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之美》读后感

背景介绍

我最早听说这本书是因为@Fenng的推荐,当然了,我看完这本书的时间距离我写这篇读后感也有很长的间隔(两三周吧)。这本书确实很精彩,本来我是个对数学不怎么有兴趣的人,但是看完后,我也不禁感慨数学真的很美,“数学是科学的皇后”这句话也让我十分认同。

感悟一:高效有用的数学模型通常是简洁的

书里是用地心说的大圆套小圆的模型与日心说的椭圆模型来举例数学模型的重要性的,吴军在书中最后总结过一下这么几点:
1. 一个正确的数学模型应当在形式上是简单的。(托勒密的模型显然太复杂。)

2. 一个正确的模型在它开始的时候可能还不如一个精雕细琢过的错误的模型来的准确,但是,如果我们认定大方向是对的,就应该坚持下去。(日心说开始并没有地心说准确。)
3. 大量准确的数据对研发很重要。
4. 正确的模型也可能受噪音干扰,而显得不准确;这时我们不应该用一种凑合的修正方法来弥补它,而是要找到噪音的根源,这也许能通往重大发现。

感悟二:计算机处理问题是离散的

在我看这个问题是显而易见的,但也是一个常被忽略的问题。因为再怎么说,我们都是和计算机有着不同思维方式的人,我们可以去看到很多连续的东西,而有些东西我们将它离散了之后会觉得很难理解。

感悟三:要了解自己的代码的每一步,不仅仅是完成功能

这个可能是我觉得对自己触动比较大的一个感悟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各种原因,我们总是追求所谓的效率。所以当一个项目来了,理所当然认为最快实现项目的功能是最重要的。这样当然没有错误,不对的是接之而来的是,我们会潜意识的忽略代码结构等细节;或者过多借鉴他人,而没有刨根问底;甚至是如果凑巧有一个方法管用,或者尝试性修改某些参数带来了好结果,也就直接采用这些方法或者改变。

但是这样就会带来几个问题,第一就是做完后有了各种问题后,不能很快找到问题根源,从而解决这个问题。第二就是因为总会遇到后期需要调优的事情,这个时候根本不值到时那里拖累了系统的运行,或者找到了问题症结,却不知道如何去修改调优。第三就是代码结构混乱的各种问题导致自己做完项目也看不懂自己的代码。第四就是做完一个项目后,自己学到的东西不多,这对于正处于学习阶段的我来说很致命。

总结

其实我并不是一个对数学很有兴趣的人,但这本书真的吸引了我。过了这么久想想,应该是因为在书中,我看到了很多数学的源头,第一次知道了数学是从哪儿来的;另外就是我感受到了原来看似高深的问题背后,有时候数学模型竟然是如此简洁如此优美,消除了我很多的恐惧心理;最后应该说是我感受到了以前学习的那些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居然可以在如此众多的地方产生如此重要的作用,数学不再是束之高阁的摆设。

你可能感兴趣的:(《数学之美》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