石油的高价发行于是套住了一大批股民。此外,中石油很是善待海外投资者,中石油在美国上市的融资额度不足30亿美元,而上市后的累计分红却高达119亿美元,相反,中石油在A股上市融资超千亿元,比海外多年的分红总额还要多得多。
其二,中石油上至高管,下至普通职工,隐性收入让人羡慕。中国石油高管的平均薪酬100万元,而他们的收入从不跟企业效益去挂钩,作为高管往致力于把企业做大,并非做强,这样可有良好的“仕途”。更让人惊叹的是,前几年,中石油也上演了一系列惊人的举动,例如,2009年中石油花费20多亿元给职工购房;2011年中石油在新疆的油田公司展示“百万豪车”等等。而中石油在上缴国家税收方面却少得可怜。这不仅拉开了国企和民企职工的收入距离,而且还让更多的人关注起中石油这个垄断巨无霸来。
其三,中石油在勘探和生产板块赢利颇丰,2012年获得了2.8万亿的营业收入。而其在炼油板块却是亏损连连。2011年和2012年的数据显示,当时中石油在炼油业务的亏损额度高达600亿元和435亿元。面对炼油板块的亏损,中石油没去想如何提高效率、降低炼油成本,而是一方面向政府要求财政补贴,另一方面要挟发改委要求上调油价。这就造成了,民众普遍觉得为啥国内成品油价始终涨多跌少,且重心在不断上移呢?
本来民众就对中石油存在的上述问题十分诟病,现在中石油的高管们又因贪腐被连“窝被端”就更加愤怒。有网友调侃,“蒋敏洁执掌中石油,虽然把油价涨成了天价,但也把石油A股跌成了白菜价,真是人才啊!”那么在管理中石油方面存在着啥严重缺陷呢?
首先,中石油高层被一窝端,说明其内控管理已经失效。这次原中石油董事长蒋敏洁被查处,再加上稍早之前的掌管大庆油田的王永春、掌管长庆油田的冉新仅、掌管海外业务的李华林,以及掌管勘探业务的王道富的集体被查,而这些都是掌握着中石油的核心业务的高管。正是因为这些高管们的串通和联手腐败,使得中石油高管权力过大,而内控机制便形同虚设。所以中国最新腐败问题就是相互串联,形成一个法不责众的氛围,于是出了问题就会出现“一窝端”的现象。
再者,中石油缺乏外部监管。虽说中石油的国有资产归国资委管,中石油的产品定价归发改委来管。但中石油这些年实际上始终没有外部监管,在外部监管方面一直处于真空状态。不然就不会出现如此大规模的贪腐违纪案件了。发改委曾经指责过中石油公司拥兵自重制造国内油荒,此事最后也不了了之。可见发改委不仅奈何不了中石油,而且也无力监管中石油。在内控失效,外控出现盲点的情况下,中石油要不出现“超级大硕鼠”就不正常了。
最后,行业垄断造就中石油贪腐大案。中国的石油储量并不丰富,对外依存度高达56%。所以,按照我国目前石油开采的相关规定以及约定俗成的规矩,石油开采的所有权仍然掌握在国有企业手中。也就是说,民营企业和个人是不具有石油开采的所有权的。这也意味着,民营企业和个人要想拿到石油开采权,只能通过承包的方式。既然是承包,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潜规则”,出现暗箱操作,诸如“二老板”这样的问题就很难防备。
笔者认为,油田开采对民营企业和个人开放,就不应该采取承包的方式,而应当从所有权到开采权全部放给民营企业,让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进行公平竞争。否则,就只可能出现利益输送、利益转移以及“二老板”现象。以此类推,石油系统不能再在垄断之路上走下去,而必须加大改革力度,加快改革进程,让民间资本尽快参与到石油开采、原油加工、成品油经营中来,形成真正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的竞争机制,降低企业和居民的负担。
中石油高管被连窝端,以及稍早之前的中储粮河南分公司100多只“硕鼠”被连根拔起,这都不会令人感动惊奇。在国企高管们相互窜通,成为寻租利益链条,内部监管就此失效,再加上缺乏外部监管的督查,不出腐败问题才是奇迹。更为关键的是,垄断制度赋予国企高管们权利过大,寻租在所难免,所以加强国企内外监管体系的建设,打破国有企业垄断,让其充分参与市场竞争,这才是杜绝国企腐败大案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