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的商业模式须找到新的“落地点”

通过分析和观察,我们发现目前的云计算大都是个人计算的业务模式,针对企业计算我们能看到的就是数据中心(即IaaS/IDC),这也是基于IT资源的一种商业模式。但是企业信息化本质上需要解决的是应用复杂度的问题,一种基于应用驱动的云计算模式。在说明现在的云计算不能满足企业信息化需求之前,我们先来看看我们鼓吹的SaaS/PaaS/IaaS是怎么黯然失色的。


云计算的商业模式须找到新的“落地点”


首先来分析一下概念早于云计算、大家相对熟悉的SaaS。目前很多人将SaaS推广不顺利的原因,归咎于企业不放心把数据放在云服务商那里。但是正如大家先期不放心钱放在银行而宁愿放在枕头底下一样,后来也慢慢接受了银行的保存和处理。担心数据安全是一个表面现象,这只是一种不安全的感觉,这个感觉有时并不一定靠的住。试想一下,如果SaaS解决好了这样一个安全担忧的问题,要使SaaS真正在企业内得到广泛应用,还得解决几个更为深层次的问题。

第一个要提及的就是个性化问题。企业应用对个性化的需求只会越来越强烈,但没有扩展能力和个性化定制特性的SaaS服务,对于规模稍大的企业的适用性就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

第二,云计算的服务迁移问题。云计算的本质是服务计算,服务计算与将软件作为资产销售给企业是有很大的区别的,即服务的延续性和服务迁移问题。服务怎样迁移呢?如果今天企业不用这个SaaS服务了,企业的数据怎么办?数据是企业的,从法律上来讲,企业不拥有SaaS软件的资产,但SaaS所产生的数据却是企业的资产,停止SaaS服务之后,如何取回属于企业的数据资产?没有了SaaS应用,这个数据给你也没有用,你怎么查询,怎么处理?服务的延续和服务迁移使得云服务商可以增加客户的黏度,实现用户锁定,这对云服务商是有利的,但限制了用户选择的权限。

第三,云服务的互操作问题。目前为止没有一家SaaS供应商可以给企业提供所有的业务服务,将来也不会有。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一家企业可能需要多个SaaS服务商提供的应用服务,如此看来,云服务之间的互操作如何实现,这些云服务间的集成如何解决?如果我们假设SaaS模式是未来发展趋势的话,除了SaaS外,还必须有一个“凌驾于”SaaS服务商之上的运营服务商,提供云和云之间互联的服务或者平台。如同网络跟网络之间连接产生的网络叫互联网(Internet),云和云之间要有一个互联云(Intercloud)。而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互联云技术、概念和解决方案。

因此,由于SaaS还没有办法提供大企业所需要的服务,因此大企业使用SaaS的条件还很不成熟。而中小企业不用的原因是因为中国中小企业还处在一个不成熟的市场机制条件下,他们的生存条件和市场环境很糟糕,还需要时间。

其次,我们来看下PaaS的问题。现在所有的互联网公司都在往所谓的开放平台转型,仔细分析,就可以看到由Google、腾讯等提出的开放云计算开发平台,实际上是基于私有架构和面向个人应用的专用二次开发接口,开发语言是专用的,运行平台不支持主流的.NET或JavaEE架构,无法称之为真正的PaaS,支持企业ERP运行开发更是难以实现。本质上,他们这些所谓的开放平台还不是一个“开放”的平台,充其量只是一个“放开”的平台,放开给一些伙伴可以基于其基础架构去扩展一部分新的应用,而开发一个全新的基于业务流程驱动的企业应用系统基本上是不可行的。因此,目前所有宣称的PaaS平台要支持企业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市场需要真正的开放PaaS平台。

最后,来看IaaS。IaaS是我们在云计算的三种分层模式中,最底层级的一层。IaaS宣称可以节省成本,包括节约硬件以及相关的投资成本,省电费、租硬件服务器(比买要便宜一些),以及不用建机房了。但是通过分析我们就能得到,企业信息化成本里面硬件的采购成本和电力的消耗在整个信息化投资中,只占很小的比例(如下图所示)。企业信息化里最大的投资是在运维、培训、管理、服务等方面,而目前IaaS没有一个解决方案可以帮助企业解决这个问题。

在企业的成本构成中,包括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两个方面。我们不应该把目光仅仅盯着可见的那些固有硬件投入等显性成本上,还要考虑到企业在运营过程中一笔并不小的隐性成本。Gartner的研究成果也标明,CIO利用云计算降低成本,必须更多的关注数据、应用和整合,而非那些明面上的东西。

综上所述分析,至少目前来说,云的三种模式SaaS/PaaS/IaaS在企业信息化领域还行不通,而不是外界多表现出来的一片欣欣向荣。云计算的商业模式要满足企业信息化的需求,必须找到一个新的落地点。

你可能感兴趣的:(互联网,云计算,PaaS,IaaS,sa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