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入口卡位战

移动互联网入口卡位战

作者:  张飒 发布:  zhangsa  2013年12月16日

    (速途网专栏 作者:张飒)与互联网的入口集中在浏览器不同,移动互联网由于有着各类实现具体功能的APP,入口争夺也变为百家争鸣,各个企业具有各自不同的发展路径和独门利器。也为用户提供了更多步入移动互联网的方式。

  桌面互联网的入口相对简单,浏览器的地位至高无上,因此它也成为了大型互联网企业的标配,其余客户端则只起辅助引导作用,站在浏览器后面的则是搜索引擎,因此用户才会看到如此激烈的3SB大战。如果移动互联网延续这样的格局,那么对uc浏览器的争夺一定比现实中激烈万倍,移动搜索的硝烟也一定早已燃起。移动互联网的第一张船票也绝不应该是微信这类社交类APP,腾讯能够安于将伸向移动互联网的第一只手仍然放在社交,恐怕也在于它们看明白了移动互联网的入口是怎么回事。

  移动互联网的APP生态环境决定了,入口不再是谁在前就掌握在谁手里。移动互联网入口卡位的规则是谁解决最迫切的刚需,谁拿到入口的话语权。于是,腾讯似乎认为社交是移动互联网最迫切的刚需。有鉴于手机原本就是通讯工具,人们最初拿起手机的冲动便是打电话、发短信以和他人沟通,微信已经基本对短信实现了替代,腾讯的路数似乎完美无缺。然而,微信却好像仅仅满足于做好社交,完全没有由这一重要入口走向开放平台和信息引导的意思,反而越加封闭和务实,急于将既有优势变现。因此,笔者个人认为,腾讯算是看好了前一步,没看好后一步。

  于腾讯相对应的是新浪微博,能够由社交引导用户步入其他移动互联网节点,获取更多移动互联网信息,是新浪微博看好的后一步。但大量庞杂的信息反而冲淡了微博的社交属性,用户对微博的诉求恐怕早已不是社交,由此也使人们的参与意愿持续降低:反正说过的话会被淹没。笔者推测一年后的微博可能会变成下一个门户:极少数人说,绝大多数人看,只不过目录的分类方式由板块变为作者本人而已。

  如果腾讯有新浪的开放胸怀,而或新浪有腾讯的专业水准,阿里恐怕都不会再用心于来往,他们会继续把原有的电商优势移植进移动互联网。但从收购uc浏览器和与新浪联姻的动作看,阿里似乎对以购物这项刚需占据移动互联网入口,心存疑虑:人们可以习惯于在移动互联网购物,也可以迷恋于移动互联网购物,但恐怕没有任何用户有能力像用微信那样用淘宝,双十一的第一分钟,淘宝就实现1.16亿成交,的确很快,但想要以此争夺移动互联网的入口,阿里需要留用户更久。

  对用户打开次数更为渴望的是360,安全既是360的杀敌利器也变成了其先天短腿。原因很简单,用户对移动互联网安全的需求的确强烈,可以看做刚需中的刚需,但哪个用户希望每天打开自己的手机安全应用,并盯着看上10分钟以上呢?合格的安全应用理应默默的为用户服务,而非经常推送、提醒、“冒泡”,那样无疑会让用户怒删。但默默服务的安全应用对移动互联网入口卡位的作用等同于零,没有账号,没有引导,甚至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使用,什么也没有。

  相比之下,百度似乎幸运得多,搜索可以为用户解决信息获取的刚需,且用户必然经常使用。但百度的策略则看起来有些可笑,他们将桌面互联网搜索的各个部分拆分成一个个小应用,似乎是认为这样就足够“移动”了,又似乎是想以量取胜。但事实是用户需要下载若干个应用,且分别试用一次才能获得自己想要的信息,其成本甚至高于用移动浏览器忍受百度搜索那蜷缩在一起的上百页结果。于是在移动搜索还未找到切实解决方案时,百度只能看似发现新宝藏的投身移动互联网金融。

  笔者个人认为,更可行的移动搜索解决方案是移动端的大搜索平台。这里有两个关键点:其一是看到移动搜索的特殊性,不再执着于桌面搜索的框+关键词,其二是将所有搜索可能实现的功能集合于同一大平台之中。中搜近期发布的搜悦个人门户是较为符合这一设想的平台,他们讲阅读、搜索、购物、社交等等功能集合在同一APP之下,但实现这些功能的基础几乎全部是搜索,解决用户利用移动互联网“找”的刚需,可以找东西读,找东西买,找东西吃,找东西下载,也可以找人交流。

  像中搜这样以大搜索平台参与移动互联网卡位战,至少在用户成本和运营难度等方面都低于多个小搜索应用的方阵,也比搜狗式的曲线救国来得更加直接。后者至今仍在寻找类似搜狗输入法一类的小型刚需应用,再将用户引导至自己的移动搜索中,这一思路显然还在延续桌面互联网的谁靠前谁得入口。笔者不妨放言:决定移动互联网入口卡位战的主要因素包括战略、技术、市场、大环境的发展等等,战略方面的不足就会先断送掉参战的胜机,无论后几项多么利好。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你可能感兴趣的:(公司,行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