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扫盲

何为云计算?最简单最形象的一句话:Anyoneanytimeanywhereany channelwith any devices, accessing any services.

Forrester对云计算的定义:A standardized IT capability (services, software, orinfrastructure) delivered via Internet technologies in a pay-per-useself-service way.

Gartner对云计算的定义:A style of computing where scalable and elastic IT-related capabilities are provided as a service using Internet technologies.

美国国家标准局(NIST)对云计算的定义(相对比较权威):Cloud computing is a model for enabling convenient, on-demand network access to a shared pool of configurable computing resources (e.g., networks, servers, storage,applications, and services) that can be rapidly provisioned and released with minimal management effort or service provider interaction.

具体来说,即“3”种服务模式,“4”种部署模型,“5”大基础特征。

“3”种服务模式:IaaS(软件即服务),Paas(平台即服务),SaaS(软件即服务)

“4”种部署模型:公有云(Public,目标客户中小企业),私有云(Private,目标客户大型企业),混合云(Hybrid,私有云根据需求调用公有云资源),社区云(Community,学术为主)

“5”大基础特征:按需自助服务(On-Demand Self-service),随时随地用任何网络装置存取(Broad Network Access),资源池(Resource Pool),快速弹性架构(Rapid Elasticity),可被监控与量测的服务(Measured Service)

云计算扫盲_第1张图片

详说“3”种服务模式

软件即服务(Saas):提供给客户的是服务提供商提供的运行于云基础设施之上的应用。用户使用各种客户端设备通过“瘦”客户界面(例如浏览器)等来访问应用(例如基于浏览器的邮件)。用户并不管理或控制底层的云基础设施,例如网络、服务器、操作系统、存储、甚至其中单个的应用能力,除非是某些有限用户的特殊应用配置项。

平台即服务(PaaS):提供给用户的是在云基础设施之上部署用户创建或采购的应用的能力。这些应用使用服务平台支持的编程语言或工具开发,用户并不管理或控制底层的云基础设施,包括网络、服务器、操作系统、或存储等,但是可以控制部署的应用,以及应用主机的某个环境配置。

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提供给用户的是对所有设施的利用。包括处理、存储、网络,以及其它基础性的计算资源,以供用户部署或运行自己任意的软件,包括操作系统或应用程序。用户并不管理或控制底层的云基础设施,但是拥有对操作系统、存储和部署的应用的控制,以及一些网络组件的有限控制(例如主机防火墙等)。

详说“4”种部署模型

公有云(Public): 也称外部云,由某个组织拥有,其云基础设施对公众或某个很大的业界群组提供云服务。

对于使用者而言,公有云的最大优点是其所应用的程序及相关数据都存放在公有云的平台上,自己无须前期的大量投资和漫长的建设过程。云计算优势中所描述的把前期的资本投资转变为运营费用的作用只有在公有云里才能得到充分体现。在云计算愿景中描述的服务提供方式也主要是以公有云形态存在的。

公有云目前最大的问题是,由于应用和数据不存储在用户自己的数据中心,因此用户对其安全、隐私等问题存在一定的担心。另外,公有云的可用性不受使用者控制,这方面也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私有云(Private): 也称内部云,云基础设施特定为某个组织运行服务。私有云部署在企业内部网络,因此它的优势是数据安全性、系统可用性等都可由自己控制。但缺点是依然有大量的前期投资,也就是说它还是采用传统的商业模型。还有一个问题是它的规模相对于公有云来说一般要小得多,因此经济学上的规模效应也无法充分发挥出来。私有云实际上是机构应用一些云计算相关技术来提高自身信息服务效率的一种方式。

公有云和私有云是根据服务对象来区分的两种主要的云计算部署模型,实际使用中还有一些衍生的云计算形态。

社区云(Community)云基础设施由若干个组织分享,以支持某个特定的社区。社区是指有共同诉求和追求的团体(例如使命、安全要求、政策或合规性考虑等)。

混合云(Hybrid)云基础设施由两个或多个云(私有的、社区的、或公共的)组成,独立存在,但是通过标准的或私有的技术绑定在一起,这些技术促成数据和应用的可移植性

详说“5”大基础特征

按需自助服务(On-Demand Self-service)消费者无需同服务提供商交互就可以自动地得到自助的计算资源能力,如服务器的时间、网络存储等(资源的自助服务)。

随时随地用任何网络装置存取(Broad Network Access)服务能力通过网络提供,支持各种标准接入手段,包括各种瘦或胖客户端平台(例如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或PDA),也包括其它传统的或基于云的服务。

资源池(Resource Pool)提供商的计算资源汇集到资源池中,使用多租户模型,按照用户需要,将不同的物理和虚拟资源动态地分配或再分配给多个消费者使用。虽然存在某种程度上的位置无关性,也就是说用户无法控制或根本无法知道所使用资源的确切物理位置,但是原则上可以在较高抽象层面上来指定位置(例如国家、州、省、或者数据中心)。资源的例子包括存储、处理、内存、网络带宽以及虚拟机等。即使是私有的“云”往往也趋向将资源虚拟“池”化来为组织的不同部门提供服务。

快速弹性架构(Rapid Elasticity)一种对资源快速和弹性提供和同样对资源快速和弹性释放的能力。对消费者来讲,所提供的这种能力是无限的(随需的、大规模的计算机资源),并且在任何时间以任何量化方式可购买的。

可被监控与量测的服务(Measured Service) 云系统之所以能够自动控制优化某种服务的资源使用,是因为利用了经过某种程度抽象的测量能力(例如存储、处理、带宽或者活动用户账号等)。人们可以监视、控制资源使用、并产生报表,报表可以对提供商和用户双方都提供透明。

云计算相关架构

NIST云计算参考体系结构图

云计算扫盲_第2张图片

下图则更加直观清晰地描述了NIST云计算参考架构的角色以及他们的作用

云计算扫盲_第3张图片

 

参考文献及网络内容:

维基百科云计算:http://en.wikipedia.org/wiki/Introduction_to_cloud_computing#cite_note-NISTRef-19

张荣典老师微博:http://weibo.com/forestzrd

解构云计算产业链

转自51CTO:解构云计算产业链

今天的国际竞争已不是企业的竞争,也不是产品的竞争,而是进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产业链战争时代。如果说中国过去一方面由于起步低,改革开放后只能先从加工制造环节参与国际竞争;另一方面也因为没有意识到产业链竞争在全球化经济时代的重要性而痛失在传统行业产业链中早作布局的机会,如今只能在全球通胀下原材料、石油和劳动力价格节节攀升的经济环境下苦苦煎熬;那么当一个新的产业出现之际,从产业链角度及早布局谋划就成了当务之急

而今云计算产业正从传统IT产业和互联网产业中脱胎换骨,以全新的形态呈现在人们眼前。这种全新的模式使得用户不用投资昂贵的电脑设备;不用等一两年的项目实施的周期;也不用承担项目开发和上线的风险;不用为维护系统而烦恼;更不用担心业务需求变化所造成的设备闲置或不足。更重要的是云计算带来的变革不仅仅是局限在IT的技术领域,而对IT、通信、媒体和娱乐产业,甚至是传统行业,都带来颠覆性的变革。因此我们有必要对云计算的产业链及未来发展作深入的分析,定位云计算产业链中必须及早布局的关键环节,了解国内外企业在关键环节的优劣势,探寻发展云产业生态环境的方法,为将来中国企业在云计算产业链上进行战略布局奠定基础。

在分析云计算产业链之前,首先要对“云计算”和“产业链”有个清晰的认识。现在业界对云计算的定义有很多版本,容易给人们特别是非IT人员造成歧义。我们认为云计算和其它计算相比,在技术、业务模式和经济三个方面都存在着很大不同。首先从技术方面来看,云计算是通过提供虚拟化、容错和并行处理的软件将传统的计算、网络、存储资源转化成可以弹性伸缩的服务。例如亚马逊采用Xen的虚拟化技术将物理的服务器群虚拟成可弹性伸缩的资源池;谷歌采用容错、并行的GFS文件系统提供存储服务等。而从业务模式方面来看,云计算提供一种按用量付费的服务提供模式。例如Salesforce.com提供按每企业用户每月125美元收费使用的在线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最后从经济方面来看,云计算的一个鲜明特点是通过采用廉价服务器而不是高性能服务器来构建提供大规模服务的基础设施资源。例如谷歌、亚马逊等都采用廉价服务器来提供服务。如果一种计算没有同时具备这三方面的特点,那很有可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云计算,而有可能是网格计算、高性能计算或是其它计算。简而言之,云计算就是把廉价硬件软件化,软件服务化,服务运营化,运营规模化的一套技术和业务模式

同“云计算”有众多定义不同,“产业链”是一个被广泛使用但又很少给出准确定义的名词,很多时候和“价值链”、“供应链”、“产业集群”混用,给人们在产业链的分析上带来困扰。因此我们有必要先对“产业链”的来龙去脉作一个简单介绍。

产业链的理论最早源自西方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Adam Smith)的有关生产分工的论述。他用当时制针的十八道工序例子对产业链功能进行了生动描述,只不过他所描述的产业链局限于企业的内部操作,强调企业自身资源的利用,仅把产业链看作是一个生产活动链(流程)和承载物流的产品链。其后马歇尔(A Marshall) 把分工扩展到企业与企业之间,强调企业间的分工协作的重要性,将企业链的概念融入产业链。史蒂文斯(Stevens)在1989年将产业链的内涵扩展到一个由供应商、分销商、和消费者连接在一起组成的系统,其中贯穿着反馈的物流和信息流。这样产业链的内涵不单是一个产品链,而且是一个信息链和功能链。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在1985年提出价值链分析理论,他观察到企业从创建到投产经营所经历的一系列环节和活动中,既有各项投入,同时又显示价值的增加,从而使这些活动形成一条成本链和价值链,反映产业链把原材料转化成一系列最终产品并不断实现价值增值的过程。哈里森(Harrison)在1993年基于价值网络的概念,将产业链从线性链状扩展到网状,把产业链定义为从原料采购,到中间产品和成品的转化,最后成品销售到用户的功能网络。

产业链是一个综合的概念,我们可以从供应链角度、价值链角度、战略联盟角度、产业经济关联角度、核心竞争力角度、生产工艺流程角度等六个角度来分析产业链中的产品关联、价值关联、企业关联、信息关联、功能关联、部门关联和时空关联。我们这里给出一个简单的产业链综合定义:

产业链是在一定地域范围内,有着竞争及合作关系的相关企业根据产品及服务的生产流程和价值分布进行分工合作的产业组织形式。

产业链有多种表现形式,以产品为联系内容的产业链形态,构成产业链中的物质流,通常称为产品链;以价格或资金为联系内容的产业链形态,构成产业成本链和价值链;以产品和服务的增值工序为联系内容的产业链形态,构成活动链或业务流程;以产品和服务上下游供需关系为联系内容的产业链形态,构成供应链;以企业间的战略合作和联盟为联系内容的产业链形态,构成生态链;而以在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消费过程中知识的传递、信息反馈为联系内容的产业形态,则构成产业信息链。

云计算产业由传统的IT产业、通信产业、广电传媒和互联网产业相互融合中产生,其中决定因素不单包涵技术上的创新、产品服务的创新,更重要的是商业模式的创新。这决定了它的产业链的内涵和外延比传统产业链更为丰富、更为广泛,也更为复杂,它的形式也更呈网状,具有复杂网络的特点。我们研究云计算产业链的方法,除了传统的价值链分析、核心竞争力分析、流程优化等方法,更重要的还需要融入创新理论和复杂网络的分析方法。

为了更好的理解云计算产业链,我们首先对传统IT产业和互联网产业链作简要的分析。传统IT产业链比较简单直观,如图1所示。传统IT产业链主要为企业服务,而企业最终为他们的客户服务。主产业链由芯片、硬件、基础软件、应用软件、企业和用户等六个环节组成。芯片、硬件由专门厂家生产,包括产品设计、原料采购、物流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终端零售和加工制造等细分环节。基础软件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和中间件,主要由专门的软件公司像IBM、微软、甲骨文等提供。从芯片到硬件、基础软件、再到应用软件,IT的价值逐渐递增,企业可以利用IT来提高产品生产效率和更好的满足客户的要求。整条产业链主要承载物流,一个是从芯片到电脑硬件、基础软件到应用软件的物流,一个是企业产品到最终用户的物流。企业在信息化的初期多是自购硬件设备,自购基础软件,自己安装,自己开发应用软件,自己进行集成系统。随着IT技术的发展,电脑技术复杂度越来越高,很多企业已没有能力做应用软件开发和集成,这时很多第三方应用软件开发和系统集成商应运而生。到上世纪九十年代,西方兴起IT外包服务热潮,企业为了专注核心竞争力的提高,纷纷将非核心业务的机房管理、系统维护、应用开发和系统集成外包给第三方,形成一条IT外包产业链。在外包产业链上除了价值流,一个很明显的特征是信息流成了联系产业链的纽带。

 

云计算扫盲_第4张图片

 

图表 1传统IT产业链

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互联网兴起,主要的业务模式有两大类。第一类是互联网运营商面向消费者提供免费或低价服务,靠点击率来吸引企业在网站上做广告,这是所谓的互联网“眼球经济”模式。在这种模式下,IT的价值主要通过芯片、硬件、基础软件、平台软件传导到互联网运营商,最后到消费者;而众多消费者对互联网运营商网站的关注,体现出潜在的广告价值,吸引企业到网站上做广告,消费者最后通过购买从广告了解到的企业产品完成了价值链的闭环。像谷歌、雅虎,国内的新浪、百度、腾讯等都是践行这种模式的成功企业。第二类是电子商务模式,企业通过互联网运营商开辟网上的销售渠道,大幅降低传统商务的场地、仓储、以及市场、销售人力成本。从互联网兴起开始到现在的短短十几年,已涌现了一大批像亚马逊、携程、eBay、淘宝、当当、京东商城等纯电子商务的佼佼者,催生了大规模物流配送产业,传统的零售商已日渐感受来自电子商务的竞争压力。在互联网产业链,互联网运营商是关键环节,它整合了数据中心、电信网络和内容提供商资源,成为沟通消费者、企业、电子商务提供商的桥梁。

 

云计算扫盲_第5张图片

 

图表 2 互联网产业链

传统IT产业链在经济全球化和外包浪潮的推动下,逐渐采用互联网作为大规模、跨区域的服务交付的平台。而另一方面,随着电子商务和互联网产业的快速发展和规模的扩大,互联网运营商对计算资源和存储资源产生更密集、更大量的需求。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业务需求随时间、市场变化很大,企业特别是互联网运营商亟需成本更低、按需分配的计算资源。传统IT的计算模式越来越不适应需求。以亚马逊为例,它开始是从事网上书店的电子商务运营商,需要为业务峰值期准备大量的计算资源,而平时这些计算资源又大多闲置,利用率很低,造成很大浪费;而到了业务繁忙期如圣诞节期间,传统IT架构不能快速扩展以满足业务对额外计算资源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亚马逊大胆采用虚拟化技术将实体的物理计算资源转化成可以弹性伸缩的资源池,一方面满足自身企业电子商务对计算、存储资源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将资源池开放出来,通过互联网向其他企业和个人用户提供按使用付费的计算资源和存储资源服务,开启了云计算服务实践的先河。同一时期,消费互联网产业的代表企业谷歌为了满足网上搜索对计算资源不断扩大的需求,也摈弃传统IT的模式,在硬件、基础软件、平台软件、数据中心各环节大胆革新,例如在硬件上采用针对搜索工作负荷定制的廉价服务器;在基础软件中推出操作系统、分布式的非关系型数据库和大规模并行容错的Map-Reduce技术;在平台软件中使用可提供多租户管理的平台即服务AppEngine;在数据中心中采用模块化、高密度、低碳节能的集装箱数据中心等。谷歌是第一个在云计算产业链中进行垂直一体化整合并取得成功的企业,其产业链不断延伸,并逐步向娱乐、手机、甚至向能源业发展。在云计算产业链重组整合中特别成功的另一个例子是苹果公司。苹果公司原来是一个做传统IT的企业,在90年代发展得并不成功。自乔布斯重新执掌苹果以来,苹果通过向娱乐电子消费产品和手机产业链延伸而成功转型,同时通过公共应用的云平台AppStore 和iTune等,把音乐娱乐、软件应用通过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发布到美观、方便使用的云端设备,并推出iCloud自动把在不同的苹果云端设备上的内容进行同步。苹果凭借在云计算产业链转型的成功于2011年一举在市值和利润上都超过了昔日的IT巨头IBM和微软。

你可能感兴趣的:(云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