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文化

初次听到这个词语我都不知道什么意思。现代社会真是变化太快,一不留神就发现自己落伍了。这个词到底最先在那出现就不考证了。我是在hi-id最先看到的。而且还有一篇关于山寨文化的观点文章。觉的说的很有道理。其实不但是手机,就是我很喜欢的WII这款游戏主机,国内也有山寨版本的。但这个版本,堪比手机是太落后了。由手机的山寨文化,我想到了互联网的山寨文化。“抄袭、模仿”在互联网行业很常见。一个好的模式,一个好的产品,一个好的功能,很快会在各大网站复制开来。不管是大网站还是小网站都会掺合一把,反正到时候看谁能拼到最后。想到鲁迅的“拿来主义”,现在颇有这中感觉。

HI-ID的原文引用:http://www.hi-id.com/?p=1413

山寨文化

Mobile phone with lens accessory from China
上图是从 Future Perfect 上看到,Jan Chipchase 摄于乌鲁木齐中山东路,文章中在谈关于手机使用携带问题。

手机和一个镜头配件,不管使用如何,携带如何,看上去已经够夸张了,还有点geek味,在这里介绍手机,基本都是几个大品牌,但是在中国还有一个大品牌,就是“山寨机”,上图右下角的机子估计都是这个牌子的吧。所谓山寨机子的字面解释为:

外形通常都与一些知名一线品牌的热门产品及其相似,又没有比较正式的品牌,甚至有些是打着Sunyericcsun、NOKIR、SAMSING这样的擦边球品牌。这些手机通常被称之为山寨机。做工粗糙,无明显品牌标示,机身正面或背面常见大大的BLUETOOTH、TOUCHSCREEN、MP4等字样。

我想这里也有一些人在做或做过这个牌子,我没怎么接触这个,所以如果有人接触比较深,愿意谈就在下面留言交流。我印象中“山寨”主要是源于广东的词语,比如“山寨厂”,指的就是那些小厂家,也许厂子很大,但是牌子不是为人熟知,产品有些可能你看不到,有些可能你意识不到。

和“山寨”必然联系的就是“抄袭,模仿”,比如这两年最为创新的数字消费产品:wiiiPhone,没多久,就有贴上“山寨”牌的产品,国内外网络媒体特别是Blog 不断报道,这些“山寨”也非常配合,让新闻不断,“抄袭,模仿” 追求的就是快速的利益。

如果我们将“山寨”中的“抄袭,模仿”剔除开,也谈谈“山寨文化”,我们都知道老外有“车库文化”,他们的“车库文化”催生了一个又一个的浪潮,从电子产品到数字产品到互联网。有时候我们会说到为什么老外动手能力强,DIY厉害,创新能力强,因为他们有车库,有工具,如果说我们不从全面的角度来谈这个问题,那么这是很重要的一点。老外的“车库文化”能催生一个个产业浪潮,那么“山寨文化”是否有这个可能?

我们知道中国是世界的加工中心,我们不仅有为世界品牌提供加工制造的OEM企业,还有无数的(有时候看都看不到,所谓山寨)小型加工企业,或者甚至是作坊式的厂子,他们靠着几台设备,一些人力,在做着各种五花八门的产品。而且个人接触厂子更加直接,或者开个山寨厂(或者做个山寨牌)的成本可以很小,山寨将越来越多,“我在开发一个产品”这种话也越来越平常。无论是环境问题比如竞争激烈,还是为了追求更大的利益,这些“山寨厂”并不满足于为他人加工产品,而是把未来放在自己的产品上,或者自己的品牌,甚至自己的技术、自己的创新上。“山寨厂”的初期肯定会是追求快速的利益回报,会想方设法走各种捷径,但是在这些“山寨”牌产品中,除了“抄袭,模仿”还可以看到创新,谁都不会不喜欢创新,因为创新能够带来更大的利益,只要能够平衡风险,虽然我们看这些 “山寨”产品,有些创新可能很俗很初级,比如上面这个手机镜头,但是它能带来“山寨厂”们所需要的利益回报。

如同老外都有一个“车库”一样,当我们和一台设备一个厂可以走很近的时候(也许以后设计师的愿望不想以前需要的是一台电脑,而是一台床子),是否也会形成“山寨文化”?至少可以让你开发自己的产品更加方便,而不需要像老外一样,坐上飞机绕一圈来中国的小山寨寻找厂子。

你可能感兴趣的:(设计模式,游戏,制造,互联网,文化产业)