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 I have seen further it is by standing on the shoulders of Giants" —— Isaac Newton (1642-1727)
有人认为Maven是一个依赖管理工具,当然这种想法是错误的(确切的说Maven是一个项目管理工具,贯穿了整个项目生命周期,编译,测试,打包,发布...),但Maven给人造成这种错误的印象也是有原因的,因为Maven的依赖管理十分强大,用好了Maven,你不再需要面对一大堆jar感到头大,依赖冲突,无用依赖等问题也能够得到有效的防止和解决。本节介绍如何用好Maven的依赖管理。
依赖是使用Maven坐标来定位的,而Maven坐标主要由GAV(groupId, artifactId, version)构成。因此,使用任何一个依赖之间,你都需要知道它的Maven坐标,关于如何寻找Maven坐标,《搜索Maven仓库》 一文可以帮助你。
最简单的依赖如:
<dependency> <groupId>junit</groupId> <artifactId>junit</artifactId> <version>4.4</version></dependency>
上例中我们声明了一个对junit的依赖,它的groupId是junit, artifactId是junit, version是4.4。这一组GAV构成了一个Maven坐标,基于此,Maven就能在本地或者远程仓库中找到对应的junit-4.4.jar文件。
随着项目的增大,你的依赖越来越多,比如说你依赖了一堆spring的jar,有org.spring.framework:spring-core, org.spring.framework:beans, org.spring.framework:spring-web, org.spring.framework:spring-mock。它们的groupId是相同的,artifactId不同。为了管理其版本,你对它们进行过统一的升级,逐个的将version改成了最新版。但是,显然,当POM很大的时候你说不定会犯错误,而当版本不一致的时候,一些诡异的兼容性问题就可能出现。
对此,Maven有它的解决方案:
<dependencies> <dependency> <groupId>org.spring.framework</groupId> <artifactId>spring-core</artifactId> <version>${spring.version}</version> </dependency> <dependency> <groupId>org.spring.framework</groupId> <artifactId>spring-beans</artifactId> <version>${spring.version}</version> </dependency> <dependency> <groupId>org.spring.framework</groupId> <artifactId>spring-web</artifactId> <version>${spring.version}</version> </dependency> <dependency> <groupId>org.spring.framework</groupId> <artifactId>spring-mock</artifactId> <version>${spring.version}</version> </dependency></dependencies><properties> <spring.version>2.5</spring.version></properties>
这里我们定义了一个Maven属性,其名称为spring.version,值是2.5。在这个POM中,我们就能用${spring.version}的方式来引用该属性。我们看到,所有spring相关的依赖的version元素现在都成了${spring.version},当Maven运行的时候,它会自动用值2.5来替换这个引用。
当我们需要升级spring的时候,只要更改一个地方便可,而且,你现在能很高的保证所有的spring依赖包都是同一个版本。
本文的第一个例子其实是有漏洞的,对于Junit,一般来说你只有在运行测试的时候需要它,也就是说,它对于src/main/java的classpath没什么意义,并且,将Junit的jar文件打入最终的发布包也不是好事,这无谓的增加了发布包的大小。
其实我们应该这样做:
<dependency> <groupId>junit</groupId> <artifactId>junit</artifactId> <version>4.4</version> <scope>test</test></dependency>
于是,junit对于主源码classpath不可用,对于测试源码classpath可用,不会被打包。
再举个例子,在开发javaee应用的时候我们一定会用到servlet-api,它对于主源码和测试源码都是必要的,因为我们的代码中会引入servlet-api的包。但是,在打包的时候,将其放入WAR包就会有问题,因为web容器会提供servlet-api,如果我们再将其打包就会造成依赖冲突,解决方案如下:
<dependency> <groupId>javax.servlet</groupId> <artifactId>servlet-api</artifactId> <version>2.4</version> <scope>provided</scope></dependency>
将依赖范围设置成provided,就意味着该依赖对于主源码classpath,以及测试classpath可用,但不会被打包。这正是servlet-api所需要的。
这里归纳一下主要的依赖范围以及作用:
依赖范围(scope) | 主源码classpath可用 | 测试源码classpath可用 | 会被打包 |
compile 缺省值 | TRUE | TRUE | TRUE |
test | FALSE | TRUE | FALSE |
runtime | FALSE | TRUE | TRUE |
provided | TRUE | TRUE | FALSE |
需要注意的是,当我们没有声明依赖范围的时候,其默认的依赖范围是compile。
GAV是Maven坐标最基本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但GAV不是全部。还有一个元素叫做分类器(classifier),90%的情况你不会用到它,但有些时候,分类器非常不可或缺。
举个简单的例子,当我们需要依赖TestNG的时候,简单的声明GAV会出错,因为TestNG强制需要你提供分类器,以区别jdk14和jdk15,我们需要这样声明对TestNG的依赖:
<dependency> <groupId>org.testng</groupId> <artifactId>testng</artifactId> <version>5.7</version> <classifier>jdk15</classifier></dependency>
你会注意到maven下载了一个名为testng-5.7-jdk15.jar的文件。其命名模式实际上是<artifactId>-<version>-<classifier>.<packaging>。理解了这个模式以后,你就会发现很多文件其实都是默认构件的分类器扩展,如 myapp-1.0-test.jar, myapp-1.0-sources.jar。
分类器还有一个非常有用的用途是:我们可以用它来声明对test构件的依赖,比如,我们在一个核心模块的src/test/java中声明了一些基础类,然后我们发现这些测试基础类对于很多其它模块的测试类都有用。没有分类器,我们是没有办法去依赖src/test/java中的内容的,因为这些内容不会被打包到主构件中,它们单独的被打包成一个模式为<artifactId>-<version>-test.jar的文件。
我们可以使用分类器来依赖这样的test构件:
<dependency> <groupId>org.myorg.myapp</groupId> <artifactId>core</artifactId> <version>${project.version}</version> <classifier>test</classifier></dependency>
理解了分类器,那么可供依赖的资源就变得更加丰富。
当你只有一个Maven模块的时候,你完全不需要看这个部分。但你心里应该清楚,只有一个Maven模块的项目基本上只是个玩具。
实际的项目中,你会有一大把的Maven模块,而且你往往发现这些模块有很多依赖是完全项目的,A模块有个对spring的依赖,B模块也有,它们的依赖配置一模一样,同样的groupId, artifactId, version,或者还有exclusions, classifer。细心的分会发现这是一种重复,重复就意味着潜在的问题,Maven提供的dependencyManagement就是用来消除这种重复的。
正确的做法是:
1. 在父模块中使用dependencyManagement配置依赖
2. 在子模块中使用dependencies添加依赖
dependencyManagement实际上不会真正引入任何依赖,dependencies才会。但是,当父模块中配置了某个依赖之后,子模块只需使用简单groupId和artifactId就能自动继承相应的父模块依赖配置。
这里是一个来自于《Maven权威指南》的例子:
父模块中如此声明:
<project> <modelVersion>4.0.0</modelVersion> <groupId>org.sonatype.mavenbook</groupId> <artifactId>a-parent</artifactId> <version>1.0.0</version> ... <dependencyManagement> <dependencies> <dependency> <groupId>mysql</groupId> <artifactId>mysql-connector-java</artifactId> <version>5.1.2</version> </dependency> ... <dependencies> </dependencyManagement>
子模块中如此声明:
<project> <modelVersion>4.0.0</modelVersion> <parent> <groupId>org.sonatype.mavenbook</groupId> <artifactId>a-parent</artifactId> <version>1.0.0</version> </parent> <artifactId>project-a</artifactId> ... <dependencies> <dependency> <groupId>mysql</groupId> <artifactId>mysql-connector-java</artifactId> </dependency> </dependencies></project>
你依赖配置越复杂,依赖管理所起到的作用就越大,它不仅能够帮助你简化配置,它还能够帮你巩固依赖配置,也就是说,在整个项目中,对于某个构件(如mysql)的依赖配置只有一种,这样就能避免引入不同版本的依赖,避免依赖冲突。
本文讲述了一些Maven依赖中重要的概念,并通过样例提供了一些最佳实践,如依赖归类,依赖范围,分类器,以及依赖管理。我的目的是通过浅显的例子讲述那些你实际工作中会需要了解的80%的内容,如果你需要更深入的了解,请参考《Maven权威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